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前几天的发文看了一下,又对照别人的对比一下,发现我写的东西没有趣味性,写的是幽默方法技巧,可我的幽默在哪里,一堆方法技巧上网查,好像别人也有写的好的,前辈们早有大作,那我岂不是写了一堆没用的吗?而且啰哩啰嗦没有重点,嘚啵的没有举例论证,素材太少支撑不住那么大的论题,而且好多年不怎么练了,词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走着走着就跑偏了,再回归主题得绕一大圈还求关注呢,脸好像有点大呀,还得加倍努力,多练习呀,争取说出有营养的东西,同时让文字鲜明生动,对得起我自己的标题,要不然我自己就成了一个笑话,贻笑大方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自我调侃的幽默与雷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自我调侃的幽默与雷区(幽默学两招夸张和自嘲)

自我调侃的幽默与雷区

今天把前几天的发文看了一下,又对照别人的对比一下,发现我写的东西没有趣味性,写的是幽默方法技巧,可我的幽默在哪里,一堆方法技巧上网查,好像别人也有写的好的,前辈们早有大作,那我岂不是写了一堆没用的吗?而且啰哩啰嗦没有重点,嘚啵的没有举例论证,素材太少支撑不住那么大的论题,而且好多年不怎么练了,词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走着走着就跑偏了,再回归主题得绕一大圈。还求关注呢,脸好像有点大呀,还得加倍努力,多练习呀,争取说出有营养的东西,同时让文字鲜明生动,对得起我自己的标题,要不然我自己就成了一个笑话,贻笑大方了。

意外 纯属意外

今天的方向是幽默方法中的夸张的运用。比喻和幽默是好朋友,夸张和幽默就是双棒儿~孪生兄弟,幽默常常来自高度的艺术夸张,可以说无夸张不幽默呀,这里当然稍微有点夸张夸张在幽默中的地位,但是举足轻重不为过。

夸张在任何艺术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古代好多文学作品中就有体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还有三星堆的青铜造像无一不夸张,八大山人的绘画,怀素的草书等等。可以说夸张的运用才使那么多艺术大放光彩,因为夸张就是人的丰富想象力的呈现,而且夸张无所不用其极,不夸则已,夸就夸个地覆天翻、乾坤倒转,不怕事整大,就怕被束缚,有胆儿你就来。看看那些大人物怎么整的,庄子、屈原、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毛泽东等等,又跑题了吗,没有吧,因为任何艺术精华都可借鉴,都可为我所用!

尴尬 背后的尴尬

更何况夸张对幽默的表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变平淡为奇崛,化腐朽为神奇,使幽隐而昭然,更生动更形象。幽默需要想象力,夸张就是最好的方法,若是从逻辑上说就是,一件普通的事物,经过夸张已经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一低一高形成了矛盾共同体,有矛盾有反差喜剧效果出来了。说到这儿就需要刹车了,一个劲的猛夸就不行了,夸的太大了、过劲儿了适得其反,一定不要脱离了你最初夸的那个事物,要保持夸前夸后还有联系还有关系,夸离谱了,夸没边了就失败了。夸而有节,浪漫主义需要,现实主义也不能丢了;夸张有度,标准就是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虚张声势、大话、空话,没有实际出发点,就不合情理,至于多大算大,多小算小,需要自己把控;夸张的要有新意,不落俗套,简单的模仿、套用别人的就没意思了。

夸张有夸大,还有夸小,往大了夸都知道,那往小了夸呢,实际上往小了夸我们更晓得,仔细琢磨一下,那不就是自嘲吗。比如,岳云鹏上台说自己模样不好看,脑袋像个大窝瓜,这长相对不起观众。回忆一下才明白原来夸小才是夸张最好的喜剧效果。但有好些人从事喜剧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理儿,至于为什么,就是人都是好面儿的,往好了说容易,往小说往孬了说自己难呀,尤其成为名家、大腕、大咖以后,谁说自己不好的一面呀。

没想到 真没想到

以下是有人总结的幽默有三个层次:第一也是最低层次,存在于只对自己讲的笑话能笑、能做趣味思想的人;第二也是中层,出现在只对别人的笑话能笑、能做趣味思想的人;第三最高层次,只有那些能笑自己、能对自己做趣味思想的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我认为说得有道理,因为幽默只有对内对外两种,对别人要有很多通行证,不然你说别人,人家肯定不高兴,你笑人家不笑,这肯定不能算幽默(相声中捧哏的除外,郭德纲说于谦,说于谦他爸爸,那是于谦首肯了,这也算相声找到的出点吧,不然怎么表现呢),对外行不通那就拿自己说事儿吧,这是最廉价的,也是最好使的,也是最高级的,把我的欢乐传播出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多棒啊!可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己打趣,笑谈自己呢。

好像跑题了,怎么从夸张说到自嘲这了,原先打算自嘲单说一节的,因为自嘲配得上这个待遇,自嘲算是幽默的一个爸爸或妈妈吧,但是既然已经把夸张和自嘲合并了(这是无形的,纯属意外)碰上了,那就说吧!

举一例,●贾玲救场,什么节,现场当时好尴尬,贾玲说,一个问题都没有,我已经不火成这样了吗,就没点绯闻要问吗?……也没什么正经人,就让我来。●

现场顿时缓解了气氛,我认为自嘲在此产生了超然的自由情趣~高级幽默感。有人说这是卖自己,没什么好夸赞的,但是这种自嘲、调侃自己有时是半真半假或虚构的,如果一味说不好,那是博同情不是幽默。自己说得轻松惬意,不当做一回事的情景,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更能获得自尊,同时缓解尴尬,带来快乐。解放自己,释放情怀,与幽默有太大的关系,心理压力大怎么能幽默起来。自嘲还能缩短对话双方的心理距离,在舞台上就是直接拉进与观众的距离,防线突破了,幽默感产生更直接了,这时,观众的笑点好像也低了,因为观众心理在你的自嘲中放松了,心情松了,怎么讲都是笑点,你说自嘲高级吧!当然还是那句话自嘲可不是贬低自己,作践自己赚取廉价的笑声,度要好好掌握,不妨自嘲的同时,察言观色,看看现场气氛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停止,转移话题,再往上夸,这就回归到夸张的正题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回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夸张夸的那个点要能找着,夸上了天,低头看,原点没了,夸的东西都变了,没意义,观众开始还信,当你愈来愈往上也就不信了,当找不着点的时候,就只能摔得更惨。夸的这个点一定得是重点,随便夸什么都夸是不行的,因为夸的过程是一直向上的,夸着夸着没得夸了,因为你抓的点没什么好夸的。可以把夸的这个点设计布局成包袱,夸一下抖一下,夸一点抖一点,直到夸张到高潮抖利索。有人说吹牛不就是夸张吗,是的,吹牛是喜剧手法,不是修辞方法,以后会单讲手法吹牛。夸张在相声里运用的经典作品可参考马三立先生的《夸住宅》。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夸张脱离了现实,人们还喜欢呢,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肯定没三千丈,但怎么这句诗没人挑毛病呢,因为李白不是写白发的,他写愁,可愁怎么比量呢,跟现代人似的,我太愁了,我愁死了,愁坏我了,这么说多无趣,那也不叫诗,口语化太无味。而李白把愁加了长度,还把愁具体化了,愁白了头,头发多长,三千丈,这么一夸张多生动多形象,他把愁具象化了,化成白发,我们就不觉得吹牛了;如果只说我的愁有三千丈,那就前言不搭后语,语言不通啊,这说得什么意思。妙在白发这里,而且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比喻加夸张,诗仙就是诗仙,想象力多么丰富。这就是说夸张得再离谱,在现实中得有具体的事物托着,得有根儿,拿什么夸张很重要。

我们怎么运用夸张,那需要生活中总结,头脑里感悟,想象再想象。

将就吧 将就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