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国花”评选中,颇有些人宣称支持“韭菜花”为国花,这种自以为是的“幽默”并不好笑,而且透着浓郁的loser气质。不过,话又说回来,韭菜在我华夏文明之中,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

图一:韭

韭菜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亦有野生,是常见蔬菜中为数不多的、原产我国的种类,由我国劳动人民驯化而成。《诗经·豳风·七月》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之句,说明韭菜和“羊羔”并列作为敬献祖先的祭品,足见先民对其青眼有加。如今沦落到基本只用于剁馅儿的境地,也算是高开低走、虎落平阳了。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2)

图二:粟

韭菜只是俗称,正式名称就一个字,/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le,石蒜科葱属。以单字为正名的栽培植物一般历史悠久的老资格,比如禾本科狗尾草属的/Setaria italica (L.) Beauv.。梁即老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之“梁”,后世之小米是也。常见的是变种/var. germanic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原产于我国的庄稼之一,大约7000多年在黄河流域被从狗尾草驯化为栽培作物。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3)

图三:普通小麦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4)

图四:大麦

出身于本土的农作物不多,但“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很多种类来我中土已久,人们忘记了它们本是外来户。《诗经》中“贻我来牟”的“来牟”,即分属于禾本科小麦属和大麦属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自打商朝就有了。大众蔬菜中的白菜萝卜也是如此,你觉得它们亲切到就像邻居家二嫂子,实为数千年前移居来的。

有些农作物名字中自带属性,“胡”、“番”和“洋”三字,一看即知非我族类。带“胡”字的一般是汉朝、两晋引入,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和胡瓜(黄瓜)等;“番”字则说明是南宋、元明时期的“番船”带入的;“洋”字大抵就是清朝或民国,如洋葱、洋白菜(甘蓝)。今天且略过“胡”和“洋”,把“番”捋一捋。此时此刻,我想吟诗一首: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心喜间,站立宫门叫小番......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5)

图五:番茄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6)

图六:番茄

话说番邦第一员大将,必须是茄科番茄属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这可是国菜“西红柿炒蛋”的主料。番茄起源于南美,明朝传入中国。初刻于明天启元年的王象晋《群芳谱》中提到过“蕃柿”,即今之番茄,当时作为观果植物欣赏,并不用来吃。清朝末年,黑龙江地区又大量从俄罗斯引进番茄,老铁们呼之为“洋柿(子)”或简称“柿子”(这一点与我家乡相同),估计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吃了。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7)

图七:番薯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8)

图八:我做的“拔丝地瓜”

若论起贡献大小,旋花科番薯属的番薯/Ipomoea batatas (L.) Lamarck才是番邦第一。此物于明万历年间从东南亚一带引入中国,因兼具好养活和产量高之优点而迅速扩散开来,以其富含淀粉的硕大块根帮助当时的数百万中国人熬过饥荒,可谓居功至伟。番薯虽源于热带,但实际上冷热不惧,各地均有之,俗名也五花八门,甘薯、朱薯、红山药、朱薯、玉枕薯、山芋、地瓜、红薯、红苕、白薯......反正都是它。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9)

图七:辣椒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0)

图八:辣椒

对于无辣不欢的人们来说,辣椒就是生命的一半,所以第三位就给茄科辣椒属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吧。辣椒原产北美,第一次被载入中国典籍时名为“番椒”,见于明朝高濂编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是这样写的: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而“辣椒”之名,晚至清朝1813年的《汉中府志》中才出现,西南人民嗜好辣椒的习惯大概也是清朝后期形成的。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1)

图九:南瓜

既然辣椒已列番邦,那么葫芦科南瓜属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也别漏下,因为它也曾叫过番瓜。南瓜和辣椒一样原产北美,都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载以入”欧洲,然后于明代辗转传入中土的。最早描述南瓜的是《本草纲目》,里面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说的是葡萄牙殖民者由粤转闽、浙沿海寻求贸易,南瓜即由这批“番人”传来。明中叶之前的南瓜记载不可信,皆为后人伪托。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2)

图十:番木瓜,摄于武汉植物园

以“番瓜”为曾用名的还有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本土所产的蔷薇科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之“木瓜”,其果酸涩,只能用以制作蜜饯等食品;而番木瓜的果实馥郁芬芳,香甜可口,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最早栽培番木瓜的是墨西哥人,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各地,并于明末来到我国。当然,这东西只宜在热带露天栽培,北方必须进温室,武汉也不行。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3)

图十一:番石榴

我对热带水果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始终对“芭乐”热情不起来,那玩意儿既贵且难吃,内部种子又极多,几无可取之处。“芭乐”者,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也,桃金娘科番石榴属,一种和石榴八百杆子打不着的植物。活着的番石榴植株,我大概就见过一次,即上图所示,摄于青岛世博会温室。此物亦是美洲土著,都是因为该死的地理大发现才扩散开来的,在我国落户时间大概也在明朝。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4)

图十二:番荔枝

热带水果中还有一个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原产热带美洲,传入我国约有400年历史(也是明朝啦)。因其果皮疣突略似荔枝(注意,荔枝是原产中国的水果之一),故有此名,又似他佛如来头上的“肉髻”,所以也叫“佛头果”、“释迦果”。虽然番荔枝外形怪异,但在热带水果中却堪称上品,其果肉如茉莉般芬芳,像蜂蜜样甘甜,令人欲罢不能。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5)

图十三:玉蜀黍

有一种庄稼不能忽略,即同为哥伦布从美洲带回的玉米,明朝传入我国,其正名为玉蜀黍/Zea mays L.(禾本科玉蜀黍属),我家乡就是按“玉蜀黍”来称呼它的(但方言中读成“玉fufu”)。很多地方也叫它苞米、珍珠米等,表面上看,玉米与“番”字无涉;但有些小众俗名并未广泛流传,闽南方言区就有把玉米叫做“番麦”的,甘肃陕西部分地区亦有此称呼,这还是反映了人们对外来植物的命名习惯。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6)

图十四:向日葵

再说说明末传入中国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菊科向日葵属),《中国植物志》只收录了一个别名“丈菊”,身高一丈二的菊花,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在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明末文献《植品》写道,“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番僧携种如中国”,稍晚成书的《群芳谱》中如是说,“丈菊,一名西番菊”,离不开一个“番”字,可见劳动人民心里是有数的。

常规蔬果挑选(那些来自于番邦的蔬果)(17)

图十五:苦瓜

值得一提的是葫芦科苦瓜属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传说是郑和下西洋带回,但1405年成书的《救荒本草》就有苦瓜,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恰在1405年,刚出发就有了?这不科学。和前述原产美洲的番邦兄弟不同,苦瓜源于南亚,驯化和食用始于印度,于14世纪内进入中国,大概处在元末明初时期。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兴亡之际百姓最苦,苦瓜于彼时应运而降,此乃天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