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峨眉的第一次印象来自于小时候家里订的一本儿童读物,关于峨眉山的那个传说故事早已记不清了,唯一记住的是一句“蜀国多仙山”,当然后来才知道这是李白的诗《登峨眉山 》。
第一次去峨眉已经到09年了,地震后第一年,在四川其他旅游景点萧条的时候,峨眉仍然人流如织。峨眉山总共去过三次,2015年是为了在山下泡温泉,所以没有登金顶。
峨眉山山下清音阁秀美,双桥清音应该就是峨眉天下秀的来源,半山风景一般。
峨眉真正的精华在山顶,“金顶祥光”是峨眉十景之首,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天气晴朗的日子,还可以远远的看到另外两座高山,牛背山和瓦屋山。
四川壮美的风光几乎都在川西,除开川西,其他景色几乎都是秀美为主,只有峨眉,山脚海拔500米左右,而金顶海拔则已经达到了3099,从山脚的秀美风,光慢慢经历高山海拔变化到达大气磅礴的金顶。
09年的峨眉之行
我们一行三人耗费一天时间从山下经洗象池爬到雷洞坪,第二天4点多起床去金顶,遗憾的是漫天大雪,能见度太低,还因为第一次去未做足功课,山上气温太低,风又大,因此错过不少风景。
第一次登峨眉在于爬山的乐趣,现在想想实在不愿再爬一次了,峨眉山的风景主要集中在山上金顶,山下清音阁一带,中途的风景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不算惊艳。
当然我认为一辈子至少应该爬一次,毕竟大多数人能爬海拔3000米多的山机会也不多,而且峨眉山山路虽然曲折但毕竟是成熟的景区,山路还是比较好走。
另一个原因,如果是爬山一路可以偶遇不少猴群,松鼠,还是很有意思。说到猴与峨眉,在中国还没有一座名山像峨眉一样能和某一种动物有那么紧密的关联,虽然现在峨眉山的猴子的名声褒贬不一,但是我认为如果没有了这些山里的精灵, 峨眉山的可玩性肯定会大打折扣。
山路崎岖,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骡马。2009年的照片,17年去的时候没有再看到,不知道是错过了还是景区不允许了。
万年寺是四川峨嵋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也是我们这次徒步登山的起点。
刚开始爬山发现身后跟了一个僧人,身上好像背负着什么特别重的东西,走得很缓慢,后来都在休息的时候,我们闲聊的时候问起他,他说他是从山西五台山过来的,他身上背负着一尊佛,他这次来就是要把这尊佛背到金顶去。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也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因此一路上也看到很多僧人和藏传佛教的喇嘛。但是背负着一尊佛爬到山顶的只见过这么一次。
息心所海拔1460米。为峨眉山爬山古道的必经之地,树木茂盛,野猴子特别多。也不怕人,土里,庭院,屋顶上到处都是。在峨眉山脚都有卖猴粮的,可以买一点,不是为了喂猴子,只是有时猴子围上了用来解围不错。离开息心所的时候,我们听到树林里面有猴子叫声,于是把一包猴粮往树林里面扔了进去,我去,突然树上传来哗啦哗啦的声音,不知道来了多少猴子,吓得我们转身就跑。屋顶上一只猴妈妈怀里还抱着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
在路边捡水果的猴子
地里还有十几只成年猴子。
沿着山路继续上行
爬到筋疲力尽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山那边的洗象池。
洗象池海拔2070米,传说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此处已经进入了高寒地带。
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
走到洗象池当时以后上去就是雷洞坪了。没想到其实这里离雷洞坪还有那么远,而且越往上走越难走,气温越来越冷。
路边已经开始看到积雪。
一个老人背着一袋粮食拄着拐杖慢慢悠悠的往山下走去。
天已经暗下来了。走了一段崎岖的山路终于远远的看到了雷洞坪,脚已经几乎不听使唤了。
这时竟然还来了一段惊险的插曲。天色已经很暗了,树林里面几乎都快看不清了。走过一段比较狭窄的山路时,隐隐约约发现前面蹲着几个人,我们还以为是有人坐在那里抽烟休息,也没引起警惕,我师兄走最前面,说了句“我X”,突然就不动了。
我们这才看清前面根本不是人,几只大猴子蹲在地上把路给拦住了,突然我们后面路旁也出现三只大猴子,摇摇晃晃的走到了路上,把我们后路堵住了。一直只是听说峨眉山猴子要抢劫,没想到还真碰到了,竟然还是团伙作案。
我们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当时想到的就是把贵重东西赶紧收起来。我刚收好数码相机,前面为首的大猴子估计是猴王就摇摇晃晃的过来了。
师兄还没反应过来咋处理的时候,猴子一把就把挎包里面的半瓶可乐给抓走又退回去了。这个时候的山上除了我们三个,一个人也没有了,我们只有背靠背的拿着山下买的竹竿敲地面想把猴子吓走,但是这些显然是惯犯,根本没有一点害怕。
这时我想起挎包里面还有一袋猴粮,但是又不敢去翻包了,怕猴子一哄而上把包给抢了,慌乱中我才想起我的衣服口袋里面还有一个鸡腿,一个巧克力。我赶紧把鸡腿和巧克力拿出来,把鸡腿包装袋剥开就扔到了前面的路旁,猴子队伍往后退了退,哎,我们看有戏,于是赶紧都把自己手边能拿到的吃的喝的往路边扔,边扔边背靠着背往前面走,这才过了这关,猴群并没有追上来。
第二次到峨眉山时在清音阁又看到猴子要吃的,才觉得剥开包装袋简直多余,这群猴了剥包装袋和开瓶盖之类的事情其实相当专业。
悲催的夜晚
到了雷洞坪,那个时候还没有网上订酒店这么一说,到了雷洞坪已经晚上了。问了所有的宾馆,要么全部满员,要么就是我们学生住不起的价格。想了想咋办呢,当时想要不捡点旧报纸在菜市场下面的那个房子胡乱对付一晚吧,哈哈。反正四点就要起来看日出。爬了一天山,已经累得不行了,只想赶紧睡会,于是到处收集能垫的东西,结果悲催的事情又来了,开始下雪了。尼玛简直没法过,冷风呼呼的灌进来,在这呆一晚,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还真说不准了。数了数身上,总共就那么几百块钱了,还要除开回去的车费。
那咋办,师兄说上来的时候看到边上有个气象站,要不给点钱到那里躺下吧。我们想也可以,于是又折回去往气象站走,诡异就诡异在气象站是顺一条山路往上走,铁门紧闭,我们喊了几声,突然从里面传来一个有点沙哑还有点毛骨悚然的声音,不知道。是我们当时被猴子吓够了还是那声音真这么恐怖,反正几乎同时拔腿就跑。好不容易跑到路上,再从原路回洗象池吧,想想那群猴子我们都不想再经历一次了,再回雷洞坪吧,住也住不起啊。
那个囧啊。这时雪已经越下越大了,后来思前想后还是得回去才行,于是又回到雷洞坪,这时发现公安局门口已经围满了人都是没地方住的。人多力量大,一个大妈声音很大给警察说:“小伙子你们不是为人民服务吗,我们反正也没地方住了,今天我们就只有在这里对付一晚上了!”
其实在公安局挺好,游客虽然多点,但是有空调啊,还真是个好地方。警察显然不想我们那么一大群人住在里面,于是只有跑出去和那些宾馆协调。
宾馆后来只有腾出点工人的房间来,总算是住到了,一个铺120元,这一来回折腾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那个时候回锅肉在学校吃是7块钱一份,山上一顿35,就几片大白菜加点肉,我们吃得那个香啊。
凌晨四点,踏着积雪,上山看日出。。。。其实这天气根本看不到日出。
银装素裹的金顶
四周雾蒙蒙的,后来等风吹散了一点雾气后,白雪皑皑的山顶才看出形状来。
舍身崖
相传舍身崖下一直都是峨眉山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千百年来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传说称从舍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所以舍身崖成了国内旅游景点中自杀率最高的一个景点,直到现在历朝历代都有人从这里跳下去。在这里奉劝一些人,人可以临深渊而知敬畏。但有了敬畏之心,才应该更努力去珍惜。
再登峨眉
再次去峨眉山,基本上就按大众路线走了, 峨眉山景区门票是两天有效,进门时拍次照片,第二天还可以再进,因此第一天可以住山下,主要去清音阁和生态猴区,晚上泡温泉,第二天一早上山到雷洞坪,可以坐索道到金顶,我们最后选择了爬山到金顶,因为路面积雪,虽然准备了冰爪,但走得也异常困难。山顶没有积雪,阳光特别刺眼,这次非常幸运,云海,日落,日出都看到了,唯一遗憾是本来准备晚上出来拍星空,九点左右出来一片大雾,以为今晚估计看不到了,没想到第二天6点起来看日出的时候,才发现满天星光,大呼可惜。
第一天
这次计划的是下午到达峨眉山市,下午游玩山下的清音阁一带,晚上泡温泉。第二天一大早在游客中心坐车直接上雷洞坪,然后在金顶住一晚第二天看日出后下山。
买票的地方。
清音阁,牛心亭, 峨眉十景之一,山下风景最好的地方。
瀑布这地方也很漂亮,旁边是康熙游峨眉山的雕像
在山涧间逆流而上。
往上走就进入生态猴区了,这里的猴子是半野生的,一般不会伤人,但是还是会抢东西,这些猴子已经被养得膘肥体壮了,好多走路都费劲,有的直接被游客喂成了糖尿病。
给可口可乐代言的猴子,很陶醉的样子。。。。
山下卖雪莲和各种水果的人家,走热了吃个挺不错的。
山里的何首乌
这烟不好抽。
第二天
第二天一大早,直接在游客中心坐车到雷洞坪,山上已经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犹如仙境。
雷洞坪停车场
准备爬山,买一副冰爪还是非常有用。
犹如仙境的冰雪王国
大圣归来
有句笑话说峨眉山的猴子肥得可以当猪卖了。主要就是猴子们对游人的食物来者不拒,但没有节制、没有合理搭配的各种零食使得这群峨眉山的主人体态日渐臃肿。
稍事休息,补充点能量。
云上的日子
对面的山峰在翻涌的云海中时隐时现。
再见金顶
十方普贤金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共共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峨眉山的落日非常壮观,日落之时,霞光万道,紫气千重。今天天气非常好,我们仿佛置身在苍茫的大海上,夕阳缓缓的落下,远处的牛背山和瓦屋山金黄一片,好像两座岛屿一般。
第三天
住在金顶大酒店的人多半是为了第二天看日出,金顶大酒店专门有提供每天大致日出的时间,一般冬天是7点多一点,可以早点起床,到观日出的地点占个好位置。
找到一个好地方等候日出
日出后的金顶,色彩感非常棒,值得在零下八度,寒风凛冽的天气中守候那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