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长福
2020年10月16日晚,我们入住山西吉县壶口瀑布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为的是翌日早一点游览壶口瀑布。
清早起来,走出旅馆,才发现旅馆面向公路,背倚黄河。沿公路往前行数十步,黄河便在我们脚下了。我告诉老伴,下面就是黄河,老伴不相信。因为我们在高处,黄河在深谷之中,它实在是太不显眼了,感觉就像是一条小溪,比起我们家乡宽阔的沅江,这里实在算不得河。我们入住的旅馆斜对面也是旅馆,其中一家门前靠近公路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紫砂壶造型,壶约两米多高,名为福壶。
早餐后,乘车前往景区,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向前,不一会儿就到了游客中心。
游客的车自然是不能开进景区的,得坐景区游览车。
坐上景区游览车,行驶了好大一会儿才到达景区,从游客中心到景区的公路应该是封闭的,因为路上只有景区的车。
一下车,便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如同炸雷。随着人流向前,经过一座小桥,桥下有小股流水,过了小桥,便到了凹凸不平的河床上。循着水声往前行数十步,黄色的瀑布就在前面了。
黄河对岸竖立着“黄河大合唱”五个红色的大字。
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之时,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这便是杰出的《黄河大合唱》。
远远望去,出水口呈倒写的U字型,一边是山西,一边是陕西,湍急的黄色的河水奔涌而来,浩浩汤汤,惊心动魄,用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也不足以形容了,那气势,不到现场是感受不到的。
黄河为什么在这里形成一个瀑布?
网上的资料显示,瀑布的形成与这里的地质条件在关,这里的河床属于灰绿色、浅红色的中细粒长石杂砂岩和砾岩夹粉砂质泥岩,这种长石杂砂岩杂基含量高,胶结差,和花岗岩类和灰岩类岩石比较,它可以算作软材质,易于风化剥蚀,为瀑布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70年,壶口瀑布紧连孟门,到公元813年(经过了1583年),壶口瀑布距孟门北1660米,平均每年向北推移1.05米。按照瀑布平均每年向北推移1米计算,那么瀑布的形成已有6.5万年的历史。
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壶口”因此得名。
继续向前,忽然感觉有蒙蒙水丝飘落到脸上,凉丝丝的,明明是红日高照,怎么下雨了?原来是瀑布激起的水花飞到空中,又随风飘落下来。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大、水势猛,水流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高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壶口瀑布四大景观之一的“水底冒烟”。不一会儿,头发也湿了。
“彩虹!”有游客惊叫。
果然,空中有一条彩虹,如一座拱桥连接黄河两岸,美丽极了。这便是四大景观之一的“彩桥通天”。其实在景区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彩虹是不同,有的地方只能看到半截。
走到岸边,瀑布就在眼前了。这才发现,河水主要是从U字的底部和对岸陕西一边倾泻而下的,山西这边虽然也有但水量较少,我们所立之处正好面对瀑布。河水从壶口奔涌而下,不管不顾,拥挤着,推搡着,没有丝毫地谦让。流水跌入龙槽,在龙槽翻滚着,奔涌着,这大概是四大景观之一的“群龙戏浪”了。
水流发出巨大的响声,犹如万雷齐鸣,震耳欲聋。在这里,其它的声音或许是因为太小或许因为恐惧都隐藏起来了,只剩下瀑布的怒吼。因为它才是这里的主人,也是这里的主角。这便四大景观之一的“谷涧起雷”。
几年前,我曾在黄河对岸的陕西一边观赏过这个瀑布,在那边只能看到瀑布的侧面,感觉远不及山西这边看到的壮观,对感官的刺激也远不及山西这边强烈。
沿河岸向上行,我们到了U字的底部处。这里没有水雾,不用担心水雾霑衣,可以心无旁骛地欣赏。我靠着栏杆,静静地欣赏着。正面是瀑布,右边是瀑布,脚下也是瀑布。对面和右边的瀑布肆无忌惮,是狂野的,而脚下的瀑布斯斯文文,是文弱的。在这里观赏,既能感受万马奔腾一泻千里的狂野气势,也能感受到斯文的书生意气。
望着奔涌而下的瀑布,我忽然心生感慨。本来,壶口之上,水流平缓,斯斯文文,不疾不徐,何以一到壶口便变得如此狂野?势所然也。向下是水之天性,是不能压抑的。
观赏了一会儿,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壶口。
最近听说壶口已经开始修围墙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安全,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的栽,要想看瀑布,留下买路财。
2020年10月31日改毕
2023年5月25日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