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篇让第一动力更澎湃(科技创新的路上)(1)

科技创新篇让第一动力更澎湃(科技创新的路上)(2)

科技创新篇让第一动力更澎湃(科技创新的路上)(3)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一群追风少年!昨日,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在重庆市第一中学举行,授予尹艺臻等10人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冉超峰等10人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并对获奖人员予以表彰。

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尹艺臻(女) 重庆市名校联合中学

邓嘉阳 重庆市南开中学

冯路桥(女) 重庆市第八中学(现就读大连理工大学)

李扬旭 重庆市巴蜀中学(现就读清华大学)

肖婧妍(女) 重庆市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现就读重庆市第八中学)

段皓严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彭山珊(女) 重庆市第一中学(现就读复旦大学)

曾驿雯(女)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

潘虹宇(女) 重庆市忠县中学(现就读同济大学)

魏子博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奖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冉超峰 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

刘天瑞 重庆市育才中学

杨成羿燊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

肖 烨(女) 重庆市南开中学

邹一霈 重庆市巴蜀中学

陈飞宏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唐苞栩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现就读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

蒋佳栗(女) 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

程 丹(女) 重庆市第八中学

曾靖峰 重庆人民(融侨)小学(现就读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

获奖者故事

曾驿雯:

观察力强有独特见解

发现了锄头的“秘密”

人物档案:

曾驿雯,12岁,渝北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曾荣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13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第6届渝北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等。

曾驿雯爱好广泛,科技、学习、美术、舞蹈、音乐、写作,都是能手。

颁奖现场,她展示了自己的两篇论文,分别是《探寻御临河流域水稻传统种植的秘密》和《探秘巴渝传统农具之锄头》。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住在乡下,小时候我经常去他们家,发现种植农作物几乎都离不开锄头。”曾驿雯说,“我当时就对锄头产生了兴趣,后来偶然在网上搜索时发现,锄头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再次增强了我的兴趣,就决定写这么一篇论文。”

曾驿雯表示,自己先在网上看相关内容,接着去了西南大学图书馆等地查阅资料,待相关内容在脑子里基本成型后,便开始实地调查。

“我去了统景的农村,走访了多家农户,并将他们的锄头拆分开来。”曾驿雯说,她在科技辅导老师冯宗德的协助下做实验、做模型,一步一步完成获奖的论文。

“她是一个观察力比较强,且对事物认知,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曾令华是曾驿雯的爸爸,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他表示,自己从很多细节中,发现孩子观察力敏锐,见解独到,于是便开始培养她对科技的兴趣爱好。

冯路桥:

放假喜欢去实验室玩

从玩具拉哨中获得灵感

人物档案:

冯路桥,19岁,现就读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曾荣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13届重庆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

冯路桥从小就喜欢大胆探索,且乐于与人交流,此次颁奖现场,她带来的作品叫做“基于摩擦生电原理拉哨状供能装置的构造与应用研究”。

“近几年,智能穿戴、便携式血压仪等比较普遍。这些设备经常要充电,没有电源时就很不方便。中学时,我在物理课中学习了摩擦生电的知识,就想能不能就此设计一种便于携带又简易的充电装置。”冯路桥说。

在科技老师刘超的带领下,冯路桥查阅了大量资料。“我决定在生活中寻找常见、便宜、又轻便的材料来设计这个装置。后来,我在重庆大学胡成果教授的指点下,从小时候经常接触到的一个玩具拉哨中得到了启发。”冯路桥说。

“在我看来,这种装置在未来的健康监测、智能穿戴和应急电源的领域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和空间。”冯路桥表示。

“她小时候喜欢拆玩具,各种机械玩具,都能拆得七零八碎。有一次朋友从韩国给她带了一套汽车模型回来,没几天也被拆了。”冯路桥的妈妈乔小明说,冯路桥的爸爸是大学老师,平时会给她讲很多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有时候学校放寒暑假了,她会跟着爸爸去实验室,看他们做实验。”

尹艺臻:

发明自动清漂器

不想让清漂工人太累

人物档案:

尹艺臻,15岁,现就读于重庆市名校联合中学校,曾获得第33届、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等奖,荣获第33届、3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拥有3项国家专利。

尹艺臻来自重庆市名校联合中学校,才15岁的她已经有1米7了。“小学的时候看到河里的清漂工人工作太辛苦,便萌生了制作一种清漂器。”尹艺臻告诉记者,自己想发明一种不仅可以自动收集水面上的垃圾,还能够在水流环境特殊区域作业的装置,“发明这个清漂装置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开始的,到现在历时四年,已经做出来了。”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自动化装备,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知识我都不明白,只有慢慢去学习。后来,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找到了重庆大学的科研老师指导,最后才做出了这个产品。”

早在2016年7月,尹艺臻的这项发明就已经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如今已经完成了一些产品的验收,并将在一些领域进行投用,“未来,我希望在产品上加入更多人工智能的技术,不断更新。”

尹艺臻还很喜欢艺术,10岁时,她就带着自己的书画作品到巴黎圣母大教堂后花园,参加首届中国青少年“艺术之星”欧洲书画展。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范圣卿 张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