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兵平定南越后,出兵闽越,在福建设置闽中郡。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1)

公元207年,东汉在福建设立建安郡。

公元282年,西晋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2)

陈朝永定时,陈武帝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在今福州。

唐朝时,福建属江南道。公元711年,唐睿宗设闽州都督府。公元725年,唐玄宗将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

公元733年,唐玄宗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3)

福建自古以来战乱较少,境内相对和平,较少受到兵乱冲击,自古以来就利于世家大族的繁衍和崛起。福建境内从西晋士人衣冠南渡后,大批中原士族避难来此定居,逐渐繁衍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开闽王氏: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朝时,王姓各支向各地迁播。五代时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是福建王姓的开山始祖,史称开闽王氏。

闽中林氏:比干的遗腹子林坚,是林姓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取胜,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世的,周武王以林赐姓,拜为大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中原动荡,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南方迁移。

林氏的主要郡望有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主要堂号有南安堂、晋安堂、下邳堂、济南堂、西河堂、九龙堂、九牧堂。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4)

闽中黄氏:黄国被楚国所灭后,族人以国为姓,部分族人开始南迁。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

黄氏的主要郡望有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

闽中陈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克纣灭商,大封诸侯,封舜帝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定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西晋末年,中原动荡,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福建,到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

唐朝初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5)

闽中郑氏:西周时,周宣王之弟姬友受封建立郑国。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中原人口不断向南迁徙。

晋永嘉元年,南迁始祖郑庠,曾任吴国车骑长史、平难将军,后出任东安太守,镇守丹阳。郑庠次子郑昭为东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率兵入闽,称入闽始祖。至唐末,中原再次出现南下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闽中詹氏:先秦时期,詹姓主要活动在河南、陕西一带。西晋朝永嘉年间,五胡乱华,中原地区汉人越过长江,大批南迁,进入南方各地。东晋末,詹姓已抵福建地区。随着动乱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氏族人,其在南方奠基极早,也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名门著姓之一。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6)

闽中邱氏:邱姓一般认为是由丘姓避讳而来。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孔丘名讳,有丘氏改为邱氏。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汉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居吴兴,在南北朝时形成了吴兴丘姓望族,丘姓主体已经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隋唐五代时,丘姓分布于浙江、河南、山西、安徽、四川、福建等地。

唐朝初年,跟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河南固始县58姓士兵之一丘安道入闽后落户于漳州。清朝时,福建的丘姓遵从皇帝圣旨,统一改为邱姓。邱姓主要郡望有扶风郡、吴兴郡、河南郡。 邱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吴兴堂、河南堂、天水堂、文庄堂、可继堂、碧落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7)

闽中何氏:发源于安徽的姬姓何氏世居庐江郡,子孙繁衍,遂成望族。汉晋时期,何姓已分布于长江南北的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东汉时何姓已经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翻越南岭进入广东。唐朝时第二次中原移民南迁,何姓大批进入江西、浙江和福建,何氏遂成为福建的望族。何氏的主要郡望有庐江郡、陈郡、东海郡、郫县、扶风郡、丹阳郡、齐郡等。主要堂号有水部堂、四友堂、忠孝堂和庐江堂。

闽中胡氏:公元前763年,郑国恃强攻灭胡国,胡国子孙仍以国号为氏,向四周迁移。迁入甘肃省境内的一支,在东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晋末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渡江南迁,胡氏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

胡氏的主要郡望有安定郡、淮阳郡、新蔡郡、洛阳郡、义阳郡、庐陵郡、弋阳郡、定城郡。胡氏的主要堂号为安定堂、三恪堂、淮阳堂、新蔡堂、洛阳堂、义阳堂、弋阳堂、定城堂、庐陵堂、澹安堂、绩溪堂。

古代十大望族排名 古代福建的十大望族详解(8)

闽中连氏: 连氏的望族居上党郡,后不断南迁,自唐代以后,连氏在福建已是大姓。连姓的主要郡望为上党郡、东海郡、齐郡。连氏的主要堂号有清冻堂瞻依堂、上党堂、武功堂。其中瞻依堂仍存在于今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江都寨连氏祖祠。

福建的世家大族有很多是从中原迁移而来。尤其是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士人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八姓入闽后先在闽北地区及晋安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形成了世家大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