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倒霉师傅“铁骨墨萼”梅念笙纵横江湖数十载,共留有“三宝”在世。

第一宝,指的是他那一身精湛武功,尤其是练有“神照经”这种又抗打又输出的挨揍神功。

第二宝,指的是他手中掌握的那本藏有宝藏秘密的《连城剑谱》。

据说拥有此宝后,可以轻松破译路径、找到通往梁元帝遗留宝藏的地点。

第三宝,自然指的就是他亲手调教出来的这仨宝贝徒弟了。

梅念笙活了一辈子,也只不过靠他的绝世武功而闻名于世。

除了对唐诗三百首的特殊喜爱、时刻温读、勤加练习之外,再无一样可以拿的手了。

可是他这仨徒弟却个个精通唐诗韵律、历史典籍,武功、心机又都青出于蓝胜于蓝。

老大“五云手”万震山,口技达人、砌墙祖师。

老二“陆地神龙”言达平,捧哏达人、笑点担当。

老三“铁索横江”戚长发,捅刀达人、躺尸专家。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二师兄“陆地神龙”言达平教给狄云的究竟是不是连城剑法:

谁教狄云练成连城剑法的(言达平传授给狄云用来扬眉吐气的那三招)(1)

吾乃捧哏达人,笑点担当

“铁骨墨萼”梅念笙的这三位嫡传弟子中,要论武功剑法最高者,首推二弟子“陆地神龙”言达平。

言达平对剑术的领悟,综合武功实力,要远在万震山、戚长发之上。

不然戚长发也不会在卜恒前来邀请报喜,万震山练成连城剑法之时,心生疑虑了。

我们师兄弟三人之中,二师哥武功最强,若说他练成了‘连城剑法’,我倒还有三分相信。你师父嘛,嘿嘿,我不信,我不信!”

那么万震山真的练成连城剑法了吗?

当然不会了。

他一门心思找到《连城剑谱》,就纯属为了贪图其中关于梁元帝的宝藏。

至于武功什么的,他若是真的感兴趣、有见识的话,身为大弟子的他,早就得到梅念笙神照经的真传了

而真正练成连城剑法的只有梅念笙、言达平、狄云三人而已。

连城剑法在书中的几次出现,绝对不是金庸的失误

言达平确实学会了他师傅的连城剑法,不过不多,只有三招!

想当初,狄云在拜访大师伯的时候,曾经被万府众弟子故意欺负,郁闷愤懑。

直到他遇上了自己那位精通剑术的二师伯言达平,二次学艺,这才得以扬眉吐气。

狄云其实学武天性不赖,在被自己师傅恶意引导多年狗屁不通的“躺尸剑法”后,还能保持是非曲直。

再者言达平教的剑法果然实用,狄云后来仅凭“耳光式”“刺肩式”和“去剑式”三招就轻松打败了万家八子。

万震山双手一击:“很好,很好!戚师弟,恭喜你练成了连城剑法”。戚长发一呆,问道:“什么连城剑法?”

至于狄云第二次被人看出,会使用连城剑法的时候,则是花铁干的“火眼金睛”

在雪谷中,狄云曾用“耳光式”一招击中花铁干的颈中,

跟着便使出“刺肩式”和“去剑式”,花铁干吓的惊叫道:“连城剑法,连城剑法。”

花铁干好歹身为“南四奇”中的老二,又是鹰爪铁枪门的门主,武功见识自然也不差。

想必当年也是见识过梅念笙老爷子的绝世武功,连城剑法这么有特点的“刺肩式”、“耳光式”怎会遗忘?

谁教狄云练成连城剑法的(言达平传授给狄云用来扬眉吐气的那三招)(2)

我是真的,你是假的!

言达平传给狄云的连城剑法其实就是大道至简版的“唐诗剑法”

金庸小说中,凡是从各种书法、诗词中参悟出来的武功多半是不实用的。

这并不是说本身的作品之中有高低上下之分,而是在于“有用”“无用”之别。

什么哥翁喊上来,是横不敢过?什么落泥招大姐,马命风小小……

要是不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任凭你再精妙、再华丽优美的武功招式也成了死的。

使剑的人都死了,招还能是活的吗?

狄云武功大成后,故地重游,这时他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大字不识、刚出湘西农村的小毛孩子了。

谁教狄云练成连城剑法的(言达平传授给狄云用来扬眉吐气的那三招)(3)

这才是真正的连城剑法!

看到万震山与言达平二人一番比斗,发现了许多繁多无用的剑招。

言达平左手捏着剑诀,右手手腕抖动,剑尖连转了七个圈子,快速无伦地刺向万震山胸口。万震山横过剑身,以横破圆,斜劈连削,将他这七个剑圈尽数破解了。

狄云在旁看着,又想:“这七个圈子全是多余,最终是一剑刺向万师伯的左胸,何不直接了当的刺了过去?岂不既快又狠?万师伯斜劈连削,以七个招式破解言师伯的七个剑圈,好象巧妙,其实笨得不得了,若是反刺言师伯的小腹,早已得胜了。”

可见言达平虽然悟出了“大道至简”“化繁为简”的道理,并学会三招连城剑法,但仍然跳不出招式所拘。

此时的狄云,不仅神照经大成、而且还集结正反两派武功于一身。

不仅领悟出更多随机应变的连城剑招,甚至还有了剑意在先的认识。

这个时候的狄云如果再持剑应敌的话,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将都会是大道至简的连城剑法了。

可言达平若想再进一步,领悟更多连城剑招的话,很难,真的很难!

谁教狄云练成连城剑法的(言达平传授给狄云用来扬眉吐气的那三招)(4)

戚老三,你不要再捅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