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施主的说法「是技术革新,还是一种无奈」,咋让人不太爱听呢…… 众所周知,目前电动车提升续航处于「电芯创新」与「结构创新」两条腿走路的状态,题目中的CTP、CTB、CTC都属于「结构创新」。

电池ctp技术(CTPCTBCTC是电池技术革新)(1)

在题主看来,大概「电芯创新」才是技术革新,而「结构创新」只是电芯创新受阻情况下的一种无奈妥协吧

按这个逻辑,CPU单核性能提升于2005年左右受阻,后面被动走向「同构多核」的「结构创新」之路,也是一种无奈喽?

电池ctp技术(CTPCTBCTC是电池技术革新)(2)

按这个逻辑,苹果M1、12代Intel、Nvidia Orin等「异构多核」 「软硬结核」思路下的芯片,抛开实际性能表现不谈,这更是一种无奈中的无奈喽?听到这些,乔布斯、安迪格鲁夫、黄教主一个大嘴巴子扇你脸上,马斯克、王传福、曾毓群表示赞同。

很显然,CTP、CTB、CTC也都是电池技术革命,并不是无奈。咱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都是为了提升能量密度

最终装到电动汽车上的是电池包,而不是单个的电芯。无论是电芯创新还是结构创新,最终都是为了提升电池包的性能,只不过前者从电芯内部创新,后者从电芯的工作环境创新。

结构创新的提升并不是忽略不计的修修补补。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造出来之后,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太低的问题,将其推到乘用车可以用的高度。刀片电池CTP技术,将磷酸铁锂在乘用车领域从不可用推进到可用的状态,然后整个装机量超过了三元锂,如果还是非要说这不是电池技术革新,那就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了。

如何理解「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超过「三元锂」电池,未来会怎样?67 赞同 · 8 评论回答

电池ctp技术(CTPCTBCTC是电池技术革新)(3)

电池ctp技术(CTPCTBCTC是电池技术革新)(4)

宁德时代的CTP技术,体积利用率从第1代的55%提升到第3代的72%,以55%为基数的话那就是提升了30%。这难道不可以称为技术革新吗?如果这是无奈,那这无奈有点牛逼。 你可以算一下,从523电池到811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率是多少?

电池ctp技术(CTPCTBCTC是电池技术革新)(5)

二、结构创新与电芯创新紧密相连

咱们说「电芯创新」与「结构创新」两条腿走路,好像是各走各的,其实不然。

以比亚迪刀片电池为例,它为啥能率先搞CTP,又率先在海豹上搞CTB? 就是因为刀片电池在电芯层面进行了革新。这么长的电芯采用叠片工艺,对制造设备与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制造装备与工艺,恰恰是比亚迪的长处。

刀片电池造出来之后,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太低的问题,高安全性就自动带来了CTP属性:热管理的压力不大,直接忽略模组Module、怼成Pack即可

由此可见,在比亚迪的结构创新CTP与CTB案例上,刀片电池的电芯创新分不开。反过来说,电芯创新刀片电池,如果不采用结构创新的CTP/CTB技术,也发挥不了真正实力啊!既然「电芯创新」与「结构创新」紧密相连、相得益彰,谁也离不开谁,那怎么能说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无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