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对定窑的鉴定要点进行了总结和解析,希望能在平时的收藏过程中帮到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其中不足之处和不完善的地方还希望能和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进行交流,逐步完善。

本篇文章是关于钧窑的赏析,从钧窑名称的由来、窑址的发现、与鲁山窑的不同、烧制工艺、造型特点、款识特点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鉴定解析。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

钧窑名称的由来:

钧窑名称的由来在历史上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北宋时期没有钧窑这一叫法,而是称钧窑为阳翟窑,北宋前钧州颖昌府归阳翟县管辖,古代日本称北宋钧窑为阳翟窑。直到金代大定年号统治时期才有其名,起自钧州之名,但是在北京故宫旧藏钧窑中发现刻有“奉华”款识的器物,“奉华”之名为北宋宋高宗心爱妃子的宫殿之名,但在金代是没有奉华的宫殿名称的,故而钧窑在北宋的真是存在的。至于钧窑名称的确切由来业内还有一些争论,期待有更明确的实物来佐证确定钧窑的名称来历。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2)

奉华刻款

钧窑发现的过程:

钧窑始于北宋早期民窑,窑址位于禹州神垕镇钧台县,北宋早期钧窑产品可归于几类,一类是除烧钧瓷外,产品以白地黑花民用瓷为主;另一类是兼烧刻花汝瓷、青白瓷及宋三彩;还有一类是烧珍珠地划花、绞胎、搅釉、天目釉瓷等。

钧窑与鲁山窑的关系:

是否有唐钧的说法?在河南禹县与临汝附近郏县黄道窑窑址及宝丰、鲁山段店窑等唐代窑址发现烧制黑底加白、黄三色花釉瓷,代表作有腰鼓、执壶。从外观上看也好像是对后来钧窑烧造工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故有人把宋代钧窑历史提到唐代,同时类似的品种在陕西耀州窑唐代地层内也有出现。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3)

唐代 鲁山窑腰鼓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4)

唐代 鲁山窑执壶

通过出土的器物和传世器物的对比观察,发现鲁山窑和钧窑还是存在明显的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鲁山窑的花色较为单一,常见只有黑地蓝色窑变釉点色和酱釉地黑色窑变点彩,彩斑是人为点的,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釉内主要含铁、钛等成分),器型以执壶居多。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5)

唐代 鲁山窑执壶

钧窑的釉内含有十几种金属成分,主要含铁和铜,它的釉色是还原气氛自然烧成。釉色千变万化,常见有:天蓝、天青、蓝灰、蓝绿、黄绿、月白、紫红、玫瑰紫、丁香紫、海棠红等多个品种,因其主要色料成分是用氧化亚铁、氧化铜,在还原焰中烧成,故一般把它归入青瓷体系。器型也多种多样,有瓶、尊、盆、洗等。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6)

月白釉长颈瓶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7)

玫瑰紫釉尊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8)

天蓝釉葫芦瓶

钧窑是早期属于烧造民窑的窑址,早期仿烧其他窑畅销产品,以满足自身成本和本窑产品改进发展需要,而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优化,成为北宋的御窑产品,成为御窑的同时没有放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钧窑的窑址位于禹州神垕镇钧台县,钧台附近矿产丰富,尤其是瓷釉矿产原料丰富,有大量的铜矿——即孔雀石矿——分布在周边,可大量提取含铜的孔雀石粉用于钧瓷釉中,作为铜红呈色剂。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9)

孔雀石矿

经过北宋早期至中期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宫廷对于钧瓷高超的工艺、精美的釉色越加赏识,加上北宋皇家宫廷内对钧瓷的需求越来越多,便将制作水平较高,工艺和成色上佳的钧窑瓷器垄断为皇家御用瓷器,因此垄断后的钧窑瓷器由商品转型为御用官窑,正式成为御用品。官窑钧瓷兴盛期为宋徽宗(公元1101—1125年间)时期。钧州这一地名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因为避讳皇帝的名讳——万历皇帝名为朱翊钧——才由钧州改名为禹州,从此时开始,钧窑正式停止烧制瓷器。

钧窑的造型:

钧窑造型丰富,常见的有瓶、尊、盆、洗、碗等,比较有名的器型有水仙盆、花盆、渣斗、出戟尊、鼓钉洗、折沿盆、单柄匜等生活陈列用器。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0)

宋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1)

北宋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2)

宋 玫瑰紫鼓钉三足洗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3)

北宋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4)

宋钧窑玫瑰紫釉方花盆

北宋钧窑的烧制特点:

窑炉的结构、火的温度对钧窑的窑变起着很大的作用,钧窑的窑形有圆形、马蹄形和长方形三种,都是就地挖筑土壁,在窑门和烟囱口部垂砌少量的砖,火膛与窑室有联接,属分开砌筑,有单火膛与双火膛两种,烟囱直通窑顶。

北宋钧窑烧制工艺采用素烧和复烧。晾干坯后先烧芝麻色酱釉,再烧面釉,二次进炉。胎土坚致细密,呈黑色、灰白色。采用匣钵、支钉及垫饼烧造,器物烧成后有紫口铁足。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5)

芝麻色酱釉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6)

钧窑黑胎

裹足支烧的说法:北宋禹钧器物支钉较小,呈圆形。北宋晚期临汝窑烧造的汝钧釉的器物支钉稍大,呈三角形。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7)

北宋晚期至金代 临汝窑仿钧 支钉大,圆形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8)

北宋钧窑器物支钉较小,呈圆形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19)

北宋临汝窑仿钧窑器物支钉较小,呈三角形

北宋钧窑的款识特点:

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阴刻,阴文数码,从一到十不等,器物越大数字越小,器物越小数字越大。

另有底部刻有奉华、省符等款为宫廷定烧之物。

重阳宫、钟粹宫、景阳宫、建福宫、养心殿等为清宫后来补刻款以及标明器物用途的款识。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20)

“七”字刻款 “建福宫”后刻款 表明用途款识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21)

“一”字刻款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22)

“三”字刻款

钧窑瓷器胎和釉特征(釉色斑斓数宝钧)(23)

刻款及后加款


本篇文章从钧窑名称的由来、窑址的发现、与鲁山窑的不同、烧制工艺、造型特点、款识特点等几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宋代钧窑的特点,下一篇文章将重点讲述北宋钧窑、金代钧窑、元代钧窑的鉴定辨伪的方法,敬请期待!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