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见证了无数的奇迹,也目睹了无数泡沫的破灭,即使在今天,同样的事情依旧在上演。

乘着经济腾飞的快车,无数的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快速崛起,成为了财力雄厚的商业帝国。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1)

但这样的企业,往往又会因为一些看似普通的小事,而迅速衰败。

活跃于世纪之交的山东三株集团,正是一家这样的企业,靠着卖保健品,公司一路做大。

在上个世纪,就创造了年销70亿的神话,创始人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但就是这样一家靠着卖保健品起家的公司,最终也因为保健品,而走下神坛。

艰难的人生

1954年,刚刚被迫结束学业的吴炳新,听说村里的合作社正在招聘会计,便毛遂自荐主动上门,不久后就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包揽了附近11个合作社的账务。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2)

吴炳新

1958年,刚刚20岁的吴炳新,选择离开家乡,支援包头钢铁厂的建设工作。

抵达包头后,吴炳新被分配到了包头矿务局,负责会计工作,几年后又升任销售主任。

体制内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吴炳新虽然也萌生了下海经商的念头,但是一直缺少一个促使他做出改变的契机,直到1986年一场重病,让他不得不做出改变。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3)

1986年,吴炳新辞去铁饭碗,选择下海经商,他找的第一门生意非常接地气,就是卖豆芽。

但是想想也知道,这种竞争激烈,利润又低的生意,不太容易做出成绩。

事实也确实如此,此后几年时间里,吴炳新虽然一直和食品加工行业较着劲,却一直没有什么突破,生意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不甘心就此失败的吴炳新,开始改变思路,既然自产自销这条路走不通,不如集中精力做好销售,回归自己做了几十年的老本行。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4)

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1989年,吴炳新成立了一家拓销公司,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地成立了15家子公司。

之所以扩张如此迅速,除了吴炳新与生俱来的营销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吴炳新选对了行业。

保健品教父

吴炳新选择的行业,正是当时大火的医疗保健品行业,随着当时“气功热”的流行,医疗保健品的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吴炳新物色合作产品时,一款名为“昂立1号”的口服液,进入了他的视野。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5)

当时保健品市场虽然火热,但是“昂立1号”的销量,却并不算好,这正中吴炳新的下怀。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营销天赋,“昂立1号”在吴炳新的包装之下,一跃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保健品。

“昂立1号”的走红,为吴炳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1993年时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元。

市场的狂热,远超吴炳新的预期,“昂立1号”渐渐开始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要求。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6)

吴炳新再一次抓住了机会,成立了产销一体的“三株集团”,而“三株口服液”正是三株集团的当家产品。

在吴炳新的操作下“三株口服液”成功取代了“昂立1号”,吴炳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教父。

在诸如“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三株口服液,造福人类”等宣传口号的影响下,无论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十八线的小乡村,三株口服液几乎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必需品。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7)

虽然这样的标语,让三株集团迅速壮大,甚至将吴炳新,送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但也正是这样不负责任的营销,为三株集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1996年,三株口服液创下了年销售额80亿的好成绩,但也就在这一年,湖南常德的一位农村老人,在服用了高价买回的三株口服液后,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悲痛万分的老人家属,将三株集团告上了法庭,但当时财大气粗的三株集团,还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是一场灭顶之灾。

崩塌的帝国

1996年6月,身患尿频症的湖南常德汉寿县老人陈伯顺,花费428元买回了10瓶三株口服液。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8)

在服用后身体出现异样,在喝下第8瓶后,病情迅速恶化,就医后被确诊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最终不治身亡。

在当时这并非个例,不少人都在那句“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口号影响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三株口服液取代药物。

结果可想而知,轻则破财、重则丧命。

三株集团对于此类案件的态度,也往往是一拖再拖,拖到受害者家庭无法承担,愿意接受庭外调解时,事情就可以不了了之。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9)

但是这次不同,陈伯顺的家人,将剩余的两瓶三株口服液送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所谓包治百病的“神药”,非但不能治病,还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是实打实的“不合格制品”。

1998年5月,就在三株集团败诉后的一个月,关于三株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就传播开来。

但是即使在今天,三株集团依旧存在,只是影响力大不如前。

曾经的行业领袖、中国首富也在各种场合受尽冷眼。

一份寥寥几页的检测报告,成为压垮三株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文章,更是广为流传。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10)

虽然三株集团还在垂死挣扎,通过二审胜诉、登上央视新闻等手段,意图东山再起,但垮掉的信誉,恐怕难以挽回。

结语

从神坛跌落的三株集团不值得惋惜,因为这样一家几乎可以定性为图财害命的公司,至今依旧存在。

甚至仍有人,将吴炳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奉为圭臬,而这背后血淋淋的事实,他们选择视而不见。

鲁抗三叶集团简介(山东三株的崩盘史)(11)

保健品不能取代药物,这是保健品行业的共识也是底线。

吴炳新自称对中外医学研究颇深,甚至还著有相关作品,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为了打开销路,放出了包治百病,这样荒诞的口号。

如果不是吴炳新不懂医学,那就是我们不懂营销,不懂什么是见利忘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