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讲述了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以下简称兰德),从幸福家庭生活中逃离,抛下娇妻幼子一心追求艺术,奔赴塔希提岛为绘画献出余生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毛姆与六便士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毛姆与六便士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毛姆是利己主义者)

毛姆与六便士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讲述了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以下简称兰德),从幸福家庭生活中逃离,抛下娇妻幼子一心追求艺术,奔赴塔希提岛为绘画献出余生的故事。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

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一生非常坎坷贫困的保罗·高更为原型。画家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曾做过经纪人,最后到了塔希提并埋骨荒凉的小岛上。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相似外,毛姆创造的兰德完全却是另外一个人物。

尤其是兰德的感情经历故事,常常让年轻读者无法接受认同。对善良无私帮助自己的朋友妻始乱终弃,不是品德败坏的人吗?

难道对兰德这样的艺术家来说,道德缺陷是必须接受的?

毛姆认为艺术家应以艺术为妻,抬头望月,而不是低头关注世俗的幸福。不在乎是否亵渎感情,只把女人只当做实现艺术理想的一种工具。

毛姆

这种思想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表现为兰德的对女人的薄情寡义。他不爱她们,觉得女人应该为自己付出成全自己的追求,这样才会心安理得地抱怨自己的不是,赢得同情。

兰德赢了艺术输了感情,对女人的看法有失偏颇:

“女人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

他为爱情是一种疾病,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勃朗什可以为兰德做一切,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只把她当做绘画的工具,这种不对等的感情,最终以勃朗什的自杀了结。

保罗·高更作品

以海明威为例,哈德莉陪他吃苦,最后分道扬镳,女人的爱和奉献,感动不了献身艺术的天才,让他们停下追寻完美的脚步。对兰德或毕加索这样的天才艺术家来说,穷极潦倒的艺术家,似乎也从不乏女人崇拜追随。兰德在塔希堤岛上身患重病,直至双目失明瘫痪在床,仍有位天使般的女人艾塔不离不弃。

也许对他们来说所有女人,不过是艺术灵感的来源。毕加索每隔十年换一个情人,先后有6个女人因他结局悲惨,可每个女人都对他崇拜的要命。对于她们来说,毕加索就是生命的唯一存在的意义。晚年毕加索对此,却以"一切为了艺术"为自己的无情辩解,因之也遭到了世人诟病。

保罗·高更作品

如果说抛夫弃子为艺术献身尚可理解,为什么要伤害无辜的勃朗什呢?

毛姆借助书中人物兰德之口说: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却不容忍男人为她所做牺牲。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应当这样理解:女人宁愿为男人牺牲,也不愿男人为自己牺牲,这样可以置己于道德的高地而不必愧疚,也就是所谓的圣母情结。也就是说,是勃朗什自己飞蛾扑火,怪不着他。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他的伤害",是说兰德太太和勃朗什都可以原谅伤害自己的兰德或那个贵族骗子。女人是爱情的奴隶,男人的背叛让人受伤,伤痛加强和提醒她对他的爱,爱情至上的人,最终什么都能原谅,且符合她的自我认同——觉得她心底善良而高尚。

保罗·高更作品

而"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说的是男人为她所做的牺牲却只会让她愧疚,时刻提醒自己本不爱他,因为她当初犯下的错误,为了愧疚而跟他在一起。

勃朗什曾是一个贵族的家庭教师,被男主人骗去了纯真的爱情,身陷绝境准备自尽时,被平庸艺术家施特略夫出手相助,二人婚后生活平静。她是个敏感有教养的女人,当初陷入绝境的时候,是施特略夫让她生活有了保障,但其近乎无私的爱也束缚她。

当施特略夫把兰德带回家时,遭到一向温顺的勃朗什的坚决反对:“我讨厌这个人!他没有教养,不懂礼貌。”勃朗什表示如果兰德到这里来,自己就走他。施特略夫则喋喋不休旧事重提:

"你自己是不是也一度陷于非常悲惨的境地,而恰好有人向你伸出援助的手?你知道那是对你多么重要的事!"

显然施特略夫在重申自己的无私,隐隐有恩主的优越感——如果没有我拉你一把,你不也是在受苦吗?这无疑于揭了勃朗什最不愿提及示人的伤疤,眼前这个男人见过自己最惨的模样,狠狠地一击,迫使她再一次低下才高傲扬起的头,她屈服了。

保罗·高更作品

毛姆借兰德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情一定要有爱而不是施舍。这种被救助施舍的痛苦,也就成了背叛施特略夫的深层次内因,她无力承受内心的愧疚作出的逃离,不愿意接受高尚的道德的无尽谴责。在道德与感情的争斗中,最终还是做了爱情的奴隶。

毛姆失败的感情经历,导致他对女人失望,小说具有浓厚的男权利己主义色彩。

出身中产家庭毛姆,年少失怙,由伯父抚养长大。失母之痛加上他个子矮小和严重口吃,少年时期受尽嘲弄,养成了孤僻和自卑敏感的性格。父母婚姻的阴影挥之不去,他成年后的感情生活也多曲折,和苏.琼斯八年之恋无疾而终。

毛姆和茜瑞

此后毛姆有过一段建立于利益基础上的婚姻,他被已婚情人茜瑞设计,不得不为了名誉和已孕的她结合,感觉异常痛苦。但是婚后毛姆大部分时间,与私人秘书同性的哈克斯顿生活在一起。茜瑞最终无法忍受与他分手。生理上的自卑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冲突,让他更包容地看待人性,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自由。

基于现实生活中不幸的婚姻,让他对笔下的女性和婚姻充满了讽刺和痛恨。所以毛姆放逐他笔下的主人公,自由地寻求灵魂栖息之地。

如《刀锋》中的拉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兰德。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毛姆笔下几乎没有幸福忠诚的婚姻。大多女人多如《月亮与六便士》中兰德太太,势利浅薄无知,勃朗什一样对婚姻不忠,中年男人兰德婚内生活痛苦厌恶,免不了要离家出走。

保罗·高更作品

毛姆洞悉女性心理,字里行间充满了鄙夷之语:“他提到女人的一种恶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讨论自己的私事。"女人的脑子太可怜了!爱情,她们就知道爱情.”

他这种爱的基础上欲望得到满足,但又不谈应负的责任就是一种自私矛盾的心理。既不扬善,也不隐恶由此可以看出,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确实具有浓厚的男权利己主义思想。

结语:也许天才多有缺陷不完美,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吧。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这部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

保罗·高更作品

书中原本对兰德毫无好感的库特拉医生,认为他是个一个靠女人养活游手好闲的懒鬼,当看见兰德画在小屋的绝笔,一个外行都感觉心灵震撼的时候,读者便同医生一样,原谅他无牵无绊殉葬艺术的绝情,也原谅秉性风流的毛姆了。毕竟毛姆对情感婚姻的犀利描述,都源于他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