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与豆干同食,有火腿味

——金圣叹

提起我泱泱华夏五千年,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人才一多,出现几个奇葩也是可以理解的,金圣叹就是这其中光彩夺目的一位。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金圣叹似乎觉得,这儿应该还有第三个选项,那就是C:或悦人于心,并且他也的确做到了。

好疼

——金圣叹

金圣叹 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1)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判处斩首,在狱中的时候,金圣叹对狱卒说有事相告,因为老金名声在外,又兼才学,狱卒以为老金要在临行前挥诗一首。“有了大才子的诗作,以后出去换点钱财,修个房子,买个马车,纳个小妾,美好生活从此不再是梦想,退一步想,就算时下不敢展示,那以后留给后人去拍卖也是可以的,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想到此处,狱卒是开心不已,小鹿在心中乱撞,随即笔墨伺候。谁知老金指着桌上的饭菜说到:“花生与豆干同食,有火腿味”说完,

老金笑了,笑自己放荡不羁

狱卒笑了,笑自己不谙世事

狱中笑声一片,久久不散。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

狱卒任职于此,什么样的将死之人没见过,但老金这般风趣豁达的,还是头一遭。狱卒终究还是太年轻了,着实被老金戏弄了一回。你以为的你以为并非你以为的你以为。至于花生和豆干同嚼,到底有没有火腿味呢,诸君不妨自行去验证一下。

金圣叹 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2)

若你以为老金的表演就此结束,那便太小瞧他的幽默细胞了,老金用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老金在上刑场前,事先写了两个纸条塞在了耳朵里,当人头落地之后,两个纸团从耳朵里落了出来,刽子手捡起来打开一看,一个纸团上写着‘好’,一个纸团上写着‘疼’,幽默大师在死后都不忘秀一把,可着实笑煞了旁人。

当然,老金的事迹能够被记录于史书,并不只得益于他的幽默风趣,主要还是他的真才实学。

金圣叹 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3)

腰斩水浒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批判家,所谓文学批判,简单来说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鉴赏,评价等。老金十分喜欢《水浒传》,但对《水浒传》中的招安部分很是不满,任性的他直接腰斩了《水浒》,使得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只留下了七十回。此外他还点评了《西厢记》《国语》《国策》《左传》等。

《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十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批水浒》

我既了悟也者,我本无谓也;我本无谓也者,仍即我之消遣也。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

金圣叹 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4)

扶乩(jī)降灵,

老金很擅长扶乩,自称是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转世,托名“泐庵”法师。所谓扶乩,就是请神上身,通过神明附身,来传达神明的旨意。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可是那时候人们可是深信不疑,连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士大夫都崇信不已,纷纷请到家中扶乩。当时,叶绍袁的女儿名叫叶小鸾,也是个很有文采的才女,可惜十六岁便去世了,于是叶绍袁便请金圣叹去扶乩。却说老金扶乩之时所作诗句,虽然出自金圣叹之手,但无论精神还是气质,都与叶小鸾十分契合。

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

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七绝 金圣叹

金圣叹 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相声大师刑场抖包袱)(5)

哭庙之案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金圣叹与一些士人到庙里为顺治哭灵,此时新上任的县官任维初催收赋税,并且私下倒卖官米,整的民不聊生,于是金圣叹便于士人一纸诉讼,将任维初告到了巡抚朱国治处。可是,没想到,官官相护,朱国治向朝廷上书,说这些儒生煽动百姓抗税,于是朝廷便下令抓捕并处以死刑。可惜,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才子便草草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