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来几集马亲王的《风起陇西》只能说台词有点出戏,不过里面有一些比较好玩的事情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开府治事这件事。

西汉初期的三公(从风起陇西看汉代丞相府僚属十三曹)(1)

诸葛亮是蜀汉唯一能开府的人

首先开府治事来讲在汉代有着严格的规范,一般只有三公(也叫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后世权臣都有一个加衔叫开府仪同三司就是可以像这三位一样开府的意思)和上公级别的官员有开府的权力也称五府(东汉指太傅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大将军府)。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又统领外朝但是权力过大的丞相在东汉又分为三司,汉末曹操又重设丞相一职,蜀汉诸葛亮也曾担任丞相是同时期蜀汉唯一能开府的人,让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很是不满。

开府的意思从字面理解就是开建府署,辟置僚属。开府之后的宰相不但有自己的官府衙门,汉代征辟的僚属虽然是丞相自己的属官但是薪水还是由朝廷划拨,不同于内朝的皇帝秘书部门六尚需要自掏腰包。比较有名的就是汉代丞相府的“十三曹”制度作为丞相的秘书处帮助丞相处理行政事务并没有行政权力而这也是十三曹与九卿的区别。司闻曹就是借用了十三曹的影子增加的主管情报的机构。

关于开府的规模有多大呢?《汉旧仪》记载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丞相府有吏员三百八十二人,内丞相史二十人,秩四百石。余有少史八十人,属百人,属史一百六十二人。可见规模真的不小,但是官制比较混杂原因在于其不是国家机构的很多职位因事而设,比如汉初没有长史,仅置相国史,秩五百石。文帝时置两长史,秩千石。武帝时分长史为左右两府,为诸吏之长其职无所不监,主管相府的各类事务,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对丞相的决议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十三曹相对比较固定是丞相处理国政连接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助手,其覆盖的范围包含经济,法律,官员任免,户口管理,征发徭役兵役等多方面。

1

西曹

主管相府内部的人员任用,也就是相府人事处

2

东曹

主管全国二千石以内的官员军吏任用升迁考核,也就是地方郡守及以下级别官员,有点像后代的吏部职责

3

户曹

主管全国祭祀农桑,职责有点像后世礼部和户部的部分功能

4

奏曹

主管政府奏章,对各地上奏的事务进行审核分类供丞相决断

5

词曹

主管全国法律民事诉讼

6

法曹

主管全国邮驿科程,也就是邮递和驿站等的规范标准

7

尉曹

主管卒曹转运,包括徭役的征发转运事宜,运河运输等等

8

贼曹

主管缉拿盗贼

9

决曹

主管罪法

10

兵曹

主管兵役的征发,汉代规定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就是说,年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之男丁为征兵对象,每人必须在地方当"正卒"一年,到家乡之外去接受各种训练或戍守一年,共服兵役二年。

11

金曹

主管货币盐铁,汉代盐铁专卖由政府垄断,自汉武帝元鼎二年(前 115 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12

藏曹

也称仓曹,主管仓谷

13

黄阁

主管簿录众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