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我行我素”这一成语,指一个人行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不受外界影响,仍然按自己向来的行事方式去做与“依然故我”的意思相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商丘成语故事52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商丘成语故事52个(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商丘成语故事52个

我行我素

“我行我素”这一成语,指一个人行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不受外界影响,仍然按自己向来的行事方式去做。与“依然故我”的意思相同。

典故出自西汉经学家、礼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中庸》:“子曰:‘君子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古时华夏民族以自己为中心,把四方其他民族都看作未开化之民族。东方的部族称作夷,西方的部族称为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同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平地,引申为平易安定之处。俟:等待)。小人行险(冒险)以徼幸(贪求非分的东西)。”

这段话意思是说:“君子安于目前的地位,做他所应该做的事,不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东西。地位富贵,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地位贫贱,就做贫贱人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上,就做夷狄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的地位上,就做患难时应该做的事。如此,君子无处不感觉到悠然自得。居上位,不欺凌下级。在下位,不攀附上级。端正自己不苛求他人,这样就没有怨恨,对上不怨恨天命,对下不归咎别人。所以,君子安于自己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则冒险求得本不应该获取的东西。”

孔子说这段话,是说“依循中庸之道行事”要有我行我素的精神,不受外界的影响,按自己向来的行事方式去做。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追求生僻的道理,行为荒诞不经,后代对此会有所称述,但我不这样去做。君子依循中庸之道行事,半途而废,而我是不会停止的。君子依靠中庸之道行事,虽然在世上声迹少闻,不为人知,但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君子所奉行的道既广大又精微。黎民百姓虽然愚昧,但还是可以知道它的;而至于最高境界的道,即使圣人也有不知晓的地方。普通百姓虽然不贤明,但还是可以实行它,但至于最高境界的道,即使圣人也有不能做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仍有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君子说的“大”,天下都载不起;君子说的“小”,天下都不能够理解。《诗经》上说:“鸢在天空上飞翔,鱼在深水处跳跃。”这是说君子的中庸之道在天地上下之间都是显豁的。君子所奉行的道,发端于普通百姓,在达到最高境界时便彰著于天地之间。

由于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中庸》记载的孔子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后来就有了“我行我素”这一成语。

“我行我素”是个中性词,可用以褒意,也可用于贬意。如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行事可以说是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错误不改也可以说是我行我素。

如:中国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二月》以极大的愤怒,谴责吃人的罪恶社会,着重塑造了萧涧秋这一“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怀揣理想,极想有为”,但却“有所顾忌,过于矜持”;他能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陋,敏锐地感受到它的压迫,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但是又没有力量改变它。在遭遇到攻击时,起初他是镇定的,“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这是用以褒意的。如果说一个屡犯错误,任领导批评、同志帮助,他就是不改,仍然我行我素,就是贬意了。

例句:“他夫妇二人还是毫无闻见,依旧是我行我素。”(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即使有人说我受人利用,我还是我行我素。”(茅盾《锻炼》二二)“这名医我行我素,在扫‘四旧’巨浪中,公然身着长衫。”(马瑞芳 《祖父》) (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