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就是一个不太愿意随波逐流的HiFi发烧友,因此在挑选器材时候,也算是挑剔的。接触了这么多播放器,山灵M6 Pro绝对可以算是国产HiFi播放器扛把子,如果比喻再接地气点,好看,好听,续航还长。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

为大家带来一篇HiFi播放器使用体验

—————————————————————————————————————————————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2)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3)

如果把山灵M6 Pro放在一堆HiFi播放器中,也能凭借独特的设计,一眼被挑出来,当然前提是你别把M6放进去。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4)

五彩斑斓的黑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5)

全部配件,但是外层保护壳要单买

山灵M6 Pro的设计美学,其实和早期产品的外观思路,是一脉相承的。秉承了圆和方的设计思路,不管是山灵第一款正统HiFi播放器M3,还是我手里这款今年最新旗舰山灵M6 Pro,其设计语言,并没有因为时间推移而改变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6)

也没有现在流行什么外观,就跟着来一个八九不离十外观的【浮躁感】

M6 Pro采用了第五代设计,猛地一看,和上一代M6差距并不算大,M6和M6 Pro实在是像孪生兄弟,因此只得从“胎记”来找不同。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7)

搭配HIFIMAN RE2000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8)

搭配兴戈 EK3

M6 Pro采用了第五代设计,在细节设计上,从我个人来讲,要更加【独特】。顶部的左右边框,虽少了山灵标志性的【R】角设计,但和左边的对称设计,让整款播放器视觉感更统一。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9)

山灵M6 Pro大小参考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0)

山灵M6 Pro大小参考

标志性的【R】角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挪到了右上屏幕边沿,这样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够清晰看到R角,这或许是一种让人可以记住的【标志】吧。

正面虽然和M6没什么区别。但背面,估计设计师厌烦了千篇一律的剖面玻璃,转而采用了在HiFi播放器上,并不常见的AG工艺,其属于玻璃深加工行业中的一个种类。其又可细分为三种加工工艺:喷涂、镀膜和化学蚀刻,最主要的区别是涂层的【镶嵌】工艺不同。山灵没有明确表示,到底采用的哪个工艺,但是从实际观感和触感来讲,我个人更加倾向于最后一种,这种经过AG工艺处理后的哑光漫反射后面,质感相当不错。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1)

当然除了营造出舒适的视觉感外,在触感上,这款M6 Pro做到了和以往旗舰级别播放器,别具一格的触感体验。和单纯的磨砂质感不一样,这种手感明显要更加细腻,但又不同于【类肤质】涂层带来的油腻感,这种触感带来的感受,就像咬一口马卡龙带来酥脆和娇柔并存于口的快感。而背面嵌入到AG玻璃下的logo,黑色的背景加上金色品牌名字,则有一种高级感。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2)

底部标注了各种无线协议,有点繁杂。但有一说一,山灵M6 Pro在对无线协议的各种支持上,确实全而多。

滚轮部分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手感上,可以明显感到更加紧实。阻尼略有加强,伴随清脆的【咔哒】声音,竟然让我想到小时候给玩具跳跳蛙上弦的感觉,每次旋转都有新的期待。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3)

左右两侧边框采用了非对称式内凹设计,左侧分布和M6一致,单手握持时可以进行快速操作。右侧则因为音量电位器占据了不小空间,因此内凹横条设计并不长,如果右手握持则刚好在虎口位置。

—————————————————————————————————————————————

到2020年这个时间段,HiFi播放器终端市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百家争鸣。在播放器这个领域,其实很考验各家的设计功底。这类产品不像手机,基本上都是ODM或者OEM的产物,技术也是用的上游供应链的。

HiFi播放器厂商,从立项、开模、调音,处处见功底,一处做不好,消费者则可以立马察觉到,在长时间使用后,我可以感觉到其传达的一个态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且互不妥协

我自己始终认为,HiFi器材永远是:艺术【科技化】后的最高体现。

山灵M6 Pro采用了AK4497EQ DAC双芯片。先来简单讲讲参数,其属于“VELVET SOUND VERITA”系列,翻译成中文,就是“如天鹅绒般美妙”。当然从其硬指标其实也能体现出:THD N也就是总谐波失真 白噪声为-116dB,不过相比更为高阶的AK4499高了7dB(数字越小越好)。此外,依旧延续了相同的单端和平衡接口设计,两种接口在输出的参数上,还是有细微差距,比如平衡口,输出THD N为0.0011%;单端口就为0.0009%,这和换算方式有关系。

SNR也就是信噪比,分别达到了121dB和123dB,能够说明什么呢?是最大不失真声音,不过这个参数其实从我个人理解来看,仅做参考。立体声分离度还是需要看搭配的耳机,平衡口按道理说,应该会比单端声场更大(音质部分在下文会讲)。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4)

内部电路构架图示

上边提到的参数,只能说,这款播放器在【硬指标】上,确实是旗舰机级别。当然对声音有更大影响的,还有电容。山灵加入了8颗松下滤波电容,这应该和LDS线性稳压电源作用一样,为了起到稳压作用,毕竟AK4497属于电压输出架构

OP BUF音频架构虽然很好,但因DAC可能带来的电流信号精准度问题,就会带来失真,山灵的解决方式还是以优化【低通滤波技术】为基准(这里我认为是,采用了精度更高的低通滤波器、运算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加入4路全平衡输出电路,前者可以进一步降低失真、提升驱动和控制力,后者其实就是能够提升声场表现

当然以上架构,只对纯电路起作用,换句话讲,放到安卓系统里,还是会有强干扰。

山灵又自研了一套解决方法(目前国产设备多采用AOSP),后期对开源安卓系统的修改,完全看厂商实力。

其取名为AGLO,其实字面就可以直接理解为:直接写入了一个独有的播放器,只有这个APP有音频输出权限,因此可以规避SRC出现。

我重新整理了相关资料,其实这和安卓系统出现的【混音】有关系,即系统内出现的多种声音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采样频率转换问题,对声音造成损失,AGLO实质上为的就是避免系统内部的各种干扰声音引起的SRC问题,所以你在切换到这个模式后,会发现只能用来听歌,不经过Android的AudioTrack,也就不会由AudioFlinger进行混音,避免了声音损失。

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纯音模式】。

不过有一些手机厂商,提出了另外一种新的解决方式:不把采样率固定,而是变成动态采样率。但这是vivo申请的专利技术,无法采用。

当然说了那么多技术相关的内容,其实和听感一点关系都没有。因此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音质表现。

这次搭配的耳机是HIFIMAN RE2000,这耳机算是属于【万金油】类型的拓扑动圈振膜耳机,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前端播放器的声音特性。

选择的曲目是:《波莱罗舞曲》、《Tritsch-Tratsch, Polka schnell, op.214 闲聊波尔卡》、《阿里山的姑娘(邓丽君早期版本)》、《She Don’t Like the Lights》这几首都是我非常熟悉且常听的曲目,包含了古典、交响、人声等不同风格。

因为HiFiMAN RE2000仅有3.5平衡和单端口,自己也没有换线的习惯,所以这里就使用3.5单端原线来试听。

《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代表古典曲目之一,算是踏入古典领域的一块【敲门砖】。接触的过程也很有意思,第一次听到这首久负盛名的古典乐,竟然是在Gucci大秀的线上视频里,当时Gucci的发音盒秀场配上这首动瞬态逐渐增强的曲目,颠覆了我对秀场配乐的印象,印象里总觉得古典乐只适合在正事儿八经,极为严肃的音乐厅里演奏,如果出现在以夸张自居的时装秀场上,老觉得是不严肃的事情,不过经过亚历山卓·米开里这种时尚混世大魔王的一番【搭配】,竟然毫无违和感。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5)

这也让我对这首曲目极为感兴趣,甚至多天一直在不断重复播放。

由萨克斯、短笛、圆号、双簧管、长笛、提琴构成的这首西班牙舞曲,迷人且有灵动性。在欣赏这首曲目时候,我是默认打开双DAC的,这时候不论是声音的气势还是器乐分离度,都控制的不错。还得说下这点,个人使用这款机器后,还是建议大家在听古典交响曲目时候,打开双DAC,在听人声时候,打开单DAC模式即可。

在双DAC加持下,使用RE2000听的最明显感受,是有一种较强的【脱塞感】,这是我在其他播放器上,未曾感受到的比较神奇的听感。准确来说,RE2000其实算是一款不太容易控制住的旗舰耳机,如果前端控制力稍微差点,或者推力过大,都会带来较为刺激的听感。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6)

山灵M6 Pro的控制力,算是目前现阶段旗舰机中,一位硬核选手,甚至在控制力上,可以比肩万元播放器。

就拿这首《波莱罗舞曲》来讲,其旋律和节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一开始的鼓声和提琴声响度并不高,但优秀干净的背景,以及较为硬朗的线条感,可以感受到播放器有较强的控制力,此外【干净漆黑】的背景表现,则提升了声音的纯净度,听着更舒服。

而后续的长笛、单簧管以及大管的声音,从我实际感受来讲,延伸其实并不算特别远,但泛音表现可圈可点:在长笛这类器乐的表现上,明显要比单簧管音色更亮,也颇显生动活跃。我自始至终认为,只有动圈材质在表现管弦乐器时候,才更加自然,动铁如果优化不好,总觉得怪怪的,之后来回往复几遍后,也肯定了这个观点。HiFiMAN和山灵播放器,还算搭调,即便少了些许泛音,也能够让听者不觉得憋闷和不流畅。

高音萨克斯和中音萨克斯的加入,提升了亮度,让高频表现亮而不刺,较强且华丽的氛围感,则让层次感更好。

从实际听感来看,提琴部分,AK4497的控制力刚刚好,加上本来声音密度就比较大的RE2000,长时间听下来也不觉得疲劳,而提琴的结像部分还是比较突出的,较为顺滑的表现和线条感硬度适中的声音,都让提琴声音灵动跳跃,且不失一定的厚度。

听了一星期后,我个人比较坚信,AK4497在高频处理上,是以韵味为侧重的。在低频方面,量感其实并不算多,假如你期待AK4497这类旗舰级别DAC会增强低频量感,就大错特错了,例如在波莱罗舞曲中,低频的量感和氛围感并不多,但恰到好处,并没有给人要喧宾夺高频的态势。

《Tritsch-Tratsch, Polka schnell, op.214 闲聊波尔卡》应该是最欢快的波尔卡了,尤其是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维也纳童声加入的版本。这个版本其实特别考验人声和器乐的分离能力,听此曲目选择开启双DAC模式,开启后人声结像更为清晰且突出,但因为是童声合唱团,并不能听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整个人声虽然嘈杂,却不失层次和厚度。中频表现轻快、通透,加上合适的密度,并无压迫感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7)

此外,整首曲目的瞬态和动态变化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后边号角声音的加入,使其与童声配合的相得益彰,此起彼伏且不凌乱。另外,横向声场呈扇形,纵向声场则并不算宽域。不过井然有序的器乐和人声排列(可以从视频中发现,合唱团位于乐队上方),让其在演奏过程中,也不觉得拥挤。在能量上,呈现出先近后远的分布状态,近处的提琴能量感出色,瞬态强;后边的人声则更为轻盈,很有一副后花园中,一群孩子在叽叽喳喳嬉闹的生活图景。

《阿里山的姑娘(邓丽君早期版本)》、《She Don’t Like the Lights》两首曲目以中频为主,邓丽君在未出道时候的声音,虽然没有后期的稳重和成熟,但让一年轻小伙,听了后会觉得,这不就是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吗?

AK4497加上升级后的OP BUF架构,中频特点其实特别明显:轻盈但却不浮夸;线条硬朗却不刺激,加上延续了山灵M6人声顺滑的特点,整体听起来就非常舒服。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8)

M6 Pro和M6最大不同,除了整个声音更加细腻外,在推力和控制力上,也得到了加强。少了M6较为含蓄内敛的声音,多了一些细腻和活跃感

当然,任何播放器都有自己擅长的风格,古典交响和人声,M6 Pro在表现前者时,就像首席小提琴乐手一样,演奏起来得心应手;在表现后者时,就像爱神丘比特射出的弓箭,直击到聆听者的心坎里。

—————————————————————————————————————————————

我习惯使用系统自带的壁纸,因为觉得这是设计师对产品最后的【点睛之笔】,好看的壁纸往往可以体现出细节。M6 Pro和M6的默认壁纸很不一样,前者较为保守,后者则直接选择了一张烟熏火燎的红蓝风壁纸,暗示声音风格的不同?

内置酷安APP我其实并不觉得意外,从山灵微博运营状态来看,也非常努力在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看到。另外从系统中,也能够体验出来:可玩性高、可选择性高。

山灵MTouch操作系统虽然表面上看和安卓原生并无区别,但还是在一些地方,单独增加了适合播放器操作的设计,比如下拉可以调节增益,除了增加EQ调节外,还提供了可选的5种数字滤波,玩玩行,但如果想听明白耳机风格,还是建议不要依赖于此。

山灵音乐APP界面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大色块和大图标的加入,其实没什么实质作用,但方便点按是真的(当然4.7英寸的显示屏我还是觉得小了点)。

我认为,在家听音乐最舒服的姿势,就是躺在床上,使用播放器直接通过无线方式,操控音频设备,例如直接连上帝瓦雷听音乐。此时,我就会不经意间看到山灵M6 Pro背面丰富的无线协议:Hi-Res AUDIO WIRELESS、HWA、LDAC以及高通系的apt X和apt X HD。这些无线协议足以应对目前的主流无线耳机。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19)

—————————————————————————————————————————————

确实是没想到山灵M6 Pro支持高通的3.0快充协议,虽然这项协议发布于2015年,但对于HiFi音频这么小众的市场来讲,能够用上3.0快充我还是很惊讶的,之前高通在发布时候,是对外宣传30分钟可以将一款设备从0冲到80%,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内置了最佳电压智能协商INOV算法,除了相比上代(2.0)提升27%的充电速度外,还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周期。

但这些都是不能实际感知的,半小时究竟可以充多少,这是我最关心的,请看下图。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20)

30分钟可以冲到40%,这个成绩中等,但对于播放器来讲,确实够用了。

—————————————————————————————————————————————

按照往常以往惯例,这一段应该是总结话语,但如果按照以往那样,就未免让我自己栏目太【索然无味】了,毕竟我这篇评测一部分是给需要选购这款播放器的朋友看;一部分是给数码爱好者看;不过更多的,是给自己看。

或许在明年这个时刻,读到自己的评测,又会温故而知新?

前几天我去了早就期待已久的【我与地坛】咖啡馆,被馆主强大的审美征服了。去咖啡馆的目的,已经从之前的【品尝咖啡】,变成了【品尝设计】,前者只要买一杯冰美式,就可以喝出个大概来,不过有一说一,这家的冰美式实在是太好喝了,最后柑橘和冰糖的混合回味充斥在口腔中的曼妙感觉,很是奇特。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21)

很喜欢这间咖啡厅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22)

话说回来,【品尝设计】,既不是囫囵吞枣也不是细嚼慢咽,而是以设计者思路去看待事物,就比如前文提到的R角,为什么这代变为了设计在屏幕上?除了让播放器外观更加对称外,是否有刻意留住标志性的R角在其中。

让用户可以感知到,哦,原来还是山灵那个味。

咖啡馆的座椅,也是设计的一部分。当时我就因为这个座椅,发了朋友圈,老板看后还是很高兴的,毕竟由StellarWorks设计的家具加上如恩设计研究室的风格,本身就是一套【自居】的理念。

山灵m6 21款开箱测试(廖你不敢玩HiFi山灵M6)(23)

山灵M6 Pro从外到里的设计,亦是有【自居】感在里。

假如你追求的是不随波逐流且出众而个性的外观设计,以及真实随性的声音,我想了想,除了山灵这个品牌,好像可选择的还真不太多。

当然这款播放器在使用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还有很大提升,比如官方保护壳的设计,并没有M6皮套设计大胆,不过M6和M6 Pro皮套可以互换,如果喜欢M6皮套,直接购买也无妨。再有就是M6 Pro的水凝膜我个人感觉并没有M6顺滑,希望这是个例,此外,也建议官方可以多额外赠送一张正面水凝膜。

在系统方面,我已经升级到1.2操作系统,整体使用起来还好,没有大问题。不过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个别应用打不开情况,比如APKPure,这个其实是第三方市场,如果我没推断错,应该是面向海外用户的,再有就是山灵曲库的的一些小众歌手,曲目并不全,比如我喜欢的恩雅,所以还是希望可以丰富曲库中的曲目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