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根据《通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各个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与外界因素和个人特质有关。

1、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和精神的和谐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

2.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能够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

3.情绪基本稳定,心态积极,能够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4.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5.能够接受现实,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

2、如何看待心理疾病?

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的目的(世界精神卫生日)(1)

1.心理疾病同躯体疾病一样属于疾病范畴,且两者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健康是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理的健康。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疾病会影响躯体疾病。另一方面,心理疾病也受到躯体疾病的影响。

2.心理疾病并不完全等同于精神病:心理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会造成个人心理情绪发生紊乱;而精神疾病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引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活动障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患者有社会功能的不同损害,伴有痛苦体验,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理解。

3.心理疾病不是胡思乱想、闹情绪,不是通过简单自我调节就能好:心理疾病是认知、行为、意志等为主要表现的异常心理疾病,同心脏病、肝炎、脑出血一样属于疾病范畴,应该及早求医治疗。自我调节可能短期缓解部分症状,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结合的方式获得治疗:很多人因多种原因不愿意主动求助,直到病情严重才就诊,其实出现心理疾病可求助于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经过积极配合,进行规范化的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明显缓解症状,随后逐渐获得病情好转甚至痊愈。

5.若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不能随意停药:精神心理疾病也很难在短期获得彻底治疗,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有的需要终身服药,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规范用药,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应该及时听取意见合理、科学的停药。

6.心理疾病常伴有工作、学习、生活等社会功能的受损: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社会功能缺陷,严重影响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改善社会功能甚至获得社会功能的良好恢复。

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