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南一男子在某家旅店里被警方逮捕。
此人被抓的消息,在一瞬间惊动了整个河南省,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被称为“河南首富”的孙树华。
孙树华曾靠捡破烂起家,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短短21年的时间便坐拥上亿资产。
在此期间他还曾因车祸成为了植物人,在医院躺了8个月后竟开始出现奇迹般的好转。
重获新生的他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为何到最终会沦为“阶下囚”呢?
他的人生,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
出身贫苦,辍学后开始捡垃圾孙树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那时候饥荒刚刚过去,他们的家庭条件仍是非常拮据。
他的父母为了谋生,在街头支起了一个早点摊,靠着炸油条、卖粥来营生。
小摊的生意虽然很热闹,但赚来的微薄收入也只能维持整个家庭最基本的日常开销,根本不足以再支持他们去做其他的事情。
孙树华自幼懂事,从记事起便开始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再长大点已经能帮助家里人做农活。
他的下面共有4个弟弟妹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供7个孩子上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孙树华迫于家庭的压力,在小学三年级之后便辍学了。
那年他9岁,小小年纪的他只能在父母的早点摊前打打下手,帮父母分担一些压力。
但没过几年,随着街头整治的开始,他父母的早点摊必须搬到规定的地点,且缴纳昂贵的租金。
这样的条件,孙树华父母是万万接受不了的,他们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早点摊,开始跟随着他人外出打工。
孙树华从此“失了业”,但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找一些其他的赚钱方式。
他经常一个人在大街上游荡,想要去找工作,但都因为年龄太小被拒之门外。
直到他看见大街上有老人在垃圾堆上翻着空瓶报纸,心中突然有了想法。
“捡垃圾不丢人,赚不到钱才丢人。”
随后他跑回家拿了一个尿素袋,也开始在大街上捡起了垃圾。
每当其他的小伙伴看到他在捡垃圾时,都会围在他的身边嘲笑他。
孙树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这反而坚定了他赚钱的想法和信念。
“总有一天,我要证明给他们看。”
事实也如同他所说的一样,那些小伙伴不知道的是,他们那时所嘲笑的人,在未来会成为“河南首富”。
当时他将所有捡来的废品堆积在家中,等攒多了之后再拿去一起卖掉。
他把积攒已久的废品卖掉的时候,拿到了将近6块钱,这在当时和一名工人上班一个月的工资不相上下。
这让孙树华看到了希望,也给足了他动力继续做下去。
久而久之,他的手中已经攒下了一笔不菲的存款。
孙树华收了5年的废品,直到他19岁那年,又看见了新的商机。
从回收地膜中发现了无限的商机有次他蹬着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的废品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人在回收塑料地膜。
他非常好奇,便走上去查看,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当时一些厂商专门回收农民用过的地膜,拿回工厂之后还可以二次加工再生产。
这其中的利润,要比收废品赚得多,且少了很多工作难度。
孙树华当即做了一个决定:不再从事收废品的工作,将所有的心思全部用在回收地膜上面。
他将那辆三轮车卖掉,转身从回收站买了一辆二手的长板车,走上了收地膜的道路。
孙树华每天骑着板车穿梭在田间,以低价回收农民们用过的地膜。
很多农民认为用过的地膜回收居然还可以换钱,纷纷找他来做生意。
不过一段时间,他的收地膜生意变得红红火火。
孙树华将收来的地膜全部拉到工厂,赚来的钱比他捡废品要多了几倍。
随后经常有农民让他从工厂捎几袋化肥回来,他又想到了倒卖化肥来赚钱的办法。
如果说是批发的话,工厂给他的价格比市面上要便宜很多。
他便拿出来所有的积蓄全部批发化肥,随后开始倒卖。
很多农民不愿意进城去买,便都在孙树华这里购买化肥。
刚开始孙树华还很担心他的化肥会堆积在家里,但没想到刚拉回来便全部售罄。
当他钱包变得越来越鼓的时候,内心也是十分的激动,他在那时的收入已经超出普通工人的几倍。
他做了5年的中间商,主要业务就是倒卖地膜和化肥。
这5年的时间,他已经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村里有名的万元户。
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生活质量,也因为他而提升了一个程度。
但孙树华的目标不仅仅是做这些,他既然能从捡废品到成为万元户,那一定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他的才华同时也被村中的人所关注着,他创业的道路成为了很多人为之效仿的“模板”。
1990年,26岁的他当选乡里供销社的副社长。
也就是在那里,他和乡长迟志新开始有了交集。
迟志新的出现,可以说是影响他人生最大的一个人,也是将他事业推向巅峰的“伯乐”。
在贵人的帮助下,事业上平步青云在做了两年供销社的副社长之后,孙树华并没有感觉到开心。
不仅没有绝对的自由,就连工资也不如曾经自己创业时赚的钱多。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供销社,继续做起了倒卖化肥和地膜的生意。
当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做这些,他想要将自己的事业跨向一个新的高度。
正当他迷茫不知该怎么做的时候,乡长迟志新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前方的路。
“你可以尝试着自己去成立一个厂子,将你现在熟悉的业务发扬光大。”
迟志新给孙树华建议之后,孙树华感到眼前一亮,但很快又开始发愁。
成立一个厂子并不是一件小事,收购厂子、招纳员工还有购买设备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可孙树华只是一个小商人,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钱。
迟志新让孙树华去农村信用社里贷款,创厂之后不仅能给孙树华带来不菲的收入,还能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不用再进城去购买化肥和地膜。
孙树华听完之后十分心动,便开始为了创厂做准备。
没过多久之后,第二个“贵人”的出现,让孙树华的事业更加的顺风顺水。
当时有一名上海的厂商找到孙树华,希望能和他一起办厂。
但当时的孙树华出于想要独立创业的目标,拒绝了对方的请求,上海商人只能失落地离开。
没想到的是,因为没有合作成功,这名上海商人竟然因为过度忧心而直接病倒在家中。
这让孙树华感到十分震惊,立马带着礼物去看望这位商人。
这名上海商人是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他可以看到在孙树华身上有着很大的潜力。
两个人经过一番交流之后,竟然还真聊到了一起去。
上海商人称他可以拿出来90万元给孙树华办厂,只要孙树华带着技术入股。
等孙树华回到家乡之后,迟志新也表示为他贷了100万元。
孙树华拿着钱,顺利地成立了第一个电子塑料厂。
他十分感谢两位恩人,对厂子认真经营就是他回报恩人最好的方式。
那年国内正好吹起了“下海经商”的热潮,而他的工厂也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1993年,仅仅一年的时间,他的厂子就为他带来了200万元的纯利润。
他一下子从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成为了村中首富,甚至还让家人住上了大房子。
这让不少人为之羡慕,而他的加工厂也成为了乡里出了名的企业。
赚到钱后,孙树华盘算着该如何才能将厂子变得更大,发展更好。
但命运仿佛在捉弄他一样,不给他表现的机会。
一次意外的发生,让孙树华一瞬间被打回了原点。
突发车祸后回到原点
1994年5月份,孙树华在出差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场车祸。
这场车祸虽然没有对他造成致命的伤害,但他因此成为了一个植物人。
他的家人暂时替他接管了厂里的业务,为了稳定工人们的情绪,他的家人隐瞒了孙树华成为植物人的消息。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件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工厂,以及整个乡镇。
很多工人认为这个厂没有孙树华的存在,倒闭是迟早的事情,于是纷纷抢物资来抵薪资,随后拿着东西跑路。
短短几天的时间,整个工厂几乎被搬得清空,就连一把椅子也没有留下。
孙树华的家人感到十分伤心,看着孙树华一手打造的工厂垮掉,他们竟也没有丝毫的办法。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孙树华在家人的照顾下,在病床上躺了8个月之后竟然奇迹般地开始恢复了。
他的身体开始能进行简单的活动,再加上康复训练,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变得和常人一样。
当他得知工厂被工人们“瓜分”之后,心中暴跳如雷,甚至差点气晕在病房里。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的性格开始逐渐变得暴躁,甚至有时候会对着身边的人大发雷霆。
而他的家人知道他心里有着无法言喻的苦,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安慰着他的情绪。
那段时间,迟志新也经常来劝导孙树华重新开始。
在迟志新的鼓励下,孙树华开始重拾信心,将工厂迁移到了县城。
他将之前的工厂抵押到银行,贷款来成立了新的工厂,准备重新拾起老本行。
由于县城里资源比乡下要好很多,孙树华的工厂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1997年,短短一年的时间,他的工厂销售产额高达1200万元,而到他手上的纯利润也不在少数。
孙树华用实力向那些曾经“背叛”过他的工人们证明,离开他的厂子是他们的损失。
重回江湖便获得这么大的成功,这让他感觉到他自身还有着更大的潜力,同时也让他深刻的意识到贷款创厂的便捷性。
而在一年后,他的事业再次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8年,一场影响全国的特大洪水来临,让全国29个省都遭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和损害。
各地为此开展了防洪抗灾,而孙树华在迟志新的建议下,也开始让工程制作帐篷等必需品。
没过多久之后,孙树华的工厂便接到了一批接一批的订单。
而在灾情过去之后,农民们开始正常的种植,地膜和化肥又成为了热卖品。
他在这整个过程中,借着东风顺利赚到了一大笔钱,成为了相关领域有名的企业家,也成为了当地的企业代表。
他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内心也感到十分满足,但他的“野心”绝不只是停留在这里。
孙树华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来向曾经嘲笑过、背叛过他的人证明他的实力。
但有时候一个人的欲望达到极致,往往带来的都是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孙树华也不例外。
被欲望断送了大好前程2000年,孙树华开始接触其他的领域,其中包括教育、餐饮还有房地产等行业。
虽然他从未接触过这些行业,但他仍凭借着出色的头脑,在这其中玩的风生水起。
而当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之后,市里领导也开始想办法将这位人才留在家乡发展。
他们经过研讨之后,决定以每亩地2.2万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回收地皮,再打包送到孙树华的手上,让其进行创业。
当时送到他手中的地皮大概有3000多亩,但孙树华却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
他的心里始终还是盘算着,做一个“倒爷”的想法。
他将这些地以10万元每亩的价格,抵押给银行贷款,贷款下来的钱全部用在他的工厂扩建上。
次年,他将所有的工厂进行整合,成立了一家大规模的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
规模如此之大的公司成立,让当地领导感到十分的满意,认为这才是家乡最精彩的“招牌”。
紧接着,当地领导再次征收1600亩地,用来给孙树华做项目。
孙树华这次以同样的方式,将一部分地抵押到银行,换来4.5亿贷款,用来做锂电池项目。
可他从未接触过这样高难度的项目,也没有专业人员来指导他,导致最后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反而将心思放在其他的厂子上。
那时他已经欠下了不少的债务,但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察觉。
2004年,他以14亿的身价入选胡润富豪榜,甚至还成为了“河南首富”。
成为“河南首富”之后的孙树华内心感觉到极大的满足,以至于忘了工厂已经开始亏损。
在他的工厂资金链相继断掉的时候,他想到的只有从银行贷款来填补。
当时他来到交通银行申请贷款,可当工作人员去查验他的经济情况时,却发现了多处端倪。
孙树华的工厂虽然有很多标注着“原材料”的货箱,但其中全部都是一些残渣和半成品,因此交通银行拒绝了他的申请。
这让孙树华在一瞬间慌了神,但当地领导听说此事之后,直接调拨了6000万元的周转资金,用来让孙树华渡过难关。
但这些对于孙树华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005年,孙树华无奈之下只能将那些土地进行“二次抵押”,贷款13.6亿元来弥补之前的窟窿。
可他的事情总有一天会败露,孙树华能瞒得过一时,却瞒不了一辈子。
同年,河南刑侦接到通知后,开始调查孙树华的“经济犯罪问题”。
直到这时,披在孙树华身上的遮羞布才彻底被揭开。
曾被称为“河南首富”的孙树华,只是表面看起来光鲜,其实早已是一个“空壳”。
随后他为了逃避责任,开始了长达2年的“逃亡”生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07年,43岁的孙树华在某家旅店里被警方发现,最终被判20年。
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方法本不可行,但他为了维护着表面上的华丽,逐渐迷失了本质和初心。
他的成功是必然的,衰落也是必然的。
最初的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从捡废品起家,到一手成立塑料厂,变成当地出名的企业家。
到之后他在当地领导的“帮助”下,无勇无谋却成为了河南首富,但这样的结局,必定是被“捧杀”毁掉前程。
孙树华因为一时的糊涂再加上外界的影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创业初期是非常优秀的,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创造出一片天地。
但他的后期又是十分被动的,在一声声的肯定中迷失了自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孙树华用他自身的经历,为世人敲响了警钟。
标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