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说过的话(写给千金的14岁生日)(1)

写给千金的14岁生日

文/张树志

亲爱的女儿: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即将跨进十四岁的门槛。爸爸真心祝贺你又长大了一岁!

这几年,每次生日的时候,爸爸都是给你写一封信,比起其他同学在生日时得到的礼物,爸爸的礼物既不贵重也不时髦,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简直“拿不出手”。但我还是决定像以往一样写一封信作为礼物送给你,因为我坚信女儿一定会懂得爸爸的良苦用心的。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会给家人带来无限的喜悦和希望。你的诞生对我们全家来说是天赐大礼。永远记得第一次将你抱在臂弯的那一刻,一种新鲜激动的感觉瞬间触动我心,那是一种永远让我陶醉的感觉,就是那种将我们的一生都联结在一起的“父女情结”。

往昔的一幕幕在我眼前回放:

你两周岁生日的时候,住在校内的几个小哥哥齐来祝贺,刚开始你还满心欢喜。等到蛋糕吃完了,你嘴一撇哭了起来:“我的蛋糕罢罢了……”

记得你抱着爸爸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我小时候怕猪,长大就不怕猪了。

记得你捧着碗吃饭,而我还在门前不远处练习投掷铅球,你说:我爸,你可别扔到我碗里了,扔到碗里还能当饭吃么?

记得你小学时和小姐姐雅欣打了一架,那次帮你的同学还挺多;

想起了到清华园欣赏荷塘景色的时候,你睡意正浓;

想起那个暑假天,你画了好多张切西瓜之类的动作分解图,然后一张张迅速翻,造成动漫的效果,惹得我和张雅欣忍俊不禁;

记得你在窗棂上写下:Family =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

千金说过的话(写给千金的14岁生日)(2)

在父母慈爱的目光下,你渐渐长大。你点点滴滴的成长,给了爸爸莫大的自信和鼓舞。宝贝你可知道,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在爸爸的内心变得不那么宁静的时候,你纯真灿烂的笑容可以很快让我从心灵的泥潭中走出来,变得跟你一样轻松和快乐。

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希望我的女儿不仅拥有一张漂亮的面孔,同时也拥有一个姣好的身材。可相貌与生俱来,我亲爱的女儿,你要懂得:支撑一个人美丽的是品德、气质与文化。青春饭总有吃完的时候,惟有书香熏陶出来的优雅和从容会伴随你一生。

在功课上尽力就好,不需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读书是一生的事情,不求一朝一夕。就像我在《愿做雏鹰展翅飞》一文中对你说的一样:该读书时读书,该玩耍时玩耍。快乐是第一,健康最重要。这是爸妈对你一生的期许。

很多专家把青春期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孩子命运升沉的凯旋门。而十四五岁,正是这一时期的最关键阶段。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我要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14年来,你一直都在教我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爸爸。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世界上别的职业都是拿到资格证才能上岗,比如医师证、律师证、教师资格证,惟有做父母的没有。

十四五岁的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少家庭因不得要领,对子女的教育正走向误区。据全国抽样调查统计:一万户家庭中,家庭教育比较科学的2384户(我和你妈妈一直在不断学习,但愿我们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其他7000多户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向!多可怕。你还记得以前我买过一本书,谈到“初二现象”吗?到了初二,成绩开始严重的两极分化。你姑家的你那个表弟前两天玩游戏又挨了一顿打,你老姑恨铁不成钢,弟弟偏偏对学习缺乏兴趣,长此以往真是个问题。

千金说过的话(写给千金的14岁生日)(3)

我们家的条件确实追求不了奢华,但这也恰恰培养了你勤俭朴素的优良品质。14岁,多好的年华!14岁,最好的奢侈品就是青春,根本无需过多的修饰。毫无疑问,财富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年前你把200元压岁钱悄悄放到妈妈皮包里,你有这份心,老爸很感动。

女儿,你要学会保护你自己,还要能吃苦、有毅力。毅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毅力是万万不能的。你还小,未来会经历很多。要知道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阴天也有晴天,有鲜花也有毒刺。风雨不会因为你的衣服单薄而停止片刻,大山不会因你的疲劳和疾病而降低高度。要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要原谅这个世界的一些不和谐之处。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台湾主持人陶子有一句话:脆弱不是理由,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当困难和挫折不断地袭扰你时,你要冷静应对,学会坚持。战胜挫折和苦难的武器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要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成功的时候,爸爸会为你欢呼加油;失落的时候,爸爸永远都在那个可以让你休息和疗伤的地方等着你。爸爸既然已经准备好分享你的成功和幸福,也就同时做好了分担你的失败和悲伤的打算。好朋友都会这样做的,何况父母呢?

可爱的宝贝,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最爱你的爸爸

2012年3月6日

千金说过的话(写给千金的14岁生日)(4)

授权作者简介:张树志,1971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安徽省怀远县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发表诗歌处女作。有多篇散文发表于报刊和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