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资料显示,中国是濒危物种分布的大国,保护珍稀动物的任务尤其繁重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法治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进步,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正取得积极成效,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每人的生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每人的生命(唤醒每一个人的责任)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每人的生命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资料显示,中国是濒危物种分布的大国,保护珍稀动物的任务尤其繁重。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法治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进步,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正取得积极成效。

首先是法律体系的建立。2020年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相关配套制度也日益完善。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这是30多年来首次全面调整,林业部门则组织专家拟定了《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其次是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在显示威力。2020年以来,中央政法委全力支持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犯罪背后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林草局则组织26个部门和单位召开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完善执法机制,部署执法行动。

更重要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抵制吃野味,从我做起”,网络上很多人都在为此呼吁。2021年,云南大象北迁,专家和沿线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幅接力保护自然生态的感人画卷,举国关注,更牵动了世界的目光,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真实作为。

当然,野生动物保护需要久久为功,目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还在不断出现新情况,冒出新问题。对此只能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办法进行应对。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4月9日起施行。

媒体注意到,司法解释有“宽”有“严”。《解释》规定,涉案动物系人工繁育,对所涉案件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从宽处理。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现实的因应。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不少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得到突破,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完全不依赖野外资源的人工繁育种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将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案件与涉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野生动物的案件同等对待,既有失公正,也不利于相关产业的研究和发展。

全链条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成为《解释》的最大亮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之所以屡禁不绝,关键在于其已形成从猎捕到收购再到贩卖的利益链条。因此,司法实践中不仅要惩治前端的非法捕捞、猎捕环节,也要惩治后续的销赃环节。基于这一点,《解释》惩治违法犯罪的范围显然更广,力度也显然是更大了。

观念在更迭,社会在进步,保护好野生动物,是一种温情的叙事,这种叙事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此而尽到自己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