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

这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可是,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他有着显赫的家族,有着皇上对他的赞赏,也有着让很多人很羡慕的名与誉 ,在当时很多人眼中一切美好的他都拥有了,可历史中的他真是这样的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中的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是不是皇帝(家族显赫皇帝赞赏)(1)

电视剧《康熙秘史》 钟汉良 饰 纳兰容若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容若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二、谁念西风独自凉

据说纳兰容若的初恋是其表妹,只可惜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自此天涯两相隔。

纳兰性德是不是皇帝(家族显赫皇帝赞赏)(2)

《减字木兰》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风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古时男子传宗接代是为人伦大任,容若是家庭长子,这便注定了他的爱情永远要摆在家族的责任之后,无可逃避抗拒。娶卢氏是责任还是需要?无从知晓。但至少,无论从门第、教养而言,还是年龄、相貌而论,两人喜结连理,都可谓“珠联璧合”。婚后二人也是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 ”,“赌书消得泼茶香 ”。

然而,像花儿一样的幸福还不足三年,就突然被命运无情地中断。康熙十六年五月,在一个“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卢氏因难产而香消玉殒,撒手人寰。对于刚刚二十三岁的容若而言,和自己最最亲爱的人经历一场突然而止的生死之别,实是一种莫大的震撼和刺激。

富贵又如何?挽不住生命。美丽又如何?等不得未来。年轻又如何?止不住病魔。一切的一切,都在命运之神的随意拨弄间,全部化作云烟。“瞬息浮生,薄命如斯 ”的惨淡现实,是年轻的容若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于是接下来的几年,悼亡诗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

三、江湖落落狂生

纳兰对爱妻的情谊深刻,对朋友的义气也让人荡气回肠,确切地说,纳兰的义气不仅仅是对朋友的义气,而且是对朋友的朋友的义气。容若是个最不看重门第的人,他没有相国公子的骄矜和浮华,对朋友最是宽厚忠实。在交友上,纳兰容若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他的朋友中没有王公贝勒和达官子弟,那些人来奉承他也是被冷在一边。他少年时代的好友张纯修(名画家)、曹寅先祖都是正白旗包衣出身。“包衣”就是奴才,但他却与他们始终平等相处。

纳兰性德是不是皇帝(家族显赫皇帝赞赏)(3)

他最好朋友是一帮有文名没钱财的汉族布衣,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他们的年纪足以做他的父亲,其中最年轻的顾贞观也大他十七岁。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与他的这些朋友把酒论诗吟咏唱和,他会感到快乐。

四、 东风回首尽成非

少年时一举中考却闲赋在家,一腔豪情日渐意冷心灰;青年时文武双全却怀才不遇,任怨任劳七年带刀侍卫。同一生挚爱的发妻阴阳两隔,与一生难求的知己无法相濡以沫;心气高洁却为了家族父母接受王族的指婚,情系江南风月女子却因世俗羁绊无法相伴缠绵。这一切终于让这个惊才风逸的君子香消玉殒,于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

昂扬七尺男儿,练就一身武功,读遍经史子集。

却终究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纳兰性德是不是皇帝(家族显赫皇帝赞赏)(4)

评价

王国维对纳兰容若的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此评价一语道出了纳兰深情、重义的秘密,那就是“自然”。这种自然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然,而是见素抱朴的自然。因为自然,所以纯净,因为纯净,所以深邃。纳兰的词,永远都在传递这种自然,呼唤这种自然。我们在纪念纳兰的时候,也是在挽留自然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已经日渐远离了这样的自然。而纳兰词,或许能为我们远去的自然提供一个安顿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