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共享非遗(文旅要闻连城连史纸)(1)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我省连城县连史纸非遗工坊的《连城连史纸:绘制乡村振兴精彩画卷》案例入选。

本次评选旨在充分借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经验,加强各地对本地非遗工坊的指导,切实发挥其在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连史纸非遗作坊占地500平方米,工人18名,其中原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年产连史纸6000刀,产值280万元。近年来,连史纸非遗工坊通过市场的不断开拓,走精品道路传承传统工艺,连史纸非遗工坊得到良性的发展,工人待遇也不断提高,在工坊上班的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连史纸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工坊注重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挖掘整理传统工艺资源,注册“美玉堂”商标,出版10多万字的《连城宣纸》,推动通过连史纸福建省地方标准和“连史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工坊发展;注重文旅融合体验,2016年开始,连史纸非遗工坊利用连史纸、雕版印刷和姑田游大龙等项目建立了非遗体验馆,2018年1月成为连城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每年来自当地以及周边城市的中小学生来体验活动6000人左右,同时吸引北京、厦门等地的亲子旅行团,带动了文旅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