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发源于中北部山区的闽江将全省三分之二的区域联系在一起,剩下的沿海区域也能以海洋为交通线,相互联络。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

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截至2021年2月,共有11个县级市,42个县,31个市辖区。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2)

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3)

福建地形图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海岸侵蚀地貌为主,堆积性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4)

福建省南北分界示意图

福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水系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5)

福建省水系图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历史文化文化底蕴

早在18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万寿岩一带活动。距今有5000年前的昙石山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独具魅力。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冰心、陈景润等名人光耀史册。

方言俚语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饮食文化

秦汉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欢傍水而居。在饮食方面,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贝类及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如《逸周书》所载:“东越海蛤”。在福清东张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说明谷类粮食在当时的食物结构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汉时期,福建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稻米是主食,鱼、蛤、果品类为副食,《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时人粮食略有剩余,用于酿酒。

汉代以后,中原汉人陆续迁徙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麦子成为主要食品之一,人们还种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福建饮食品类大大丰富,菜肴的烹调也讲究起来。明代中后期,甘薯从海外传入,成为福建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

明清以后,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在待客习俗方面,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斗茶”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享誉海内外。

名称由来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中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汉代许慎所作的汉字专著《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这里的蛇种就是蛇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闽字造字是从虫,门声。“虫”字通“蛇”解,即家门供奉蛇的氏族,闽越人图腾为蛇。定义闽人是崇蛇的族群;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闽”字的写法,而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解释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

福建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影响着闽人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习俗。

福建自古称“闽”,“闽”的意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并不把它归为“门”部,却归之“虫”部,释义是“闽,东南越,蛇种”。古代百越的越族一个主要分支——闽越族生活在闽江流域和东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区,以蛇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顶礼膜拜,因此闽越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崇蛇风俗,“披发文身,以像鳞虫”,有断发文身习惯,把蛇形刻画于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凶猛动物的侵害。

蛇形图腾崇拜的习俗,已成为闽文化的标志之一。大量文献和考古发掘都证明闽越人盛行崇蛇之风,武夷山汉城遗址发现了蛇形装饰图案的瓦当、雕有蛇图的铜铎残片。在三千年前福建青铜时代的陶器上,就充满蛇图腾的印记——陶器上有蛇形堆塑,陶器表面有蟠虺纹饰,及仿蛇皮花纹的各种几何图案。华安县马坑乡草仔山、诏安县官陂镇溪口村等地也发现蛇形石刻,充分显示早期闽越人对蛇信仰与崇拜的鲜明特征。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文献,无不记述闽越人的蛇图腾。

西汉后,人们将蛇移画于船帮上,从此闽船必画有一蛇,清初郁永河《海上纪略》载:“凡闽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闽中及闽东一些地方的妇女,流行发髻上插蛇簪奇俗,蛇簪由银子制成,花式繁复,基本样式是一条高昂着头的小蛇。为突出小蛇形象,闽中妇女常把头发盘成多股辫子,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黑亮的蛇拥簇一条白亮的小蛇,极为诡异。这种蛇簪实际上是缩小了的古代闽越族徽——一只飞腾的蛇,她们插戴蛇簪,以示“不忘其祖”。

福建民间保留很多与蛇有关的民俗风情,许多地方都建有蛇王宫庙,以崇祀蛇神,保留的有长汀罗汉岭、南平西芹、闽侯洋里及永春等地的蛇王宫,福清、莆田一带的蛇王庙则被称为“青公庙”。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流行“人蛇共寝”之俗。当地生长一种黑色无毒蛇,家家把它视为庇护之神,称之为“侍者公”。闽北的延平、闽东的古田和尤溪等地,仍保留上古的崇蛇习俗。闽西长汀、永定等地的蛇王神被视为能“听断严明,主持公正”,过去民众有纠纷,就到蛇王神前表白起誓。

浓郁质朴的蛇文化,渗透闽人的民风民俗,从形体上看,蛇与龙相似,在十二生肖中,民间称蛇为“小龙”,俗信龙是由蛇演变成的。在福建民间,各地广泛流传人与蛇结合的美丽故事,如“蛇郎君”故事中的蛇郎君,是一个善良的君子,人们据此改编成闽剧《花鸟记》,深受闽台人民喜爱。

除“闽”之外,福建还有过“七闽”、“八闽”之别称,现习惯称“八闽”。“七闽”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如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

所谓“八闽”,是因为宋朝时称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及邵武军、兴化军,共计有八个同级行政的机构,因而得名。

闽东:指福建东部闽江中下游及东北部山区的广大区域,临台湾海峡和东海,行政上包括福州和宁德。其中福州六区六县及福清市和宁德的古田、屏南两县通行福州话,宁德的其他县市多通行福安话。此外中国台湾管辖的连江县(马祖列岛)亦属于闽东。

闽中:指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三明市市区辖三元区、沙县区,包括永安市、尤溪县、大田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沙县、泰宁县、将乐县、建宁县9市县。大田通行闽南和闽东方言,三明、永安、沙县通行闽中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家方言,泰宁、将乐、建宁、明溪、邵武通行闽赣方言,尤溪则通行闽东方言,而非闽南方言。莆田市包括仙游县和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

闽南:指福建南部九龙江、晋江流域的区域,临台湾海峡,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经济较为发达,故又有闽南金三角之称。此外,中国台湾管辖的金门县亦属于闽南。闽南地区为著名侨乡,漳、泉两地移民,又称河洛人,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和台湾河洛人的祖籍地。通行河洛语。西部毗邻闽西地方,与客家地区过渡,亦有客家话分布点,如:诏安县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云霄县、南靖县、平和县的部分地区,本地区的客家人亦有人移民到台湾。

闽北:指福建北部的闽江上游地区,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侧、戴云山脉西北侧。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南平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东靠宁德市、西对江西省上饶市和鹰潭市、南挨三明市、北临浙江省丽水市。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通行闽北语。

闽西:古代指福建最西端的州郡汀州,除龙岩城区和漳平外,其余各县均为客家住县,系客家四州之一,此地也为移民台湾、南洋、四川等地之客家祖籍地之一,以武平县刘光第、永定区吴伯雄等为代表。现代则指福建最西边的地市龙岩市。永定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

特产美食

编辑 语音

福州:寿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莆田: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水果当中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

漳州: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天宝香蕉、龙眼、平和蜜柚、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布袋戏等;

龙岩:连城地瓜干、连城白鹜鸭、连城兰花、龙岩花生、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菜干、河田鸡等;

泉州: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厦门: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南平:武夷岩茶(大红袍)、竹笋、香菇、莲子;

宁德:茶叶、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龙眼、油柰、无核柿、板栗等畅销海内外,宁德还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霞浦剑蛏等海珍品。

风景名胜

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2007年)、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2007年)、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泰宁风景名胜区(2011年)、泉州市清源山景区(2012年)、宁德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2012年)、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2013年)、福建省龙岩市古田旅游区(2015年)、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2015年)、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2021年)等10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色奇异秀丽。福建省是全国第二个每个设区市都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省份。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6)

福建省著名景点

城市

著名景点

福州

三坊七巷、鼓山涌泉寺、福州仓山旧领事馆区遗址、福州西湖、马尾船政学堂、福州熊猫世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石竹山、青云山

厦门

鼓浪屿、园林植物园、集美鳌园、海沧大桥旅游区、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胡里山炮台、厦门园林博览苑、同安影视城、翠丰温泉旅游区、青礁慈济祖宫、北辰山、方特梦幻王国、环岛路、中山路步行街、南普陀寺、厦门大学、台湾民俗村、五缘湾湿地公园、梵天寺、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灵玲国际马戏城

漳州

南靖土楼、东山岛、三平寺、马銮湾、火山地质公园、抽象画廊、云水谣、云洞岩、灵通岩、龙池岩

宁德

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屏湖、临水宫、嵛山岛

龙岩

古田会议会址、冠豸山、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汀州古城墙、汀州试院

泉州

五里桥、清源山老君岩、崇武古城、清净寺、洛阳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三明

桃源洞、天鹅洞、狐狸洞、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莆田

广化寺、南少林寺、湄洲岛、九龙谷、九鲤湖、莆田工艺美术城

南平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万木林及归宗岩风景区、和平古镇、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

旅游:福建最值得一去的6大景点,一个比一个美!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7)

鼓浪屿: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如果来到福建不来鼓浪屿游玩,真的是亏啊,不仅环境优美,这里的人们心里也美。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8)

武夷山:素有福建第一名山之称,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山中有一些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给山中带来一抹神秘而又庄重的色彩。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9)

宁德太姥山: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短短4句诗足以表达太姥山的巧夺天工,山中烟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游客流连忘返。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0)

桃源洞:因景区内有桃花涧而得名,学过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同学们一定知道,这里与世隔绝,环境优美,人们在这里生活无忧无虑,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1)

南靖土楼: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外形上来看,造型非常的别致,圆形房顶,给人带来一种弧度美,这里有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人们悠然自得。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2)

漳州南靖云水谣:古文化里留下来的结晶,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灵山碧水,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若与世隔绝,避开喧嚣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岂不快哉。

福建十种特色美食,每一种都让人垂涎欲滴,你吃过几种?

导语:美食具有千百种滋味,带给了人们千百种享受。而不同地域的美食又携带着特有的风土人情、口味风俗,带给每一个人不同、多彩的体验。以前的梦想是游遍全世界,去见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而现在却只想去每一座城市,品尝每一种特定地域的美食。下面就让小编介绍一下福建的几种美食吧!

福建特色美食:

1、面线糊传统泉州人的早餐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餐食便是面线糊。面线糊,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而成,清而不浊,糊而不烂。面线糊的配料中一般会放入油条(最佳搭档)、大小肠、虾仁、猪肝、鱿鱼、鸭心、豆腐、卤蛋、煎蛋、炸醋肉等配料,清甜爽滑,味道鲜美,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3)

2、肉粽:肉粽是泉州有名的小吃,油润不腻,光亮金黄,香甜可口,享誉海内外。用糯米淘浸加上猪油、酒、卤汁、酱油烧透之后,夹卤猪肉块、香菇、莲子、暇干,用竹叶包裹好煮烂,要趁热食用。泉州的大肉粽如果没有酱,就不好吃了,配上调好的酱汁,味道更甘美,粽香四溢。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4)

3、福州鱼丸:身为福建的省会,福州的鱼丸早已名声在外。只要在福州有时间逗留,没有人会愿意错过品尝福州手打鱼丸的机会。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是福州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鱼丸咬在嘴里筋道爽滑,荤而不腥。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5)

4、厦门沙茶面:来福建玩的话,首选一定是厦门了。作为福建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厦门的大街小巷都是大家争相拍照留念的地方,尤其是中山路和鼓浪屿。而厦门的沙茶面可以说是厦门最有名的特产小吃之一了。秉承了一贯的闽南口味,沙茶面咸鲜微甜,独特之处就在于沙茶酱,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吃辣口味的沙茶面。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6)

5、佛跳墙:有多少人和小编认为的一样,认为佛跳墙是广东名菜,原来我们被自己欺骗了这么多年,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乃是福州的首席名菜,座这道菜不仅用料多,达到18种,制作时间还很长。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7)

6、锅边糊:福建地区特色小吃,在福州地区叫鼎边糊,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高汤需是用蚬子、熟鱼干(一种咸鱼)、虾油烧成才正宗。根据个人喜好可再加入花蛤、鱿鱼、虾、罗汉肉等等。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8)

7、蚵仔煎:蚵仔煎是闽南话的读法,用普通话翻译就是海蛎煎。在福建福州、莆田、潮汕等城市蚵仔煎就是家常小吃,就跟我们家吃西红柿炒鸡蛋一样普遍。刚出锅的蚵仔煎外面口感香脆,内馅海蛎香滑,搭配着特制的酸甜萝卜片,堪称福建美食一绝。不仅如此,蚵仔煎中的海蛎还具有抗癌美容的功效,简直就是色香味用一应俱全。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19)

8、鼓浪屿馅饼:鼓浪屿是福建厦门重点文物,也是国家5A级景区,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去过,这里就不多做介绍。关于鼓浪屿馅饼估计了解过的人不多,鼓浪屿馅饼是福建厦门的特色糕点之一,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刚做好的馅饼色泽金黄、味香皮酥、小巧玲珑,不管是送人还是当茶点都是难得的佳品。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20)

9、豆花粉丝:豆花粉丝起源于福建省,作为一款美味无穷的传统小吃,主要由三大食材构成:南方豆花、粉丝和卤味。南方的豆花与北方的豆腐脑不同,豆腐脑入口即化,而豆花细嫩绵柔,两者皆是美味。豆花粉丝就是由豆花掺上粉丝,再加上自己搭配的卤味和佐料。它不仅质地滑嫩,营养丰富,富含高蛋白;而且味道鲜美,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21)

10、 四果汤:四果汤是福建泉州人们夏季消暑的重要饮品,每每到夏季街边就会有很多卖四果汤的小贩,也有些比较正规的会开个店面,夏天卖四果汤,冬天卖烧仙草之类的。到小店里点碗四果汤,吹吹空调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大好河山福建优酷(大好河山福建)(22)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几种福建特色美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呢?喜欢的话可以收藏哦,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