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六(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六)(1)

赏析:主席的诗词,往往都透着直冲云霄的豪气概和无与伦比的豪情,这首七律第三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大家熟知的千古名句,曾激励着无数劳动大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具体到这首七律,诗人用4句56个字,通过“忆往、抚今”两个层次,记述了回到故乡时的真情实感。

上半段2句记述对故乡韶山革命历史的回顾,描绘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红旗漫卷斗志昂”的革命态势图;下半段2通过对人民喜获丰收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稻菽飘香,安静闲适”的丰收富足图。赞颂了劳苦大众通过艰苦卓绝斗争取得的成就,歌颂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风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927年诗人最后一次离开家乡至今已是三十二年了,多少年来对故乡神驰梦绕的怀念,今日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的感叹,也由此引出对三十二年前故乡情景的追忆。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三十二年前白色恐怖笼罩的故乡日月无光,敌人黑手高举的霸主皮鞭把“黑云压城”形势描写的淋漓尽致。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与反革命进行着殊死搏斗。一个“卷”字把党领导下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凸显了出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不仅在本诗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教育启迪着我们后来人: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时代。在艰难困苦面前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个“换”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革命人民通过牺牲和奋斗推动社会发展“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壮举。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诗人回到故乡,追忆过往革命岁月,农奴“红旗漫卷”斗志昂扬,反动派“黑手高悬”形势严酷,通过艰苦做绝改天换地的斗争,自然引出眼前一派“稻菽千重浪,英雄下夕烟”的丰收闲适的图景。诗人通过对故乡韶山一地风光的歌颂,扩展到对整个国家现实景象的歌颂,从个别到一般,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t

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六(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六)(2)

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六(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