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想以改变备课方式为切入点,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导学案的使用流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导学案的使用流程(导学案的编制与操作流程)

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一、总体思想

以改变备课方式为切入点,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导学”概念

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改善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预期水平和注意状况,以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等调节活动适应教师的教学内容。我们把这种工具和材料称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等文本信息,通过撷取网络远教资源,集体备课,汇集学科教师群体智慧设计而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学习方案”。编制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尤其是课代表参与。

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纸张要求统一。

(二)格式要求。

第一行:课题、课型、日期;

第二行:**年级**科目 编写人:*** 审定:***(备课组长签字);

注:以上两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灵活改动。

(三)知识问题化。

所谓知识问题化即把要讲授的知识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问题层次化。

所谓问题层次化即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不是多么难,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也就是修好一步步的台阶,搭好一个个的扶手,这样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问题简单化。

所谓问题简单化就是对于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尽量把难点分散,化为多个小问题,使难度降低,切忌问题一出就难道一片,这样就使预习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在课改初期,尤其是理科的学案,问题最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以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尽量不用带“?”号的问题。

(六)避免重复化。

所谓避免重复化就是忌讳问题的答案能够在前面或后面找到,这样的问题设计是失败的,是没有思维含量的,是没有价值的。

四、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五、导案编写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1—3个为宜 ,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公式、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培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挖掘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学习重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旨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如课前检测;

同时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初、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四)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都是对学生自学的重要指导。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情境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往往是用一课时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情境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以教材为主要预习材料,更适用于文科。)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发现了……等等。 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化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科学教材、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初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要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单元论坛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紧扣目标,面向全体。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1)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可以适当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2)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考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六、学案的评价原则

1.学习目标明确,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解读简洁明了。

2.时间的预计合理,课堂预设充分。

3.问题设计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质疑抗辩,课堂容量大。

4.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引学,主动学习;以导激趣,学生乐学;以导引思,主动探究;以导引练,创新实践;以导达标,实现高效。

5.让60%的学生通过自学学会A、B层基础类知识,70%的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C层知识技能,有能力完成D层拓展。

导学案的编写——备课

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梳理后交给包科领导,包科领导签字后印刷。具体流程为:集体研讨——分工主备——讨论定稿——审核印制——个人复备。

一、个人备课。

1.备内容。结合教材把已印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反复拆合、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2.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

3.备标准。按照课堂评价标准备课。

二、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集体备课的安排。每教研组每小周自行确定半天的集备时间,教研组全体老师在本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带已准备好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负责主持,学科主任要参与指导。

2.集体备课的内容。

(1)研讨教学内容。研讨下一教学周的教学内容,按备课时间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自己对导学案的设计、题目选编内容、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法。其它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交文印室印刷,预习展示课上交给学生。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再下一教学周的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老师,领到任务的老师在下一教学周里根据领到的课题,编写导学案,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准备。

三、备课需要关注的十大要素:

1.知识。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难点、要点、结合点、导入、延伸、长度、宽度、密度、骨架突显血肉丰满。

2.解读。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现实的结合、意义、价值、作用,剖析、论证、解说。

3.规律。总结、归纳、寻觅内在本质,挖掘其特征、特点、特色,把握其必然性、普遍性。

4.方法。掌握其结构、切入点、步骤、原理、技巧,变无形有形化,抽象具体化,虚幻感知化。

5.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实例、标本、模型、实物、热点、焦点、社会现象、人生体验来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6.生成。下水作文、现身说法、感悟体会、创作发明、拓展延伸、手工制作、图案设计、心灵感召、人格魅力。

7.预设。开放课堂,信息倍增,学生主人地位。个性展现精彩,课堂的不可预定性,非常规性增加,教师需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科目特性预设可能出现的现象。尽多设计方案,才能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有效驾驭课堂。机动、灵活、有的放矢。

8.点评。生动、适时、精彩的点评是教师的课堂点睛之笔,唤醒、激励、鼓励学生,起到催化剂、兴奋助力的作用。教师要从知识、方法、技巧、能力态度、情感上准备课堂用语,为课堂生动,学生精彩助一臂之力。

9.亮点。组织、引导、调控课堂,其中最大的效能就是本节课的亮点呈现,高潮迭起,这样才能激发兴趣,精、气、神焕发,达到欢乐课堂,艺术享受,良性循环,乐此不疲。

10.情感。激情万丈,神采奕奕,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内心世界,音容笑貌,身体语言,爱憎分明。丰富动人的情感能够鼓舞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教师要以自己的示范来启迪、锻炼学生,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位、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根深叶茂,与时俱进,丰富多彩。

附:铜都双语集体备课方案

一、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课案、导学稿形成的实效性、时效性

(一)落实学科长“三定”备课责任制

1.同级同科两人以上建立学科组,必须开展学科长负责下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备课人)集体备课活动。学科长是学科组科任教师备课的召集人、责任人,负责全面落实备课日常化、真切化、生活化。

2.集体备课必须遵循“自备——互研——再备”的备课流程。①自备:学科长就近期教学内容提前向本组老师布置课案设计任务,各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按校本科研文本之规定的课案形成要求,独立自主地形成个性化课案设计。课案要求备出深度,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要求备出梯度,把难度大的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要求备出新意,能够使学生获取新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能力。②互研:集体备课时,学科长首先检查本组教师课案撰写情况,及时签字确认;听取本组教师对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教师导学行动、学生学习预设及期望、板书设计、训练设计等信息。③再备:在教师充分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学科长本着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原则,共同确定课时实施方案,最后达成师生共用导学稿编制的“六个统一”:统一课时划分、统一课时学习目标、统一导学流程、统一导学策略(自学指导、互动方案、展示方案)、统一当堂反馈、统一日日清检测,最后由一个教师执笔(打印)形成符合校本科研文本之规定的师生共用日导学稿。

(二)建立课案、导学稿三级督查制

1.所有任课者必须人人备课,凡课表上规定的科目都必须撰写课案。除音、体、美学科,小学低年级学科,其它学科均要求编写导学稿。学科长负责本组教师课案形成审查签字,统一形成的日导学稿须经学科长签字方可印制,课案与导学稿分夹在课案夹内,一月一整理,一学期一装订,每节课必须带夹上课。

2.督学室干事每日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开展、课案形成、导学稿编制、导学稿发放,五种课型的运用,进行日查并逐日记载;

校级学科质控组成员将分科进入各组进行教学视导,参与学科组集体备课,全面督查集体备课的效度,严把课案、导学稿质量关并作出文字评价,深入课堂全程关注导学稿在操作中的实效性,并给予实质性文字评价。

导学案的使用与要求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基本要求,格式大致统一,做到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储备、小组任务、典型例题、时间安排、课堂检测等内容要考虑到梯度性,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做到“提优扶弱”。

一、总体要求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导学案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二、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三、对教师的要求

1.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3.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四、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引领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学法指导,点破重难点,师生共同参与预习。

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必要时组织小组长分层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进行单元论坛: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梳理归纳、积累。

五、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参考资料,建立“知识超市”给学生以知识参照和方法指导。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并按大单元整合后的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课堂效率。

六、导学案上课流程

1.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及环节;

2.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预习疑难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做好展示准备);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师生学习点拨、质疑点评);

5.穿插巩固(小组成员帮扶互助,补充完善学案);

达标测评(对当堂知识采取不同形式检测,落实目标)。

导学案解读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

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出示导学案,说明)

1.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2.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台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 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4)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5)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