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被视为国民经济毛细血管的个体经济活跃了起来。从商下海,成为风潮。
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以商业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成为见证时代的荧幕流光。
小渔总结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部,推荐给大家。
《雅马哈鱼档》:
个体户登上大荧幕
1984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雅马哈鱼档》,是改革开放后内地第一部以个体经济为题材的电影。影片突破性地让个体户的故事作为主线,广州城内的市井商贩成为主角。
男主人公阿龙有被拘留的历史。为了生计,他走上开档卖鱼之路,在与海仔、珠珠等人一起经营鱼档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和转变。
影片用纪实片的叙事手法,向人们生动地讲述了广州个体户如何靠自己的双手走向富裕的过程,展现了个体商业发展的新潮流,以至于当时有内陆观众感叹:“广州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不仅享誉国内,《雅马哈鱼档》还走出国门,在1984年柏林电影节展映中受到好评,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浪潮的生动例证。
《商界》:
率先引入“商战”概念
1989年,广州电视台出品了由姚柱林、杨澄壁编剧,成浩、袁军执导的12集电视连续剧《商界》。在策划之初,创作者们就打定主意,要将“商战”的概念引入作品中,呈现商业社会大浪淘沙的残酷一面。
剧中人物众多,矛盾错综复杂,涉及三家公司和一家银行。最终,有人被迫辞职,有人遭到处分,还有人畏罪自杀……主人公廖祖泉也与昔日好友张汉池对簿公堂,虽然他最终赢了官司,并引进港资建起自己梦想中的大酒店,但爱人却心灰意冷远走美国……
《商界》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每个角色的自身行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也没有绝对的赢家,呈现了一场真实残酷的商战。
该剧一经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浪,并获得1990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0年5月,中央电视台将该剧送往苏联播放。
《情满珠江》:
聚焦民营经济深层次发展
1994年,由王进、袁世纪导演,左翎、巍子主演的电视剧《情满珠江》播出。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意味的大制作,剧集以南方某电风扇厂从乡镇小厂发展成国际集团为蓝本,全景式地描绘了广东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画卷。
故事主人公是四个回城知青——梁淑贞、林必成、张越美和谭蓉。他们在改革大潮中各显身手,有成功也有失败,经历过利欲熏心的算计,也有大智大勇的谋略,更有恩重如山的情义。最终,勤奋又善良的梁淑贞脱颖而出,成为商界女强人。
《情满珠江》在国内开创了公开“招标”征选剧本的先河,主创人员多次在民营经济重镇顺德实行“圈地撒网”式采风。该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东媒体曾用“4亿人追看《情满珠江》”为标题来报道当时盛况。片中“下海”“跳槽”等新鲜词汇,也成为当时国内民众津津乐道的时髦用语。
《大宅门》:
回望传统儒商精神
2001年,一部以中华老字号同仁堂为原型,讲述百年老店百草厅两代商人传奇故事的电视剧《大宅门》横空出世,引发现象级收视浪潮和口碑好评。
之后,《白银谷》《大染坊》《大清徽商》《乔家大院》《闯关东》《走西口》等一系列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商业题材影视剧蔚为风潮,成为国产商业题材影视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一脉。
戏骨云集是《大宅门》的一大特色,斯琴高娃、陈宝国、蒋雯丽、 张丰毅、于荣光、刘佩琦、张艺谋、姜文等大腕纷纷献技。值得一提的是,担任编剧兼导演的郭宝昌,在真实生活中就是同仁堂掌门人乐镜宇的养子,因此剧中人物多有现实原型。
故事讲述了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白家一族从宫中御医转变为名满天下的大药堂掌舵者的曲折故事。该剧展现了诚信明理、家国大义的儒商精神,主角白七爷在乱世中仍旧坚守“以德经商,以商济世”的信条,令人印象深刻。
《大江大河》:
反思与总结40年来路
2018年,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获得口碑和收视双赢,成为“剧王”。剧中,王凯饰演的宋运辉和杨烁饰演的雷东宝在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浪潮中奋力拼搏,个体经济从业者杨巡(董子健饰)则从卖馒头起家,在商海一路摸爬滚打艰难前行。
“油嘴滑舌、小心思很多”的小货郎杨巡一角起初不甚讨喜,但也因为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被观众称为“打不倒的男人”。扮演者董子健认为,这样的杨巡才是个体户的真实代言人:“他身上的缺点、优点,我都希望展现给大家。他想让弟弟、妹妹上好的学校、好好学习,完成他没有完成的愿望;他想让妈妈住上新房子;他想让爱人跟着他有肉吃……他宁愿舍弃自己的一些愿望,也希望让身边的人过得幸福。”
或许,这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商人的真实心态。最终,“总是被打倒、被骗,却又总是能站起来”的商人杨巡获得了广泛认可,被年轻观众视为“人生赢家”。
编辑:慧玲
本塘原创,抄袭必究,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