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五厘米,高约二十厘米的木耳装菌塑桩,整整齐齐摆放在大片大片的沟地、大棚,如整装待发的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给人青春张扬的美……

七月流火,西安酷暑来临。大清早,接到三姐邀约,我和丈夫、三姐姐夫及后面赶来的五姐姐夫和孙瑶,一起去柞水避暑,我们度过了凉爽、幽静的美好时光。

第一天,7月2日

路过营盘,恰逢星期六,车堵在路旁一长溜。我们只好取道柞水,三姐说她在抖音上见到堂姐的女儿发的视频,一家庭院民居,感觉还不错。三姐打了表侄电话,让联系。不一会儿,电话打过来,对方亲切地喊姨,并发来位置。

车进入柞水。三姐又接到电话,是堂姐的女婿。为啥这样说呢?三姐说,当时就是上门女婿,男娃刚进门不拓展,当老家刚开始发展,他就领着妻子王博回到柞水县城,做起饮食生意,买车买房——电话里女婿说,他在县城某工地里,他领我们回民宿。

三姐纳闷,道,“可能生意不好,王博在民居打工,女婿上工地呢。”

从三姐的立场出发,王博两口子可能生活不下去了,女婿要在工地干活才能养家。

事后证明,我们头一次遇到了认知上的盲区,偏差,或干脆一句话,我们被现实打脸。

女婿开一辆大众,类似于polo的小轿车,灵活且实用,极符合他的气质。王博的女婿标准的山里娃,他穿黑老头背心,大军用迷彩短裤,在车里探出脑袋,先笑。和我们接上头,他在前面引路,我们后跟。我丈夫开车,自诩技术一流。连他也连连赞叹,“这娃车开得好,速度那么快”。

天麻种植基地、茶叶种植基地、木耳种植基地,随着地畔一个个醒目的大字,我们绕过了一道道弯,终于看到位于陡坡,依山势建造的一处民居,民居坐东朝西,门口有一巨石,红漆书写“某某庭院”。两旁是庄稼地,一人高的田禾早锄过杂草,畦垄白玉米秆青,有回到过去生产队大院的亲切感。大门是庄院设计,椽檩水泥,混合构筑,北边有三间标间,吃过饭我们要住宿,就被安排在门口。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一个凉爽休憩的夜晚,夜深三更我们坐在庭院,乘凉聊天,第二天又度过了三四个小时清晨聚会喝茶的美好时光。

泊好车。我们跟着“女婿”,拐了一个弯,又走了一段青石板的台阶,茂林修竹的庭院古朴、干净,布局合理。老式两层楼房设计,二楼设豪华包间(设茶室,饭厅,卧室、麻将桌),一楼一进门正面是祖宗位,条案上摆置各种贡品,迎客厅设一茶板,坐一般食客。紧挨着门的是一间豪华茶室,“女婿”为我们准备好茶,他就去忙活了。

我自然是司炉,为三姐姐夫和随后赶来的五姐姐夫倒茶,“女婿”端来西瓜,他的妻子王博也出现了,喊三姐“姑”,却指着我,“这个就是小姨”。

午饭,我们喝了酒。因为楼上包间住满了人,食客也坐了三四桌,厨房里五六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菜量有点小,不过都是讲究人,有上千块钱的好酒,谁还在意吃了个蔫饱肚子饥。

吃完午饭,我们一行七人去逛,山色空蒙雨亦奇,踏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徜徉在柞水西川镇下梁村的绿色氧吧!

紫叶李树竟然结满了果子,当地人叫李子。我见过“梅李子”,个大又紫黑,看到这样的硕果累累,有些疑惑,直到路过的一位老者说可以吃时,我才吃了一颗,微酸不涩,五姐夫三姐夫也吃了,两个人拽住李子树,帮我摘了一兜果子。

三姐五姐在前边喊起来了。我们才前行,五姐帮我拍下了“某某的茶园”。

小木耳产业前景如何(小木耳大产业)(1)

山草莓,很甜

天下起了雨。

雨越下越大,丈夫蹲在木耳大棚避雨。我只好等他,雨稍微小了,他才从棚里出来,我们相伴走回去。

一路上,直径五厘米,高约二十厘米的木耳装菌塑桩,整整齐齐摆放在大片大片的沟地、大棚,如整装待发的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给人青春张扬的美……

我们回到民宿,睡了一觉。七个人坐在门外吃瓜子喝茶聊天,“女婿”从工地回来,陪着我们说话。

从交谈中我们得知,饶学东是股东之一,妻子王博在这里打工。虽不是大老板,也算小老板,奋斗这些年,不仅在城里买了高层,他跟妻子晚上回城里住。而且,还在我们来的路上,又开始盖民宿,饶学东解释是他在民宿这一行摸清了,挣的是高收入人群的钱,楼上的大包一间1000元一晚上,即就是标间(我们住的地方)也要一晚上四五百元。等他有事被喊走,五姐查了网络,果然庭院民居标准间价格488元。

价格让我们咂舌。外面进来两男三女,他们想住下来,被告知客满。三名女士参观一下,有一位也说,“民居就是贵,价位比酒店都高。这几年就兴这个。”

我们面面相觑。三姐夫是做企业的,他无所谓地笑笑。三姐是联络人,我和五姐都看她,她有点气恼又不想丢面子,她大度无所谓地说,“哎呀,要不了3000元”。

晚饭极其丰盛,相较于午饭局促,晚饭搞得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店家给足了面子,“女婿”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了苞谷糁,蒸馍和花卷,苕皮炒腊肉、辣椒炒西红柿、老豆腐、凉调我们中午拔的蚂蚱菜、热糍粑、等七个菜,我们吃得好饱!k房传来不亦乐乎的歌声,一向反对吃晚饭的我(也吃了半个馒头,两勺苞谷糁),迅速逃离饭桌,拿起话筒,唱《无所谓》送给我的三姐。又唱《成都》,五姐三姐后来也加入,坐摇摇椅不过瘾,五姐也唱起《女人花》……

夜晚的风好凉快。民居斜对面有一群人,我以游客的身份加入,四个男的四个女的还有孩子在打闹,问起他们基地的事,一位村副主任说,“2017年村里搞起了木耳、天麻以及茶叶基地,搞得有了起色,这就是2020年4月的‘小木耳,大产业”。他还说,木耳种植分季度,招揽村里的人来上班。第二天一早,我去马驹(音译)村,询问当地人,一位妇女说她就在作物基地上班,挣零花钱。

其中一位男子说,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来这里投资,他可以将祖屋租出去。我问他年龄,他说47岁。孩子高考完,他领着妻子孩子从城里回来避暑,“到底老家家里好”。

一位娶了长安县女子的男子也说,平时哪有时间?这不,放暑假了,孩子们在等通知书,他们举家搬回村里,才有了今晚的聚会。等孩子们通知书一发,暑假作业呀,报各种兴趣班呀,够大人忙的了。

三姐那边叫我。我们一路又走了一段路,打道回府,睡觉去喽!

第二天一早,我沿着河流朝上游走。这是我这次旅游最大的收获。我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可同日而语,我放飞了自我,让心灵在这山水间受到了疗愈,几十年的郁闷和烦躁在一个清晨,让我一并抛到九霄云外,我欢喜,我接受,我想化作一粒石头,一株植物,一朵鲜花。

坐在石头上,我聆听着汩汩的河水打坐,冥想。关于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滴石穿。水在河道的流动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顺势而为,沿着主流顺着坡度,好比站在风口浪尖,猪都会飞起来,这样的水声哗哗作响,激流勇进;一种是陷入死水滩,上面浮起绿藻,水上有许多小飞虫,这样的水脸是铁青,作势想有所作为,无奈回天乏力,只得乐天安命,伴随着长苔的石头,化作宁静的深潭绿水;还有一种水,被巨石阻挡,小股小股的水涌入,我想它们大概也要做深潭,我闭上眼深呼吸,睁开眼睛,哇!水竟然从巨石地下穿过,从巨石另一边冒出来,突突,一个小泡,突突一个小泡——

面对巨石,我们不需要蛮力去搬移,我们需要潜水,需要潜到水的低处,巨石的最低,根部的位置,我们一点一点地穿越,在蓄势,蓄积力量,从巨石的另一边冒出来。这是如何的智慧,这是如何的厚积薄发。这是如何伟大的水的力量。

我们几个被喊姨和姨夫的人,不愿意吃霸王餐,等到王博来必须付款,对方坚决不收。三姐扫了2200元,急得脸红脖子粗,王博还是不收,“急得要哭了”。

不收费,我们不能忍受。谁都不愿意做恶人,结果双方都很受伤。五姐毕竟见过世面,她分析:“结婚二十年,王博一直在这里生活,她很淳朴。作为王博的娘家人,第一次上门,王博跟女婿怎么也得整一桌子菜吧!”

我们只好暂时接受,这种解释有它无与伦比的美丽。不收钱,不知道该付多少钱,我们不好意思再住,决定去别的地方逛逛。

小木耳产业前景如何(小木耳大产业)(2)

美丽如画的小山坡

二:7月3日

我们来到县城。

王博不收钱,我们不好意思再腆着脸吃早餐。县城停车,我们七人决定吃饭。

豆糊。

牌子上,“豆糊”名字挨着“糍粑”,有点面生,没吃过。

七份。我掏出手机,一转身,丈夫跟三姐夫出去了。

那就四份!

端上来,天呐,啥豆糊,就是红豆稠苞谷糁,店家是黑胖的一对母女。三姐哎吆了一声,坐下来没说啥,我跟到后厨一看,差点吐出来:稠苞谷糁也就罢了,还放几颗臭豆,很臭很臭,店家看我表情,解释说,还有四个小菜,土豆丝、浆水菜、酸菜、凉调花白。

五姐不敢要。她说,胃不好。两份米线,她和孙瑶。我就吃了土豆丝,其余菜五姐拨拉到米线里了。

好香!豆糊真的好香。闻者臭,吃起来有油香油香,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妈妈熬的苞谷糁,这豆糊好神奇啊,竟然吃到了妈妈的味道,吃出了一份乡愁……

三姐嘴里弹嫌,却不停著。

饭吃完,我们走营盘,打道回府。

在路上,三姐夫耍起脾气,天热得很,他不想回去。我瞌睡得不行,一觉醒来,车子又回到营盘,我问三姐,咋又回到三里峡隧道,三姐不耐烦地说,“劝返”。前边开车的丈夫哈哈大笑,他问我是不是睡觉了,他夸我:“你这觉睡得好。”

可不是,我一觉醒来,我们就到了终南山寨。三姐夫、五姐夫索性坐在山坡上,任由我们五人去吃烤肠、去吃搅团,去照相。找到他们,三姐还巴结不上,两瓶饮料都堵不住三姐夫抱怨的嘴巴,“咱这热地,跑到这山坡坡吹自然风来了”。

三姐无奈,她只好妥协。让我丈夫开车,我建议回营盘镇。因为终南山寨相邻的牛背梁景区,住宿吵闹不说,费用还贵。大伙儿认为有理,上车前往营盘镇。

比较了三家,我们住到了一家民居,于是又六七个菜摆了一大桌,我们七个人又喝酒,睡觉,晚上去遛弯儿。

民居有点吵,周边环境很糟糕。可老板是一位中老年人,他抱着干净的被单枕套跟着五姐楼上楼下地跑,终于感动了五姐,我们下榻后发现,这家民居真心喜欢:房屋结构为徽派屋顶,西洋式造型设计,灯饰全是艺术字,三楼设有凉棚和桌椅,美中不足的是等我们下午遛弯回来,被一家房车四口人占领,房东大叔屁颠屁颠跑着上菜!

不服气外边k歌的“鬼哭狼嚎”,我打开电视机,在我们三人间唱了《西海情歌》《成都》《往后余生》……

4号一早,我们在营盘吃了酸菜包子,打道回府。为什么营盘人爱吃酸菜呢,不过酸菜包子真的很好吃。我第一次吃酸菜包子,是在兰州,二姐家二姐夫做包子,当时我心里很膈应,好了之后尝了一个,香得不得了。于是,就记住了酸菜包子。

两天的旅行结束了。要说柞水好味道,以前我认为糍粑和腊肉就是柞水。经过这两天,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豆糊,酸菜包子,还有饶学东和王博这对夫妻对我们的亲情: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周到,体贴入微的迎来送往,这样饱含夫妻俩心血和汗水的付出,让我们念及人性的美好;他们身上淳朴、善良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做生意的人去学习,去弘扬,去坚守。

西安明天过后就是连续高温,想想空调房还热度不减的晒蒸笼,就想再住一回柞水民居,凉爽、幽静的居住环境,真的很喜欢!

小木耳产业前景如何(小木耳大产业)(3)

小木耳产业前景如何(小木耳大产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