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龙随形(蟠螭和蟠虺像龙又像蛇)(1)

战国中期 蟠螭纹铜盘 (曾侯乙墓出土)

螭龙随形(蟠螭和蟠虺像龙又像蛇)(2)

螭龙随形(蟠螭和蟠虺像龙又像蛇)(3)

春秋晚期 蟠虺纹鉴

螭龙随形(蟠螭和蟠虺像龙又像蛇)(4)

明代家具上的“六螭捧寿纹”。

吉祥纹饰系列

《吉祥艺术》版平时逢周日见报。

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

春秋时期出现了两种神秘的纹饰——蟠螭纹和蟠虺纹。这类纹饰是以盘曲的小龙或小蛇之形,构成几何图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因这两种纹样极为相似,应如何区分呢?

文/图 钟葵

相传螭龙

置房顶可防火

在传统装饰纹样中,有一种纹样很像龙纹,却不叫龙纹,而叫螭纹。另有一种纹样很像蛇纹,却不叫蛇纹,因常以缠绕重叠的方式出现,通常称之为蟠虺纹。这两种纹饰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后来又演变出多种造型方式,用于装饰玉器、瓷器、家具、服装等器物。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对其形态特征,古代文献有多种说法,大多数认为螭是龙的一种。《说文》称:“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广雅》称:“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汉书·司马相如传》有“于是蛟龙赤螭”之语,文颖的注解称“龙子为螭”(传说螭是龙生九子中的二子),张揖的注解则认为“赤螭”为雌龙。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这就是后来在宫殿楼阁等建筑顶上常见的“螭吻”。

唐代以前传国玉玺

为五螭相交钮式

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螭魅”一词,如《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之载,杜预注称:“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左传·宣公三年》称:“螭魅魍魉,莫能逢之。”其中的“螭”字,有注解认为是兽形的山神。显然,这里的“螭”和龙属的“螭”并非同一种动物。古代艺术品上的螭纹,应该为龙属的“螭”。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螭纹,是以蟠螭纹的方式出现,“蟠”有互相缠绕重叠的意思,蟠螭纹是以四方连续的方式组成大面积的装饰,没有凸起的主纹,在青铜器表面组成繁密的图案。这种纹样既与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不同,也与汉代只有盘旋而无重叠的“云气纹”不一样,是春秋时期具有独创性的纹样之一。

从战国起,螭纹开始出现在玉器上,并盛行于汉代。战国时期的玉螭纹,或作玉器之形或作玉器辅助纹饰,皆为扁平形,呈S形弯曲行走状,张口露齿,头顶有较长且分叉的角和比角短且后飘上扬的耳,四爪足,尾上翘内卷,状似龙又似虎,故又称螭虎纹。秦代玉玺皆为螭虎钮,传说“传国玺”为五螭相交钮式。玉玺采用螭虎钮,一直沿用到隋朝,从唐朝开始,才改为龙钮。汉代玉器(尤其是玉剑具)上的螭纹,多以深浮雕手法碾琢而成,其状弯颈曲腰,身形粗壮,筋肉饱满,四肢矫健有力,作蓄势待发状。头形似猫,双眼圆凸,炯炯有神。若从其头部上方俯视,头形略方,到鼻子为止,嘴巴不向前方伸出,故俗称“方首”,或称“方嘴”。

明清家具常用螭纹作装饰

唐、五代玉器上则很少见到螭纹。至宋代,复古风兴起,玉器上的螭纹又多起来,此时期的带扣、带钩、剑饰等,都常有螭纹出现。但宋代的玉螭纹与汉代风格完全不同,身形多细长瘦弱,身子和四肢往往作匍匐状,毫无力度可言,双眼圆而少凸,嘴巴向前伸出,使头形变尖,看上去像壁虎,完全丧失了汉代螭虎纹的神韵。此后,螭纹便成为元、明、清三代玉器的流行纹样,且每个朝代的玉螭纹均有自己的特色。

瓷器上的螭纹在宋代以后也大量出现。宋代的定窑以印花、划花等手法将螭纹装饰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元末的高足杯上也出现了螭纹。到了明清时期,瓷器上的螭纹表现手法更加丰富,有蟠螭、团螭、三螭、双螭等多种形态。

在明清家具中,螭纹是一种常见的吉祥纹饰,经常出现在椅子的靠背、架子床的围子、罗汉床的围子、画桌的侧面、脚踏的面上等,并出现了“六螭捧寿”、“螭虎闹灵芝”等吉祥图案,由此可见古人一直把螭视为瑞兽,有长寿、辟邪等吉祥寓意。

蟠虺纹比蟠螭纹:

图案更简单 龙体更鲜明

现在再来谈谈蟠虺纹。蟠虺纹也是青铜器常见纹样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蟠虺纹由蛇纹演变而来,蛇纹是一种古老的图腾,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在商代青铜器上,蛇纹大多是单个出现,个别是主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眼睛,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

虺是古代传说的一种动物,有人说它是毒蛇、小蛇,有人说它是蜥蜴,还有人说它是龙的一种。《述异记》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蛇自古就有“小龙”之称,按《述异记》的说法,虺也是幼年时期的龙,所以蛇和虺也应是同类。《诗经·小雅·斯干》有言:“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可见古人把虺和蛇都视为吉祥物,古代女子梦见虺和蛇,人们都认为是吉兆。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蟠虺纹,是以盘屈的小蛇之形,作蟠旋交连状,构成几何图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与蟠螭纹极为相似,也是春秋时期青铜器独具特色的纹样之一。螭是无角龙,虺是幼年龙,蟠虺纹与蟠螭纹相似,是在情理之中。但如何区分蟠虺纹和蟠螭纹呢?学者裘士京认为:“(蟠虺纹)是与蟠螭纹相似,但图案稍简化而龙体更鲜明的纹饰。”裘士京先生注意到蟠虺纹与蟠螭纹有两点差异:一是图案相对简化,没那么复杂;二是龙体的特征更鲜明。

另外,还有人注意到,蟠虺纹的纹饰很细小,所以感觉上像蛇而不像龙,因为谁也没见过这么小的龙。考古学家马承源就认为:“蟠虺纹就是盘曲的小蛇的纹饰。”所以很多人在观察蟠螭纹和蟠虺纹时,以形体的大小作出区分,认为形体较大的就是蟠螭纹,而形体较小的就是蟠虺纹。

显然,上述两种区分方式都是现代学者提出的见解。蟠螭纹和蟠虺纹是两种含义不同的纹饰还是同一种纹饰?其原型是龙还是蛇?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