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斯传说阿鲁纳(古波斯先知琐罗亚兹德)(1)

《古波斯先知:琐罗亚斯德其人》

宗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帝国文明的基础。每一个帝国都有自己的宗教文明。它的内部、外部交往,也都离不开宗教价值系统带来的政治归属性。

祆教是波斯人所信奉的宗教,由伊朗古代先知琐罗亚斯德创立,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根据其主要宗教仪礼特征,又称之为“拜火教”。“祆”是外来语,是唐代国人据其音而造的新字,以其俗事天神故。陈垣先生进一步解释:“不称天神而称祆教,明其为外国天神也。”所以“祆”是中国文化对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祆教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世界宗教史、文明史和古代伊朗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祆教对于世界诸大宗教及其周边各民族均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东西方文明交往十字路口的伊朗,祆教文化长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现代伊朗的地理范围,是世界史文明交往的一个典型范例。

祆教先知琐罗亚斯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作为教主,他的生平蒙上了浓厚的神话传奇色彩。帕拉维语文献记载了琐罗亚斯德降生的神话:琐罗亚斯德的灵光来自第六层天漫无边际的光源。它从群星闪烁的天空降落到弗拉希姆家的祭火台,然后又进入到已经怀孕的弗拉希姆妻子的腹中。后来,她生下了一个女孩,叫杜戈达娃。由于含神光而生,杜戈达娃出落得美貌不俗。由于妖魔的蛊惑和煽动,弗拉希姆将女儿杜戈达娃赶出了家。杜戈达娃流浪至斯皮塔曼部落,与酋长之子普鲁沙斯结为夫妇。琐罗亚斯德的灵魂原本生活在光明天国,守护神将其置入一株胡姆茎内,然后放在一棵参天大树的顶端。在天神指引下,杜戈达娃的丈夫从树上取下神圣的胡姆草,回家交由妻子收藏。琐罗亚斯德的躯体分子则是天神用水和植物配制而成,然后置入雨点中,降落在大地上,为地上的草木吸收。杜戈达娃家的牛群吃了含有琐罗亚斯德躯体分子的青草,乳房膨胀起来,产生了大量鲜美的牛奶。杜戈达娃把丈夫交给她的胡姆草捣烂,放到牛奶里一齐喝下。于是,琐罗亚斯德的灵魂、躯体分子,连同杜戈达娃身上原有的琐罗亚斯德的灵光合为一体。此后,杜戈达娃便孕育了伊朗的第一位先知琐罗亚斯德。

这位先知的出生更为神奇。琐罗亚斯德降生之后,便放声大笑。其笑声使环绕在他身旁的魔鬼纷纷抱头鼠窜。波斯人相信,每一个生物,其四周都有魔鬼环伺。

其实,这神话大抵是后世的捏造附会。如同中国古代开国帝王降生时都有红霞满室、电闪雷鸣一样,不过是将其神化而已。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其母梦白象而孕,左肋而生。刚生下来就连走七步,一步一朵莲花,时有双龙吐水,为其浴身。他还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比起释迦牟尼,琐罗亚斯德的出生传说逊色多了。但其经历和影响,也足以与释迦牟尼相媲美。

相传,琐罗亚斯德7岁时就开始学习接触祭司的职业。20岁时,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云游四方,参访离士,寻求真理。如同佛陀和基督一样,琐罗亚斯德也经过了一番苦修磨炼。他远离世人,独自住在一座山上,以山上的干酪和水果为食。在他成圣之前,魔鬼对他多方诱惑和试探。有时,在他的前胸插上一把剑;有时,把他的七窍灌满熔铅。但琐罗亚斯德均经受了这些考验,求道之心从未退缩。

在他30岁时的仲春时节,琐罗亚斯德终于得到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启示。那天黎明,虔诚的琐罗亚斯德去河边取水,以准备祭礼。在河边,他忽然看到了异象:一个身穿白衣、光芒四射的天神站在他的面前。这位天神带着琐罗亚斯德上升到天界,到了阿胡拉马兹达和其他天神面前。从他们那里,琐罗亚斯德接受了祆教的启示。自此以后,他作为祆教的先知开始传播祆教教义。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琐罗亚斯德不但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和信服,反而受到嘲笑和迫害。10年过去了,琐罗亚斯德只获得一个信徒,此人还是他的表亲。琐罗亚斯德不由向阿胡拉马兹达悲叹道:“奉行您的旨意固然是好,却使我在人群之间受尽磨难。”失望之余,琐罗亚斯德离开了故乡的人民,远游他方,追寻有缘的祆教信徒。最后,他终于在一位叫卡维·维斯塔斯帕的国王那里找到共鸣。国王对他的讲道大加赏识,连同王后都做了琐罗亚斯德的早期信徒,答应允许并协助他在该国传播祆教。这一年,琐罗亚斯德已42岁。

琐罗亚斯德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琐罗亚斯德一生结婚三次。原配夫人为他生了一子三女。第二位夫人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第三位夫人是卡维·维斯塔斯帕国王的重臣贾马斯帕的侄女。为了巩固他与王室的关系,扩大祆教的影响,琐罗亚斯德把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贾马斯帕。自此,祆教在朝野的影响越来越大,改信祆教的人也越来越多。

根据祆教传说,琐罗亚斯德与其第三夫人三次同房,其精液均射泄到地上。报信天使将精液的光芒和力量取走,交给江河女神阿娜希塔保管。教主的精液被保存在锡斯坦的卡扬塞湖里,由99999个善者的灵体负责守护。终审日到来前的第一个一千年末,一位名叫芭德的姑娘去湖中洗浴而受孕,其后生下第一位隐遁先知胡希达尔。终审日到来的第二个一千年末,一位叫贝赫芭德的姑娘到湖中洗浴受孕,生下第二位隐遁先知,叫胡希达尔·马赫。终审日到来前的最后一千年末,有位叫埃蕾达特·费兹丽的姑娘去湖中洗浴受孕,生下第三位也就是最后一位隐遁先知苏什扬特。这三个相隔千年而生的三兄弟就是继琐罗亚斯德之后的救世主,将领导善类战胜邪恶。

据说,琐罗亚斯德得享高寿,在一阵雷声中升天而去。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他的活动引起邻近国家的敌意,引发了一场维护各自信仰的战争。结果是琐罗亚斯德一方大获全胜。但此后,新旧信仰的冲突时有发生。琐罗亚斯德77岁那年,被一位仇视祆教的祭司刺死。无论如何,琐罗亚斯德在后人眼中是位超凡脱俗的神话人物。要廓清其本来面目,在有限的资料条件下,难度颇大。

虽然琐罗亚斯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由于对他的记载传说多于史实,考其生活年代和地点,难下定论,至今依然争论不休。自古以来,关于琐罗亚斯德生存的年代有许多说法。苏格拉底的学生阿西比亚底斯认为,琐罗亚斯德生于柏拉图以前6000年。他的根据是,世界每6000年为一个循环,琐罗亚斯德与柏拉图同为二元论者,也应该相距6000年。尽管此说荒唐无稽,但由于祆教经典也采此说,所以影响很大。这一时期大大早于印欧语系共同体瓦解的公元前4至前3世纪。作为伊朗雅利安人的先知,绝不可能生活在那个时代。另一说认为琐罗亚斯德生活在亚历山大前285年的公元前6世纪。它是根据波斯传说和巴比伦编年史材料提出来的。根据这一传说,居鲁士接受了琐罗亚斯德的教义,在境内广为传播,并与异教徒作战。这与祆教经典《阿维斯陀》中琐罗亚斯德的保护人卡维·维斯塔斯帕的事迹特别相近。而大流士的父亲也叫维斯塔斯帕。于是就把《阿维斯陀》中的国王与大流士之父想象成一个人。根据巴比伦史,居鲁士攻占巴比伦在公元前540年。如果把这一年看作他接受祆教并开始与异教徒作战之始,那琐罗亚斯德当时应在30岁左右。由此前移30年即公元前570年,就成了琐罗亚斯德的诞辰之年。此说也得到不少学者的赞成,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清楚,此说也显得颇为牵强。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琐罗亚斯德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但祆教学者鲍爱丝认为应定在公元前1400~前1200年之间。学者们公认,祆教经典《阿维斯陀》中的最古老的《伽泰》部分是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吟诵的布道歌。鲍爱丝据此指出,琐罗亚斯德作《伽泰》所用的语言是伊朗东部的古老方言,其古老程度相当于印度的《梨俱吠陀》。而《梨俱吠陀》是公元前1500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所以,琐罗亚斯德的出世不会早于公元前1500年。

丹麦学者克里斯藤森根据米坦尼文献指出,公元前14世纪生活在土耳其境内的居民是印度—伊朗雅利安人,而非纯伊朗雅利安人。米坦尼诸王信奉的是上述时期的神,是为祆教当时尚未传入该地的明证。他又根据语言学材料和米底部落已于公元前9世纪中叶在伊朗高原定居的信史材料,推断琐罗亚斯德生平的下限应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因为这时祆教已经形成,其经典在东伊朗地区流传多时了。从《伽泰》颂诗的内容看,琐罗亚斯德的出生年代反映了社会上出现了势不两立的两个宗教派别的斗争。他的出世、创教构成了东伊朗部落宗教时代初期即公元前1100年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所以,其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1100年左右。

琐罗亚斯德的出生地点和他的生卒年代一样扑朔迷离。根据传统的帕拉维文宗教文献记载,雅利安人的原住地“埃朗维杰”位于阿塞拜疆。据此,视阿塞拜疆为其出生地。按宗教的传统说法,琐罗亚斯德生于阿塞拜疆,20岁时开始隐世遁居,探求真理。30岁时,接受启示,开始传道。由于受到当地顽固势力的反对,琐罗亚斯德的最初传教不顺利,就外出到东伊朗的巴尔赫地区,在那里获得初步成功。77岁时,在宗教冲突中不幸殉难。但是,从语言学材料和《伽泰》颂诗的内容推断,琐罗亚斯德的出生应在伊朗东部。因为先知所使用的语言是伊朗东部方言。《伽泰》颂诗和《阿维斯陀》后面部分中提到的名山大川、部落战争和宗教活动,地理位置和范围大都在伊朗东部地区,尤其是锡斯坦一带。琐罗亚斯德的精液就保存在锡斯坦境内的卡扬塞湖,由众多善灵守护。所以,琐罗亚斯德出生地“东部说”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

还琐罗亚斯德之本来面目,主要依靠语言学材料。自文字产生,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语言文字就成了人类足迹最可靠的记载。语言文字是人类一项伟大的文明成就,是文明得以保存发展、流传的决定性因素。它是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往的传播工具和思维手段,在不同文明主体的交往中,语言文字本身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的逐渐走向消亡,有的传播渐广。语言文字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其自身也经历着相应的变化,并成为某种文明的象征。某一种语言文字的应用都有个大致相应的地域范围,成为特定文明圈的通用语言。正是根据语言文字在文明交往中的具体变化,学者们才能对祆教的初创拨开神话的迷雾,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文章摘自《波斯帝国》(作者:于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