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树振

冬夜的街道上华灯璀璨,一丝初冬的寒意在空气中随风飘散。钢琴演奏的美妙旋律仍旧在耳畔悠然回荡,焦渴的心灵春泉涌动,晦暗的心中洒满阳光,一丝微笑顺着扬起的嘴角爬上双颊。我扯了扯单薄的冬衣,尽管身外天寒地冻,但内心依然温暖极了。

尽管没有太多的金钱,但是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无数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且每天都能有音乐相伴。我始终以为,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正如世界不能没有阳光——音乐就是我的生命中的阳光。每天徜徉在音乐的圣殿里,仿佛置身天堂,身心充满了喜悦。因此,每每音乐厅有音乐会,我总是早早就安排在日程表上,提早进场,接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洗礼。

自学音乐的心声(感悟音乐的力量)(1)

开始的时候,我还叫上几个熟识的朋友一同去听,但是一两次之后,就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了。诺大的一个音乐厅,八百多个座位,只坐了一百来人,寥寥可数的听众,实在让人心寒。然而更让人不堪的是,每当叮叮咚咚的音乐飘起,回荡耳畔的时候,总有几声粗俗的手机铃声响起,打破这份美好,如同在品尝一道珍馐佳肴时,突然吃进一只苍蝇一样。

俗话说竹不如丝丝不如肉,也就是说管乐不如弦乐、弦乐不如声乐,但对我而言,音乐本没有所谓的优劣好坏,如果非定一个标准的话,在我看来,好坏的标准就是悦耳动听,因为我既不通晓音律,更不会吹拉弹唱——我听音乐,纯粹是为了欣赏。假如非要像做文学研究一样,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或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大卸八块、条分缕析的话,那就是分析研究而不是欣赏享受了。研究音律是音乐学院教授们的职业,我辈非专业人士,只需用心欣赏与享受美妙音乐带给我们的那份愉悦就足够了。

自学音乐的心声(感悟音乐的力量)(2)

朋友都说我,既然不懂音乐,为什么还要去附庸风雅呢?更有甚者,说给我演奏音乐犹如对牛弹琴。我听后忍俊不禁——我正好属牛,对音乐又不通晓,这个比喻可谓贴切至极。然而,做一头听琴的牛又何妨呢?据研究,奶牛听了音乐都会提高产奶量。牛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当你身心投入地聆听音乐,虔诚地拜倒在音乐的殿堂里,当你的心灵接受着音乐的净化和洗礼的时候,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享受。被人说成附庸风雅又何妨呢?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欣赏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高雅的音乐欣赏多了,无须附庸,便自成风雅了。假如我们放宽心态,坦然接受那些我们似乎并不熟悉的东西的话,那么生活回报给我们的将是惊喜和快乐。

有些人认为,所谓高雅就是高贵、奢华、时尚和小资,于是为了追逐所谓的高雅,不惜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无数,但到头来才发现这些不过是一种高雅表象下的精神匮乏而已。其实高雅不在我们身外,而是在我们心中——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内化的精神体验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现实生活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把我们都异化成为碌碌终日的两足动物,于是有些人为减压放松,周末通常会通宵上网打游戏、抱着电脑或手机看电影看韩剧,或者热衷聚会泡吧狂欢——不但戕害身心,而且破费钱财,可谓不明智至极。周末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学习和工作,远离那些无益于身心的手机或电脑游戏,紧张刺激的电影大片或情节冗繁的韩剧、拒绝那些低俗乏味的聚会,身心放松地听一场音乐会或者一个人静静地用心聆听一支莫扎特的小夜曲。你会发现,原来更为高雅的快乐如此简单,而且就在你身边。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