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3日,也是国家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笔者重温了一部十年前的老电影-《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深度解读(时隔十年观金陵十三钗)(1)

她们,是被日本人追杀的学生。豆蔻年华,却遭腥风血雨。她们一直在跑,只要跑着,日本人的子弹就追不上她们生的希望。

而她们,婀娜多姿,芳华绝代,战争的枪火冲不散她们优雅的衣裙和绮丽的身姿。即便是逃命,还裹挟着一路风尘,笑意盈盈,款款而来。

金陵十三钗深度解读(时隔十年观金陵十三钗)(2)

当她们在象征着安全的天主教堂相遇,一切显得那么水火不容,但她们还是能保持着仇人间相互看不惯的默契,互不打扰。但这种平衡因为一件小事打破,女人和学生争抢着洗澡房,扭打之间互不相让,直到一颗子弹击碎了教堂大厅中的七彩琉璃瓦,女学生倒在破碎的幻影中。她们这才发现教堂带来的安全,不过是镜中花,一碰即碎。噩梦到来,女人们躲进地窖,学生没来得及逃命,经受小日本魔鬼般的折磨。

他,一个做殡葬的洋人,前一天还想着如何睡到秦淮的头牌女人,在这关键的时刻穿上了神父的衣服,打算借助国际友人的身份,迫使小日本停止他们的野兽行径。至少在这一刻,他的出现不是为死人化妆,而是为生者祈福。

尽管他并没有起到威慑作用,但为外面的国军争取了时间,也保全了大多数无辜的学生。十二名学生幸免于难,但是她们也没法走出这黑云压城的金陵城,只能在教堂里躲着,任为数不多的安全感消磨殆尽。

小日本的头头来到教堂,装出一副欣赏艺术的神情,想听女学生的合唱,衣冠禽兽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番虚伪的人道主义后,他正式邀请学生们在他们的庆功宴上演唱,实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女人们一方面对占用地窖导致学生的死抱有愧疚,另一方面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不忍学生们独自奔赴这场虎狼之局,于是乔装打扮,替学生承受这必死的苦难,为她们争取逃生的时间。她们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但她们还是去了,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族大义。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这个象征着苦难的日子,惟愿替逝者默哀,为生者祈福。铭记历史,不忘国人在那段黑暗时期的抗争。愿和平常在,愿吾辈自强!

金陵十三钗深度解读(时隔十年观金陵十三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