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的妃子(长孙皇后)生育了嫡长子。因为在太极宫承乾殿出生,唐高祖李渊为嫡孙亲自赐名叫李承乾(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如果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李承乾就是生在罗马的人。一岁就被封恒山王,五岁迁封中山王,八岁那年老爹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登上皇位,于是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大唐帝国的接班人,开始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之旅。

李承乾从小就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幼年随大儒陆德明与孔颖达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得到老师的赞扬,而且性格仁和孝顺,颇得朝臣的支持。

而唐太宗对培养太子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了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作为老师。12岁就让他参与政事,有意识地锻炼承乾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可以说作为太子,李承乾的地位稳如泰山。

心慕突厥豢养娈童 心慕突厥豢养娈童(1)

那么李承乾是怎么一步步作死,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的呢?

无心纳谏,朝臣离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进入了叛逆期。此时的李世民为了培养东宫太子的班底,给他塞了一堆重臣辅佐。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谁?房玄龄、魏征、于志宁、孔颖达。俗话说“人以类聚”,看看著名喷子魏征就知道这几个是什么人了。

叛逆期的太子遇上老古董魏征等人,于是一场不良少年与传统卫道士的战争开始了。李承乾想盖房子,于志宁批评他贪图奢华;和小宦官玩玩游戏,又上疏批评他像亡国的秦二世。孔颖达就更是占着大儒身份,处处对太子的作为批评指责,简直堪比现在的“键盘侠”。

然而,对于处在叛逆期的人来说,你越是说教,他就越是叛逆。后来甚至发展到暗中派刺客刺杀老师于志宁的地步。李承乾的这些作为使得他与自己的老师们离心离德,也让朝臣给他贴上不肯纳谏的标签。

心慕突厥,百姓离心

也许每个男儿都有一个侠客梦,作为大唐太子李承乾的梦想却与众不同。他向往的是突厥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堂堂太子不仅爱说突厥语、穿突厥服饰,竟然无聊到纠集逃犯跟着自己去偷盗民间的牛马,其后亲自烹煮,像突厥人一样宰羊吃肉,不亦乐乎。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李承乾感慨:“我一旦拥有天下,当亲率数万骑兵狩猎于金城西面,然后解开头发做突厥人,听从李思摩(突厥可汗)的指挥,也算的得偿所愿了”。 

“玄武门之变”不久,突厥颉利可汗乘李世民才登基,根基未稳,亲率突厥大军直扑长安,兵临渭水,迫使李世民在便桥订下盟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便桥之盟”,被李世民称是耻辱。如今好不容易打败突厥,贵为大唐储君李承乾竟然想做手下败将的臣子,简直就是把他老爹李世民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豢养娈童,父子离心

好色是男人的通病,堂堂太子也不例外,不过他玩得有点反人类。李承乾喜爱的是一名男童,李承乾,给他取名“称心”与他“同卧起”。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豢养娈童这种事在一般人家并不稀奇。但是,发生在大唐皇室就不一样,唐太宗一怒之下,下令处死了称心,希望李承乾能改过自新。

可惜李世民的苦心终究没有得到太子的理解,李承乾悲痛之下一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还在宫中为称心立碑祭奠,公然违抗太宗的命令,导致父子离心。

谋刺兄弟,起兵谋反

即使李承乾胡闹至此,李世民还是没有准备废掉太子。然而,李承乾又作了一回大死。因为妒忌魏王李泰受宠,怕魏王威胁到自己的太子地位,在预谋刺杀李泰不成后,与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被人告发而失败。

心慕突厥豢养娈童 心慕突厥豢养娈童(2)

最终李承乾被流放黔州,贞观十七年,李承乾去世,李世民特意罢朝,并以国公之礼给他下葬。

可以说,李承乾是把手里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导致了自身的悲剧。

心慕突厥豢养娈童 心慕突厥豢养娈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