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手比腿懒,周末的户外运动是多了,照了不少相片,可字儿写的太少。这几天整理照片,想想还是写几篇日记吧,毕竟,我最喜欢的还是写字儿啊。
从前些天去的燕窝岭写起吧。
——说起来,这是我最喜欢的大连市内的一处海了。在滨海路中段,曾经的燕窝岭现在被修成了一个"婚庆主题公园",主要建在西面山坡,这一面比较适合和老人一起来走走,春天赏花,夏天纳凉,林间很多大柞树,就是过去老人叫的 “ 菠萝叶树 ”(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字),今年六一,我们和老爸老妈领儿子在这儿采了些叶子,回家包了 “菠萝叶饼” ,还挺好吃的,老东北人知道是什么东西吧。
东边的路就比较陡峭了,适合带大一点的孩子去 “探险”。有几条蜿蜒的小路分别伸向两个小海滩,秋天来的时候,小路隐藏在深深浅浅的红枝黄叶中,开头还以为大海就在眼前,越走越曲曲折折,有时候只能在树叶的间隙看到一小块海天,小孩子有时候会抱怨,这是去哪儿啊,还有多远啊?——突然,路转峰回,浩瀚的大海就猛地一目了然的出现在你面前,两块巨石耸立,四周静无他人,唯有海浪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
从山上刚走下来的角度看这两块石头最美,远处那块象是一只伸头饮水的骆驼,西边这块象,,,儿子说象一只面朝骆驼的狮子,头上的有一团鬃毛竖起来了,又说是狮子头上坐了一只小猴子,我觉得象是背对骆驼的金刚,面朝大海孤独地眺望着远方。
说起来,这才是我记忆中大连的海,黑乎乎的礁石上满是海蛎子壳儿和小波螺儿,翻一块儿石头底下就三四只小蟹子在逃窜,,,,,,小时候穿那种塑料凉鞋,退潮的时候在礁石上爬上爬下,一不小心就摔一跤,膝盖上立马血乎流啦的几道,,,,,,可惜啊,伴随我长大的两片海,都没法再这样玩耍了。一块是童年时候的五二三厂海边,现在已经被污染成一片黑色,到处是油污,无法下足,那几块漂亮的大礁石不知还有没有孩子们去欣赏。另一片是玩耍了四年的水产学院西南面的小沙滩,涨潮的时候游泳,退大潮的时候,几块礁石会形成一个小海湾,海参、鲍鱼都能拾到,2000年后,那一片修起了越来越长的大坝,人们只能去坝上钓鱼了,入眼来只有一片又一片的光秃秃的水泥地和一堆堆的垃圾。
大连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真希望这长长的海岸线能永远保持着自然、洁净,也希望有更多老百姓可以 "亲海" 、“玩海” 的地方。 回头看,就是从这小路逶迤而下,从山的肩膀一下子进入海的怀抱。
山海相连是 “滨海路” 的特色,山连着海,海傍着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也交相辉映让各自都不再单调平凡.
1800年前,曹孟德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面朝大海,可会得古人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每一条河流终将要奔向大海,这是无可奈何,又是该当如此。
胡思乱想是大人们的事,孩子眼里只有玩水和玩沙子,这个小水湾挡风避浪,特别适合小孩子。阳阳给它起名字叫 “玛里亚那湾” ,至于这名儿怎么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回想年少的时候,就跟儿子现下一样,眼睛往往总是被一只飞虫、一块石头吸引,你带他登高望远,他却一路光想踩蚂蚁,你领他欣赏园林之美,他却只顾着拣枯树枝当武器打仗,,,,,,而青年时候呢,就象《挪威的森林》里写的:“对那时的我来说,风景那玩艺儿是无所谓的。坦率的说,那时心里想的,只是我自己,只是身旁相伴而行的一个漂亮姑娘,只是我与她的关系,而后又转回我自己。在那个年龄,无论目睹什么感受什么还是思考什么,终归都像回飞镖一样转到自己手上。” ——哈哈,就算男女有别,每读此都心有戚戚。 想想我们大学时候同学们一起走过两次滨海路,那时眼里看到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视觉吧!—— 或许人到中年,才能拂开眼前的面纱,敞开心胸,开始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吧。
如果你爱好矶钓,这乱石间秋天有不少黑鱼,不过我们那天是没什么大收获哈! 倒是一个浪花拍来,船长的裤腿 鞋子全湿了。
这只紫海胆算是一个补偿吧,礁石上有特别大的波罗儿,不是那种小小的,是五角、一元硬币大小的那种 “香波螺儿”,有耐心的话,可以拾到不少。
雾气重了,我们往回走,从山上远眺大海,这是公园东部的一处小平台,那天下着朦朦小雨,远处的小岛在雨雾中看不清真颜,回来端详照片的时候,觉得还是空无一人最好,想象坐上一个什么人都好象有点煞风景。
放大了看远处的小岛,好象鲨鱼鳍。
最后贴个归途的背影吧,再美的风景,也要有相爱的人一路陪你看。
99%的人在看的旅游攻略,关注蚂蜂窝mafengwo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