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杜甫(唐)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宋英宗赵曙,曾任齐州防御使
说济南是座古城,可不是我一个人杜撰或者济南这座城独自浪得虚名,@头条旅游正在搞#最美中文#活动,我个人就可以随口来几句关于济南城的古诗词: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那叫做一个美啊。那些早已作古的大腕诗人,李白、曾巩、苏轼、赵孟頫等都不惜笔墨,挥毫把酒讴歌济南府。我不知道千年前的他们是什么灵感赋予了灵性写出了这么优美的句子,传承的中国诗词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和无与伦比的美。
大明湖湖中心岛的历下亭位置
对济南有着情怀和追忆的我,总是喜欢历史里的济南,那个时候的济南叫做济南府。但这样简单的称济南为“府”并不确切。府的兴起与设立,我查找了一些文献要源于唐代。初唐“时天下未定,凡边要之州哦,皆置总管府,以统数州之兵”,这简单的批文可以看出当初的政治环境的治理和建设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唐代,除沿边重镇所置都护府,内地设立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京都及行在所设之府,譬如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置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所谓的府我个人理解的就是演化到现在的机关。
济南府源于北宋初年,那时的济南叫做齐州,北宋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基本分为两级制,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州与府虽然同级,但其地位和排名要略低于府。在北宋时期,济南不仅称兴德军节度、齐州、还有一个称谓就是济南郡,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深层延伸阅读一下兴德军的释义和背景故事。海量的历史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谈济南府我们如果不谈一下“历下亭”似乎不完整的历史。历下亭是济南乃至全国亭字辈因名气而靠前的名亭之一,在济南因历下亭而给济南府提色增亮的份额也不可小视。历下亭最简单的解释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该亭南部是千佛山,千佛山又名历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我们通常只是简单的追忆历下亭历史悠久,但追其所谓的悠久要追索到北魏至唐代,当初的历下亭在五龙潭初,就是现在的五龙潭公园里面。郦道元《水经注》称“客厅”,是当时的官府为迎接尊贵的宾客而建造,初唐时期开始称之为“历下”亭”,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我们的诗圣杜甫先生到临邑走亲戚看望其弟弟杜颖路径济南府,恰好北海太守李邕也到达济南,两个忘年交的好朋友汇聚在济南,倍感亲切和温暖,挥毫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许多文字记载杜甫在见到李邕是当面赋诗,还是离开之后增诗一首,反正杜甫胸怀里的文韬武略非同一般人想象。
是因为杜甫先生的诗句让历下亭闻名遐迩。还是因为历下亭本身就自带流量而吸引了后来的各路大腕在此留墨,我不得而知,但是放在当下,历下亭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迎接贵宾客人而建,而且还是官府牵头建设,这个亭本身的起点就堪比历山之高度。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展现了中文自古自带的意境之美,远远大于文字的本身,不赘不迂而流芳万古,千百年来成了济南名片的傲娇。
中国建筑在亭子上建筑语言和文化可谓是匠心独具,再加上古诗词文化背景的渲染,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文化奇迹,最中国的元素和文化,以亭带文,以文说亭这种汉字和中国风的优美结合,在世界建筑和文化上独占C位也是颇有含金量。
历下亭也是多灾多难,最终结果圆满,其拆迁过程颇具喜剧效果,北宋曾巩在齐州任职时,又重建历下亭,发展在今天依然风雨矗立在大明湖湖中心的岛上,也是有名有份的“亭老大!”至清初山东盐运使李兴组的功不可没。重建后的历下亭比最初的规模之大,亭台楼阁秀丽独占湖光山色之美,吸天地元气,收泉水山色之精华,成就了其超越亭子本身的文化涵养,一座城也因为城内的一座亭有了文化气场。所以,今天我们谈济南府,如果不细品历下亭是不完整的,而那些因亭而诞生的绝句,更是让济南府名声大噪。
历下亭
清代:胡季堂
久闻历下亭名古,今识亭窗向水开。恬静湖光归几席,翠微山色入追陪。
一城砧杵秋声远,几处蒹葭野岸隈。莫道终宵人迹少,涵虚应有夜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