张艾嘉
林忆莲
罗大佑
李宗盛
周华健
东方早报:原创歌手大赛做到复赛,遇到可以签约的人了吗?
段钟潭:我觉得他们可以,但还可以更好。比赛不重要,评审不是神,但是与创作人接触的过程很重要。
东方早报:为什么不直接签已经成名的创作人?
段钟潭:我们并不排斥签成名的创作人,但是仍然习惯从开始接触的环节识人。
东方早报:滚石35年来已经变成情怀,你们的企业文化聚合力到底在哪里?
段钟潭:没有妙招,不会点石成金,只是把工作生活化。基本上我们对艺人不干涉,但是会跟他们聊,问他们需要什么。艺人的工作,包括走红和低谷,一定会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这是必然的。说简单点就是当艺人是个人对待,真诚一点。
东方早报:曾经滚石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后来都整合没了。但是如今音乐市场细分的思路重新成为主流,滚石会不会重新考虑做受众更明确的项目和策划?
段钟潭:不会刻意划分,但这是要看遇到的合作对象才能决定的。我的直觉是,未来两三年内应该会有两三家子品牌。
东方早报:你了解现在的内地乐坛吗?近几年内地的原创音乐因为资本的介入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缘故开始繁荣,你对这个现象有思考吗?
段钟潭:用了微信之后,我得到的资讯多了很多。我不成系统地听,发现像新的民谣手马頔、陈粒这些都挺好。但是民谣的压力很大,容易进入,耐久也难。至于井喷式的繁荣,我觉得不必过度忧虑,这是过去能量聚集的缘故。比较麻烦的是他们最终必须回到原始点:写歌。
境遇的改变乃至舞美音响因为环境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创作。好比李志唱了一段时间的跨年,他变了吗?观众会觉得他变了吗?这是他们需要面对的。
东方早报:你们的中央车站Rock House一年半前在广州和杭州开张。Live House很难做,为何逆流而上?
段钟潭:目前没有看到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要做点跟音乐有关的事。毕竟送艺人上电视有困难,大陆的电视资源还是稀缺。如果一座座城市跑Live House,就变得像巡演。目前“中央车站”来的大都是“大滚石系”的歌手,但是我发现,最近大陆歌手的受欢迎程度和机会都要优于“滚石系”,能请来开唱的也不多。
东方早报:因为做出来的内地唱作人大都已被厂牌签掉,涉及合约不能再自由去Live House唱歌。开设之初你们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段钟潭:没有,所以现在必须抓紧做新人。即使当时和“魔岩三杰”常见面,也对他们后来的“垮”无能为力。
东方早报:以前的滚石有“家长制”,由李宗盛把关歌词,现在呢?滚石的“气脉”如何传承下去?
段钟潭:2002年我们就解散制作部了,到现在也没有重新成立。没必要重建,过去就过去了。现在和制作人的合作有新的方式,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方式,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现在没有“把关人”,能做的就是尽量年轻化,鼓励小孩出头。
东方早报:你曾经说过“1990年代以后我们不懂新的爱情了,对歌词也把握不准了”。把握不住怎么办?
段钟潭:我一直认为流行音乐应该反映时代。时代的语言会变化,但是爱情的变化不大。至于为何一个时代不出经典歌,原因不详。也许是因为华语流行音乐年代太短,随时代喷发过后自然会沉寂一段时间。
东方早报:这和“魔岩三杰”红磡过后一蹶不振是差不多的状况。
段钟潭:是,这是时代的问题。我和他们几乎不认识,但是即便当时常常见面,很可能依然无能为力。
东方早报:你清楚当年张培仁、贾敏恕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始末吗?
段钟潭:当时不了解,事后推断应该是合约的问题。举个例子,签合约的时候条件合适,但是过了几年状况变了,比方十年前演一场能拿2000元,现在显然不够了。
东方早报: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在台湾本部或者海外部吗?
段钟潭:不会,35年前滚石成立时台湾的合同制已经比较完善了。
东方早报:在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内容低潮期和营销方式爆炸期共生的现在,滚石会怎么应对?
段钟潭:我们欢迎新技术,也在跟腾讯、乐视合作做现场的直播。我不会怪现在的小孩听音乐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觉得必须要“饥饿营销”,因为人本来就是会“饿”的。
东方早报:在不知道何时能碰到合适的新人,即使碰到也需要多年培养的情况下,你着急吗?
段钟潭:不急,时间就是价值,我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