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展示不同时期的铁路制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从“军装款”到“国际范儿”,从传统色调到“百花齐放”,70年来,铁路制服经历了多次变革,在一次次的变革中,无论是款式的变化还是色彩的增加,或是细节的处理,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和铁路服务理念不断改善的缩影。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原铁道部规定铁路职工穿着统一制服。这套蓝色细帆布制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职工较早的一套制服。为了体现出铁路运输半军事化的性质,制服采用了军装样式。70岁“高龄”的它,在当年可是流行“爆款”。
1984年原铁道部对制服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以西服样式为基础加以改制。春秋服为灰蓝色纯涤纶面料,单排扣西装设计,袖口的两条绿色条边,代表了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冬装制服为藏蓝色华达呢面料,猎装样式,双排铜扣是当时最流行的设计,庄严的铁路蓝成为那个时代职业的象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铁路制服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变化,诞生了这款单排双扣简约设计的深卡其色春秋装制服,这也是铁路制服历史上唯一一款浅色系制服。
1995年铁路制服增加了职务标志—领花、帽徽、肩章板及领带。不同工种、不同职务的人员均有区别,此后,铁路制服又历经了98式、2002式、2006式三次小改款。这套“06式”制服延续了铁路以往西装、肩章、领花、藏青蓝的特点,朴实无华的表现出铁路人沉稳干练、无私奉献的品格。至此,铁路制服从“军装款”走向了“国际范儿”,时代感越来越强。
2004年,青京(青岛-北京)特快列车女子包乘组拥有了这款专门为其设计的蓝色制服,英姿飒爽,不失温柔娴静。体现了包乘组成员对旅客大海般的深情。
进入高铁时代,列车工作人员的从业服装迎来了一次“百花齐放”的变革,全国各个铁路局根据当地实际设计独具特色的制服。值得关注的是,铁路系统各单位打造的服务品牌成为特色制服设计的重要参考。
1999年6月青岛客运段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申请,2000年9月成功注册“全国首件旅客列车服务商标”——“海之情”,成为拥有注册商标的“中国第一个旅客列车服务品牌”。其前身正是1949年11月15日开行的青京列车。为了提高“海之情”列车服务品质,先后设计10余套高铁乘务服装。
这是2011年款“海之情”高铁品牌服,紫色沉稳内敛,诠释了“海之情”乘务人员优雅的气质。袖口的如意,腰身的设计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海之情”温馨待客、愿君如意的服务品质。改进后的袖口的CRH标志和胸前的银线,更展示了“海之情”明丽的形象和高品质的服务。
这是另一款被誉为“国色天香”的“海之情”高铁品牌常服。玫红色展现着女性的气质,领口的牡丹与沉静的色调相得益彰,大气端庄。
为了给周末、节假日期间出行乘车的旅客带去更加轻松的乘车体验,青岛客运段还相继推出了多款节日装。
节日夏装,用“海之情”元素的浅蓝色为主色调搭配白色,就像大海与浪花,象征着青客人的博大胸怀和淳朴善良。
春秋夏装更是在此进行了改良,分体式改为连衣裙设计,简单、大气又不失温文尔雅,更好的展示了“海之情”乘务员的优美身姿。
2017年的节日装,以灰色为主色调,搭配正红色,制服的领花上印制了“海之情”的标志,象征着海之情服务人员积极乐观、活泼热情,传承着“海之情”的品牌理念。
2015年,铁路统一制服诞生,秉承了以往铁路制服的设计理念,融入了航空制服的特点,选用纯色的浅灰色系,简约、大方的设计,展示了铁路职工良好的形象
男装的设计取消了肩章等,细小的设计改动,消除了因制服带来的距离感,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