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黄忠是一员猛将。但是在早期默默无闻,没什么名气,以至于后来刘备封赏众人时,诸葛亮对黄忠的评价是“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而令便令同列。”在黄忠受封为后将军时,关羽不服气的质疑“大丈夫终不肯与老兵同列”。

可见黄忠这个人在早年的确也仅仅是小有名气,在当地还罩得住,别说全国范围就是全荆州就不行了。

黄忠说过最霸气的话(黄忠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早晚必能成功)(1)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黄忠这样一员猛将被埋没了二三十年呢?个人认为有五个原因。

家庭因素

黄忠这个人家庭不幸,促使他无意于功名利禄,意志消沉。早年没有子嗣,还不容易年到中年,他老婆有喜了。可惜他老婆最后难产死了,所幸留下了个大胖小子。

不过中年丧妻对黄忠刺激很大。我们后来根本看不到说黄忠后来续弦的记载,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黄忠与他的妻子很恩爱,以至于后来不续弦。

原本父子相依为命也还不错。可惜不幸再次降临,他的儿子黄叙后来病死了。黄忠一下子就成为了一个孤苦老人,后来就一直郁郁寡欢。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遇沉沉不语之士,切莫输心”就是说平时遇到那种不爱表露心思的人,千万不要与其推心置腹。现在的黄忠就是这样一副沉默不语、郁郁寡欢的样子。作为黄忠的领导,怎么愿意提拔这样的人?

官场艰难

上面说到黄忠平时的表现让领导不愿意提拔。这是一个方面。但是事实上也得不到提拔。

虽然刘表是荆州的州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荆州的很多事务尤其是军事都是掌控在蔡瑁手中。蔡瑁在史书上是个小人。曹丕对他的评价是:

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国有此二事,欲求不亡者,不可得也。袁绍亡于郭图、审配,刘表昏于蔡瑁、张允。

要知道荆州是在蔡瑁的操作下,向曹操军投降了,而曹操的儿子还是这么评价他。可见蔡瑁这个人品行真的有问题。

黄忠说过最霸气的话(黄忠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早晚必能成功)(2)

其实蔡瑁早年还是一个奋发有为的人,属于一个铁杆鹰派。但是到了中年后,蔡瑁的政治立场变了,我们可以从生理学上认为其早年精力旺盛,后来情绪淡下来了。

当然最主要原因就是夺权,他希望刘表死后,荆州由蔡氏做主。

人到中年的蔡瑁与黄忠的上司刘磬有着巨大的冲突。史书上记载:

刘磬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等诸县,忠从之。

因此这个时候,蔡瑁一心为了夺权搞内部斗争,所以主张“持盈守成”,刘磬与黄忠选择“高涨远拓”,这两种观点是水火不容。

刘表晚年,手下文武也是因为继承人分为两派,但是刘磬属于忠于刘表。为了防止这类人来扰乱自己夺权的行动,就把他们赶到长沙去了。

对手强悍

作为一名武将,想要升官必须要有军功,军功就需要战胜敌人。那么黄忠遇到的敌人就很难对付,遇到的是江东的太史慈。两人都是当世的猛将,想要分出胜负极为困难。因此没有军功也是黄忠被埋没的主要原因。

黄忠说过最霸气的话(黄忠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早晚必能成功)(3)

曹操忽视

要知道曹操是得到荆州一段时间的,荆南那几郡的太守们都是属于亲曹派的。如果曹操听闻当地某某某比较有名气,譬如说黄忠在荆州有万夫不当之勇或者廉颇再世等等话语,以曹操爱才的性格肯定会去请黄忠相助。但是曹操没这么做,这是因为曹操一心想着要把江东打下来,然后完成统一。

想着这样的大事,谁还管在山沟沟的黄忠。因此曹操错过了很多在荆州的贤才。

韩玄设防

刘磬走了之后,长沙就让韩玄管了。刚开始韩玄对黄忠也是不错的,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韩玄对于黄忠十分忌惮。虽然黄忠名气不显,但是在长沙这块地方,就是是军队里,黄忠的威望是很高的。因此韩玄为了压制黄忠,就让他负责处理小事情。

如果不是刘备后来攻打长沙,黄忠还不能被人发现。

成功

刘备拿下荆州后,在荆州提拔了许多的人才。黄忠就是其中之一。他先随着刘备在荆州打打小的战事,慢慢积累声望,而后攻打益州,最后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举成名。

为什么年迈的黄忠可以成功?主要是因为技能、天时和人谋。

我们都知道,黄忠是不缺技能的,一手大刀、一手弓箭,勇冠三军,就是遇不到明主。直到遇到刘备,才让自己的才华真正展现出来。

黄忠说过最霸气的话(黄忠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早晚必能成功)(4)

天时的理解就是刘备刚好处在开疆拓土阶段,而曹操并没有占领汉中之地太长时间就率大军回去了,以至于黄忠可以立此大功。

最后的人谋是说在定军山之战中,法正跟随黄忠一同攻打汉中,还给黄忠除了两个主意,其一是声东击西,其二是围城打援,弄得夏侯渊与张郃手足无措,这才让黄忠立此大功。

结语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很多人不想耐心等到三个因素齐全,往往有了一两样就想扬名立万。也许这也能取得短暂的成功,但是过不了多久必将如同流星一般陨落。

黄忠的例子告诉我们,时来天地皆协力,只要有耐心,早晚可以获得稳固而长久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