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全文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1)

词中故事

纳兰性德不仅能文,也能武。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出头,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全词用白描手法,无一个生僻字,也没有典故,可谓天然去雕饰。凡识字人读起来,似乎都能顺利读懂词意。

上片写白天跋山涉水向关东进发,夜宿营帐。光看上片,似乎并不能明了作者的意绪到底是豪放还是婉约,因为自古以来,虽然诗人们在描写羁情旅思时大都是抒发旅途的艰难、怀乡的愁苦,但是有一种诗叫盛唐边塞诗,它描绘的是边塞壮阔的风光,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词中所说的“榆关”,就是今天的山海关。它是明长城的关隘,与汉时就有的出塞必经关口阳关、玉门关一样,都是触发诗人愁肠的机关。“榆关那畔”,就是关外了。纳兰描绘的“夜深千帐灯”的景象还是十分的瑰丽奇绝的,那么,他心底的意绪到底如何呢?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全文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2)

下片写风雪声搅扰了乡梦。从“聒碎乡心梦不成”里,我们终于窥探出作者对于此趟离京出关是有多不情愿,对家乡的思念显然占据了他的心底。“聒(guō)”,是一个贬义词,指令人厌烦的声音。“故园无此声”,不是出自对异域天籁的新奇与接受,而是对边塞恶寒天气的厌恨与抗拒,以及对于反衬之下温暖如春的家的思恋与牵挂。这时我们再回头看,白天一程又一程的山水跋涉,绾合着晚上一更又一更的风雪无眠,回环往复,交织出旅途的艰难,心境的恶劣。身向榆关,心系故园,可谓身心俱疲。

平蕃祭祖的国庆与我有什么相干?平步宦海的功业对我只是等闲,做皇帝的近身侍卫更没有让我感到荣耀。就这样,别有怀抱的清贵公子纳兰容若,沉浸在品味自己“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人生况味之中,并在三百年后,依然扣动我们的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