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彝族人可以听懂一些日本话”,但是我不懂日语,彝语也只是学习了一百多个云南老彝文,无法证实这一说法。

无论日语还是彝语里都有部分古汉语,这些古汉语就是日语与彝语共同的部分。比如“二”字,在彝语、日语、上海话、藏语里都念“尼”,发音及意思都相同,却与现代普通话不一样。

一次看网络视频,听到了日本话里“美女”一词,我发现与彝语的“美女”一词有一个字相同。利用出差到日资企业的机会,我请教了熟悉日语的人。他告诉我,美女在日语里念“比晋”。“比”就是“美”的意思。

彝语里美女是倒装词,叫“女美”,发音为“呢比”,“比”也是“美”的意思,与日语的“美”字发音一样,意思一样。

西班牙语美女翻译(彝语美女的)(1)

彝语美女的美字

1)日本人到云南寻根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语出惊人,公开发表了“标新立异”的学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在云南出土了远古的日本型米(已炭化),可见日本的稻种是从云南传入的;在云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割稻的石刀和日本弥生时代的石刀一样,都是半月形双孔或多孔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鸟越宪三郎还找到了三个有力证据。

第一个证据:在10万年前,亚欧大陆发生板块漂移之时,日本其实连接着我国云南地区。

第二个证据:鸟越宪三郎发现,云南彝族许多新生婴儿屁股上会出现一种独特的胎斑,而日本人也是如此。

最后一点证据:云南彝族的火把节和日本的孟兰盆节非常相似,在日本的伊纪半岛,同一天也会举办火把节。

云南佤族至今还在穿原始的贯头衣,而这种贯头衣可以认为与日式贯头衣同源。彝族、拉祜族、傈僳族等也都还保留和继承了这种贯头衣的一些特色。古代日式服装与古代滇国的衣服相似之处更多。日本有一种叫绮哈雅的衣服,是专门在特定的神社里祭祀时穿的。如今奈良春日大社的若宫祭,还保留着绮哈雅。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国贮贝器盖子上的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穿戴方法。

西班牙语美女翻译(彝语美女的)(2)

贯头衣

2)倭人与夷人均属于东夷人

古代以中原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周代的《礼记·王制》记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疏:“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更、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

彝族解放前称为夷族,其一支主要来源为古老的昆明族,昆明族为夏代昆吾部落西迁演化出来的。昆吾最初居于河南濮阳,濮阳在夏商时期为东夷的地盘。

所以,彝族及倭人(日本人)都源自于上古东夷人部落,习俗及语言有共同点也不足为奇。

3)商代平民基因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从殷墟大司空遗址墓葬区选取了出土时保存完好的6例个体样品送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殷墟人群基因具有共享关系的人群分布已经大大突破传统意义的中原地区,而是广泛分布在东亚各地甚至中亚地区,并且特别密集分布在中国南方。

西班牙语美女翻译(彝语美女的)(3)

商代平民基因分布

云南、贵州、广西、湖北、台湾、日本、韩国是商代平民基因密度最高的,云南及日本是分布种类最多的,今天的中原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的分布密度与种类反而不如中原外围地区。

云南少数民族与日本古代民族有相同的习俗,可能是商代习俗的遗存,发源地很可能还在中原地区。只是中原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多,种族更替频繁,反而早已散失了这些文化。

4)仓颉鸟迹书

相传2500多年前,孔子听闻西周时期在北海仓颉墓中出土了一块石刻,上面有28个字,没有人认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孔子便带领众弟子风尘仆仆地赶到寿光的仓颉石室造访,结果也没有认出是什么字,因此便在寿光留下了“仓颉造字圣人猜,二十八字一未开”的传说。

西班牙语美女翻译(彝语美女的)(4)

仓圣

据旧《寿光县志》记载:仓颉石室28字在北海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始识8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13字。

仓颉的家乡为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吴村,昆明族的祖先昆吾最初也是生活在濮阳。仓颉28字鸟迹书可能用西南老彝文来解释更加合理。

西班牙语美女翻译(彝语美女的)(5)

28字鸟迹书

我今天解释28字中最后那个字,此字很多人认为是“朱”字,但我认为是“美”(发音为比)。可能有人说,这个字与老彝文的“美”字也不完全相同呀。那么,我建议他去看看已经破解的那些商代甲骨文,部分甲骨文,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也是不足为奇的。

西班牙语美女翻译(彝语美女的)(6)

甲骨文一字多写很普遍

以上仅为我的一家之言,提供给相关研究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