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遂宁大英(遂宁市大英县织密)(1)

土门垭村,位于大英县隆盛镇,地处遂宁市至大英县快速通道旁,在两座城半小时经济圈内。

5月18日上午,细雨绵绵,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土门垭村党总支书记彭俊松早早来到村上。去年,遂宁提出打造50个“美丽遂宁·宜居乡村”精品村,基本构建起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的乡村格局,土门垭村正是其中之一。彭俊松既是村上的干部,更是精品村建设的“监督员”。

去年以来,大英县委组织部大力实施乡村组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紧扣精品村建设培育先进村党组织,让乡村振兴更具“速度”;深化社区、小区、街区“三区共治”,构建“红色物业联盟”,有效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城乡基层治理更具“温度”,不断织密“大美大英”建设“组织网”。2021年度,在遂宁市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中大英县获全市第一。

乡村振兴遂宁大英(遂宁市大英县织密)(2)

彭俊松(左一)和村民一起喜收脆红李。

党建引领 打造美丽宜居精品村

土门垭村目前有3个大型农村聚居点,每个聚居点超过200户村民。为了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精品村建设、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彭俊松创新探索“院长 积分制”模式,秉持“我为大家服务一个月,大家为我服务一年”思路,聚居点的村民轮月当“院长”,院子里的事,大家说了算,让“小机制”推动“大治理”。

2021年,土门垭村荣获四川省5A级先进村党组织,“院长 积分制”模式收录为省市党建微改革案例。

村子要发展,把人留住是关键。

为此,村上组建了劳务公司,将因超龄无法外出务工、具有一定手艺的乡亲留下,加入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队伍中,收入与外出务工基本持平。

中药材是村里现有的特色支柱产业,遂宁市唯一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园核心区就在这里,目前发展有以枳壳、刺梨为代表的千余亩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

另一方面,对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村上让大家从“下地干活”转变为“下地务工”,从“农民”变“工人”。对于这部分村民,大多到中药枳壳产业园区工作,除了有基础的种植劳作收入,村民自己负责的区域,还将收到产量超出部分的25%利润分红,实现人人可就业、收入可增长。

“90后”的彭俊松,也把年轻人的思维和想法,通过“党建 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入结合起来,他和村上设计了4个动漫形象作为土门垭村的文化IP,制作出来后挂在对应的村民家门前。

“4个文化IP分别名为百大爷、牛二娃、刺梨子、冲壳子,灵感来源自土门垭村产业和村民的言行举止。”彭俊松介绍说,比如“冲壳子”的原型是村里种的中药枳壳,IP特点是喜欢“吹牛冲壳子”,办起事来是“嘴上功夫”。

“百大爷”是以老一辈为村上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原型,而“牛二娃”是以农耕牛为原型,两者代表勤劳和朴实。在彭俊松看来,要让乡亲们把门口挂着的“冲壳子”取掉,挂上“牛二娃”“百大爷”。

“征途漫漫,重担在身,唯有顺势而上,努力奋斗。”到村任职已快一年,展望未来,彭俊松心中土门垭村发展的蓝图已缓缓铺开——以打造中国中药康养第一乡为“核心”,以快捷通道和村上的全马跑道为“两线”,打造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区和康养度假区“三区”。

乡村振兴遂宁大英(遂宁市大英县织密)(3)

大英县土门垭村新貌。

设立“红色物业”治理“三无”小区

“因为房屋使用年限较长,年久失修,普遍存在房屋外墙老化、开裂、脱落,地面开裂、空鼓,下水道堵塞,用电线路及设备老化等现象。”5月18日,大英县水晶城小区,望着居民整洁的窗台前盛开的三角梅,谈起小区曾经的模样,大英县盐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琴感触很深。

大英县所辖“三无”小区、老旧院落多,“失管”“弃管”“难管”现象突出,一度成为制约城市基层治理的瓶颈和短板。

去年,大英县瞄准城区内“三无”小区基础差、环境差、稳定差、安全差等基层治理薄弱点、关键点,在盐井街道花园街社区创新探索“红色物业”小区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推动物业党建联建。

按照“街道党工委统筹 社区党组织联办 公司化运营”模式,成立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红色物业联盟”小区治理服务公司(即大英县和谐优居社区服务公司),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党委书记、职业经理人担任服务总管、网格员担任服务组长,为大英县“三无”小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物业公益服务。目前,已入驻“三无”小区21个,今年将扩面至60个。

“结合小区特点、需求以及物业管理现状,我们对小区进行分类,建立主动介入型、业务指导型、互促提升型‘三本台账’,确保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盐井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但宝说,城乡接合部小区、安置小区、“三无”小区等无治理主体的小区,“红色物业”公司主动入驻,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物业管理服务。

而单位自管小区、社会自管小区,“红色物业”公司为其提供物业服务技能培训等业务指导。物管小区,通过开展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大比拼”等方式,在“对标竞进”中进一步提升“红色物业”公司服务水平,推动现有物业服务企业规范运营。

城乡基层治理更具“温度”赋能美好生活

大英县和谐优居社区服务公司总经理李小东谈到,目前所有小区按照“一区一策”方式,制定物业收费标准,采取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商业服务项目、居民个性化增值服务、广告位租赁等方式增加公司收入,每年将盈余资金全部用于入驻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慰问帮扶、助学助医及开展小区文娱活动。

与此同时,“红色物业”公司规范化管理,提供门卫、监控等治理手段,保卫了小区安全,有效预防社会犯罪的发生;小区事务有人管、有人干,有效解决了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现实问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特别是面对疫情防控,摆脱了“无人管”的尴尬局面。花园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正文介绍,“红色物业”公司入驻小区后,12345政府热线等居民纠纷数量同比下降70%,老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小区管理秩序、环境卫生的优化,部分小区房价均增长10%以上,老百姓在经济收入上更是得了实惠。

除此之外,“红色物业”正在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主动提供便民服务。引导社区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理发美发等经营主体组建“居家服务超市”,采取统一定价、预约上门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便捷优惠服务。由“红色物业”联盟牵头成立“红色·小微管家”志愿服务团,在每个小区设置公益属性爱心驿站,定期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困难救助、文艺展演等惠民活动。

“红色物业”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作为“红色物业”入驻的首个小区水晶城小区居民、业委会主任杨勋富算得上“红色物业”从“无”到“有”的见证者。他说,“红色物业”真正实现了居民、自治组织、物业、社区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建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楼栋长等措施,赋予居民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居民意愿、物业管理建议意见等向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反映,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向“红色物业”公司反馈,“红色物业”公司研究后予以落实,实现居民事务不出小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

大英县委书记胡铭超表示,城乡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单一某部门、某行业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非常困难。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找准找实社会组织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突破口,不断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以更具“温度”的城乡基层治理赋能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实习生 杜筱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