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让探究活动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让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科学课堂的路标,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科学课的探究活动(科学课如何探究)

科学课的探究活动

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让探究活动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让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科学课堂的路标,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在《声音的产生》这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分为两个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经历科学有规律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探究真理的成就感。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课前我精心准备小组活动时需要的实验器材,另一方面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的补充拓展资料,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来感受、探究声音的产生。在整节课中,让学生经历质疑思考—合作探究—拓展运用三个循序渐进的重要进阶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四年级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直观感受,但对声音的思考并不深入,也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声音中的奥秘。因此,在情境导入时,我让学生欣赏美妙的演奏会,从熟悉的乐器场景出发,从听觉上激起思考,从视觉上拓展对产生声音物体多样性的认识,从而引起对声音的质疑提问,对产生不同美妙声音的乐器引发兴趣,激起探究愿望。但在欣赏完演奏会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并不全面,当我问:“对于这样美妙的声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时,并没有学生迅速举手,是否应该追问一句“看到这么多的乐器你有什么感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个科学实践过程分为两个科学探索活动:第一个活动主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物体产生声音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做实验的设备选用的是橡皮筋和小钢尺,考虑到为后面制作乐器提供理论支撑,所以选择了一个软物体和一个硬物体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方法,观察体会声音产生的现象。但在此环节中学生虽然经历了声音产生的整个过程,但没有产生对声音的制作的思考。这在后面小结与拓展中没有反馈出来,因此在探究活动中还需要优化教师的引导。是否可以增加多个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最后得出结论?第二个活动就是用科学的实验证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建立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学生身边熟悉的声音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科学服务于生活。最后我用一段吉他独奏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学以致用,又引出了对下节课内容的思考。

这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思考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构思,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一是在情境导入部分,适时添加课前学生对声音的思考,让学生在课前纸条上写出对于声音想提出哪些问题,将导入环节展示在屏幕上,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是探究活动结束后,适当提出为什么用橡皮筋和小钢尺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他材质的物体,声音的产生方法一样吗?也为后续相关声音的学习做好思维铺垫。

三是在应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声音举例时,举例可以用音频播放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声音的研究兴趣,尤其是课后学生可以把针对自己想要研究却无从下手的生活实例拿到课堂上来研究。

如果想让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还需要教师更多次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实践后再改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不断提高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探究能力,这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29日第7版

作者:雷 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