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成为9月2日,孟晚舟在母校都匀一中的演讲《读书万卷 咖啡千杯》有一句话吸引了笔者,她说“在华为,并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才是当前攻坚克难时期最需要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解决卡脖子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解决卡脖子难
作者 | 成为
9月2日,孟晚舟在母校都匀一中的演讲《读书万卷 咖啡千杯》有一句话吸引了笔者,她说“在华为,并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才是当前攻坚克难时期最需要的”。
孟晚舟在演讲中还提到,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华为的用人之道。
在用人和吸引人才上,华为这家公司很大胆,很超前,甚至不像一家公司。
01
为什么急需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人才?
从孟晚舟的演讲中可以看出两个原因:
一是众所周知的外部打压,面临先进部件和先进要素不可获得的情况,这一挑战华为最早遭遇,但如今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绝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面临的,是整个国家面临的挑战;
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本身瓶颈,这也是全球科技行业共同的挑战,即数字世界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元宇宙世界对算力的需求,正如孟晚舟所说“计算能力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底座,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现在的算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算力必然是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今年4月,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曾在分析师大会上提出,数字技术将以超过十年百倍的速度增长,然而现有的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基于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遇到瓶颈。
科学是无尽的前沿,这些难题都非短期或常规路径所能解决。因此华为提出寻找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人才,任正非发出“我们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的呼吁。
事实上华为已经在行动,一方面开始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另一方面面向全球招聘“天才少年”。
2021年12月,法国数学家、2002年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加入华为;截至2021年年底,华为已揽入300多名 “天才少年”,他们的使命便是探索基础研究,放眼未来。
寻找这样的人不易,留住这样的人更需要好的环境,华为是如何做的?
02
包容:允许偏执狂存在,允许“怪异”学生成长
任正非先生在去年8月的一篇讲话《江山代有人才出》中表达的更加大胆:”对于长期研究的人,我认为不需要担负产粮食的直接责任,就去做基础理论研究。你既然爱科学,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就沿着科学探索的道路走下去“。
他还表示,“我们一定要开阔思想,多元化地构筑基础,避免单基因思维,也要允许偏执狂存在”。
今年5月任正非的另一篇讲话“与系统工程领域科学家、专家会谈纪要”中,也有一句话格外引人瞩目:允许科学家“胡说八道”,并呼吁在教育上允许一些“怪异”的学生成长。
任正非不止一次表达过对乔布斯的欣赏,乔布斯被视为“完美主义偏执狂”,正是他的这份偏执,缔造了辉煌的苹果时代。
飞利浦实验室那些执着到近乎疯狂、个性各异的工程师最终成就了光刻巨人阿斯麦……
在华为同样有这样一位“怪异“少年:二十多年前,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一位从事算法研究的年轻小伙子,不喜与人来往,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看上去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就是这位“怪异”天才,在十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竞争对手。
03
开放:从图书馆到咖啡厅再到黄大年茶思屋
笔者到访过华为公司,最惊叹的是遍布园区的咖啡厅和包罗万象的书籍,既可以沉浸式阅读、独立思考,也可以随时与人碰撞交流思想的火花。
华为是一家技术型公司,但图书馆里的书籍绝不仅仅是理工类丛书,在那里既有哲学、文学,也有古籍、艺术,多为经典书籍。在这里,可以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独自阅读、思考。
但正如孟晚舟所讲,“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光有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还不够,“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每一次与他人喝咖啡的机会,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汇,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
所以,华为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咖啡馆遍布每一个园区,“在这里,你可能会偶遇公司高管,正在接受访谈;可能会看到外国面孔,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们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现一群年轻人在白板上推演公式,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激烈辩论”。这氛围就更像一所大学。
孟晚舟还提到,即便近几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华为依然建设了许多园区图书馆和咖啡厅,依然保持在员工激励、荣誉表彰、繁荣园区等方面的投入。
因为华为坚信“热火朝天的讨论、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是灵感的源泉、攀登的起点”;因为华为坚信“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在华为有一个红线,那就是每年要将10%以上的营收投入到研发领域,去年华为营收下滑的情况下,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华为累计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
如今,华为的开放,又进一步扩展,在很多大学校园或高校附近,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北京、成都、杭州各地已陆续开放,并陆续把自身产业遇到的挑战和难题,通过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师的积极反馈,参与揭榜的高校达91所。
黄大年是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他从剑桥回到吉林大学任教期间,将一间茶水室改造成学生的“造梦空间”,茶思屋是黄大年起的,提醒大家“慢下来,想一想”。在这里是黄大年最轻松的时刻,学生们或坐或站,在这间房里自由探讨,讨论最多的是“舵向”。
华为正是受到黄大年教授生前建立“茶思屋”的启发,在各地建设“黄大年茶思屋”,鼓励华为的研发人员和资深专家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从图书馆到咖啡厅再到黄大年茶思屋,孟晚舟阐释这是从“点”到“面”再到“场”的开放。
在孟晚舟的演讲中,她还提到一个故事,一位研究“类脑智能”的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后,经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也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甚至还把市场人员、潜在客户也拉进来,进行前沿技术的推广和联创。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面对这些成果,他感叹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这让笔者想到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的故事,两人经常在剑桥大学校园里的“老鹰”(Eagle)酒吧吃午饭、喝咖啡,并讨论科研问题,他们在那里还画出了20种典型氨基酸的排列,为分子生物学和DNA后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两人赢得诺贝尔奖后,这家酒吧多了个戏称: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是“Eagle's DNA”。
“读书万卷,能帮助我们充实理论知识;咖啡千杯,能帮助我们吸收思想能量、激发创新火花“,在孟晚舟看来,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要求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付出奋斗的汗水。
04
尊重:创造价值者就应该获得尊重
留住人才,让人人尽展其才,华为还有一点:就是倡导“创造价值者就应该获得尊重”。
华为和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以奋斗者为本“,就是不让雷锋吃亏,对奋斗者利益上的保障,一是价值分配体系向奋斗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二是发展机会的分配向奋斗者倾斜,为奋斗者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任正非曾说“我既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财务。我就提了一桶‘浆糊’,把十八万员工黏结在一起,让他们努力冲锋”。
孟晚舟在这次演讲中如此阐释华为的“浆糊”哲学,“核心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共有共享,保护每一个贡献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个集群“。
华为因此粘接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也粘接了成千上万的外部优秀人才。
正如孟晚舟所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皆人才,开放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