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上了热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三岁男童被父亲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岁男童被父亲打(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

三岁男童被父亲打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上了热搜。

作为一个妈妈,看到这个视频,真是很痛心。

从视频中来看,孩子并没有故意要吵醒父亲,没有喊他或者摇他,只是由于不愿意跟外婆出门玩耍而哭闹,打搅到了在沙发上睡觉的父亲。

父亲立马从沙发上跳起来,暴揍孩子,一巴掌下去,直接把孩子打倒在沙发上,而且一连打了好几次。

当时那个孩子肯定是无比恐惧与不知所措的。

这个孩子才2岁,哪经得起大人这么重的狠揍。很明显,这个父亲不是因为教育孩子而动手,纯粹就是发泄情绪,有可能是自己在生活中经历了某种不愉快,却把这种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据孩子的母亲所说,父亲从来没有管过孩子和她,以前也会打孩子,只是没有这一次严重。孩子的母亲也表示,有离婚的打算。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攻击转移”,一个人会把自己的愤怒和沮丧,通过攻击力量悬殊无辜之人来发泄出来。或许是这个父亲工作不顺利,又或许是刚刚跟人吵了一架,自己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将这种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

打孩子会越打越上瘾

我们从小都是暴力教育影响下长大的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孩子不听话就要打”,这些理念在很多人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因为打孩子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打完孩子,孩子立马就“老实了”,孩子会由于恐惧而被迫服从于大人,他们知道,如果继续再哭下去、闹下去,会被打得更惨,结果导致打孩子这事儿会令大人上瘾。

无论是在新闻中,还是我们的身边,经常都会看到父母对孩子动粗的一幕。

  • 一个小女孩和妈妈在游乐场玩耍,结果不小心尿裤子。一开始妈妈怒骂孩子,后来工作人员出面阻止妈妈,妈妈却觉得是孩子丢了自己的脸,直接从怒骂上升到摔打,之后还诅咒女儿:“你尿裤子,怎么不让车撞死?”

  • 上海松江区的14岁男孩小张,自从父母离婚后跟着爸爸一起生活,但经常遭受到父亲的虐待和暴打。有一次,正在浴室洗澡的他,被父亲冲进去暴打至骨折,只因他没有在十分钟内洗完澡。小小年纪的他,因随不住父亲的暴打,住了三年地下室。

  • 四川一个3岁小女孩因不好好吃饭,一分钟不到就被母亲掌掴9次,多次打倒在地。

    但是,打孩子看起来有效,只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

    心理学中有个“习惯化”:

    当孩子逐渐适应了挨打,他就会减少被打的恐惧,于是暴力的效果就会降低。此时,父母就会加大力度,越打越狠,越打越频繁......

    结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痛苦挨打,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痛苦,双方都痛苦。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使劲打他

    教育专家尹建莉所说:“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我是演说家》中,导演黄莉曾讲述自己被妈妈暴打的经历。她的妈妈经常被爸爸家暴,但她却将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孩子身上。

    哪怕是灯泡坏了,妈妈心情不好,也会暴打她一顿,还警告她不许告诉爸爸。家暴带来的痛,黄莉花了23年的时间才走出来。

    可是,童年的经历却也导致她不懂如何爱,只会复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隐忍和牺牲。而一味地隐忍和牺牲,注定只能换来变本加厉的索取和伤害。

    38岁的她,仍然孤身一人,每一段感情都无疾而终。除此之外,黄莉还一度将母亲的不幸归咎于自己,这种深深的负罪感捆绑了她,让本是受害者的她,反而扭曲地认为自己是加害者。

    作为父母,我知道,很多时候真的会有强烈的冲动,想要把孩子暴揍一顿。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闹、烦扰我们甚至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会变得异常强烈。

    当我们冷静下来后细想,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导致,还不如说这种情绪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和不快。大多数人能够克制住打孩子的冲动,不幸的是,也有不少人无法如此自制。那个不幸的孩子,也会暴力下长大。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成年后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一个家庭的关系比较健康,家里人很和谐,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焦虑、恐惧、痛苦和不安的环境中长大,长大后这种情绪会慢慢演变成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心理。

    研究表明,就算是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很明显,身体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远远超出了其短暂的约束效果。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暴力,正在摧毁孩子。如果你想毁掉孩子,那就使劲打他。

    孩子不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

    现在养孩子确实是一件很费劲的事,父母们一边要忙着挣钱,一边要忙着陪娃,还要一边面对社会的无形压力,每天都有负面情绪向父母涌来。面对孩子的哭闹时,父母很容易动怒。

    但越是这样,父母们越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情绪的接收器。孩子是我们的慰藉,并不是负担。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想办法应对,而不是采取暴力的手段来解决。

    想必父母们都有过被孩子吵醒的经历,我女儿更是经常做这种事情。看到这个视频后,我立马把视频拿过来给女儿看了看,并跟她说,“你看这个不弟弟,打扰他的爸爸睡觉,结果被他爸爸揍成这样了。你经常打扰爸爸妈妈睡觉,我们是不是没有打你呀?是不是好好跟你沟通的呀?”顺便又跟她说了一下,以后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再吵爸爸妈妈了呀?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跟她讲道理,让她长记性,而不是用暴打的手段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够被温柔以待。

    愿孩子们能够免受暴力的迫害。

    本文由金草草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0-6岁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