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在中铁四局也度过40个春夏秋冬,每每回忆起下乡、参军、分房、收入和高等教育这些难忘岁月,心里满载着新鲜与充实,和全国人民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铁路是怎么推进改革开放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铁路是怎么推进改革开放的(一名铁路建设者心中的改革开放40年)

铁路是怎么推进改革开放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在中铁四局也度过40个春夏秋冬,每每回忆起下乡、参军、分房、收入和高等教育这些难忘岁月,心里满载着新鲜与充实,和全国人民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我“牛了一次”参加了高考,真像做梦一样,高考失利之后,便积极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下放来到河南省光山县斛山青年队农场,干起“秧擂三遍谷如金,棉除七遍白如银”的农活。

1978年12月份,18岁那年,我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毅然告别斛山青年队“盐炒米饭”的日子,告别朝夕相伴的农友、父母和兄弟,登上了开往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军列,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服役5年期间,我担任南京军区83049部队警卫员和连队文书,参赛军事比武射击、单双杠和木马练习、擒拿格斗和投弹、1.5公里海上武装泅渡和5公里全副武装越野赛都获得过好成绩,受到团连嘉奖,还被授予“优秀义务兵”荣誉称号。

那时候,我的父母亲住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街道铁四局五处家属区基地的福利房70平方(二室一厅一卫),大门口悬挂着“军属光荣”的一块牌子,逢年过节基地领导上门慰问,家里的每一次来信都提到公司的关怀,非常暖心和非常感动,让我能够在部队安心服役。

改革开放40年来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公司要想取得长足发展,都需要忠诚、有能力的稳定员工队伍。而留住员工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福利。从稻盛哲学获知,公司的目标应定为“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幸福”,首先致力于保护员工的福利,强调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以让员工和公司结成“命运共同体”。

待遇留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1983年公司在员工住房福利方面开了“先河”,公司分房领导小组从工龄积分、双职工积分、学历加分、职称加分、奖励加分和独生子女加分;若分值相同时,双职工优先、先入职公司工作者优先;对职工购房积分情况统一进行张榜公示,人力资源部、组织部、纪委和工会等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员工们可以分配到从最初每套面积50平方米2室一厅的房子,到现在120平方米3室一厅的电梯房。员工们有薪假、病假、婚假、产假、陪产假、丧假等福利;为员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缴纳社会保险费,为员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手续,我和大家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40年来摸得着、看得见带来的实惠。

很多员工在公司拥有自己的固定住房、小汽车;员工收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从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来看,从70年代入路的每个员工月收入36.64元,到现在每个员工的月收入达到5000多元;30年工龄以上的老员工每个月收入有8000元左右;公司涨工资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增加员工的荣誉感,才能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公司没有在原地踏步、止步不前;而是小步快跑,大步向前了,进入中国中铁20强,员工的收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逐步提高。

感情留人。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福利和好政策,我参加了学历考试,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表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人们都说“人一旦有了自己理想,并付出了执着的追求,那么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1989年在参加大沙铁路施工的时候,自己有了“上大学”的梦想,我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审核通过后,有点儿像在扁担上“睡觉”想的宽。学一次有一次见解,考一次有一次情趣,越学越入门,越学越成熟。我不加思索的把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积蓄倾囊而出,在九江师范大学新闻学自学考点报名的时候,购买了《新闻心理学》和《新闻采访写作》等十三本新闻书籍,自费订了《考试报》和《自学考试指南》等月刊,刻苦钻研精讲精炼,每个双休日听了湖北大学教授每小时不菲的专题讲座,交上了一批自学考试的知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觉得人生学习知识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活,一个是创造。工地上住房条件有限,没有现在的“幸福项目部”幸福。工余时间,常常一个人犯傻似的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夏天穿起长袖衣服,点起蚊香,汗流浃背的坚持自学,有时候想睡了,就用凉水洗洗脸。捧起一本本厚似砖头的书籍,一遍遍做眉批和记号,做摘要和随笔,做提纲和概述;就这么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一样,就拼命的吃菜一样,厚积薄发。

虽然工作频繁调动12多次,我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坚持自学考试,刻苦攻读;我常常和家人聚少离多,孩子的奶奶每年放暑假时,工地在哪里,就亲自把孩子送到哪里,常常叮嘱我“人丟了不好找,东西丢了可以再买”;通过8年的“抗战”努力拼搏,从专科读到本科,一遍遍扎扎实实自学,一次次规规矩矩考试;2001年在湖北大学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和考核;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对我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学杂费100%报销,是一线员工的第一个受益者。

事业留人。经历40年的凤和雨,40年的苦和乐。1983年11月我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中铁四局五公司,先后参与了大沙线、宝中线、合九线、京九线、广梅汕线、洛湛线、杭州湾跨海大桥、福厦线、石武和沪昆高铁架梁,以及深圳、南宁、沈阳地铁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并积极做好工程项目宣传报道;先后得到原三段党委书记彭连生、原宝中线党委书记程聚生等多名书记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中央级、中央行业报和省地市级报刊媒体上发表论文和经验总结8篇、作品1200多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18次;五幅摄影作品获得“情系神州”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奖;2001年1月撰写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渝怀、深圳优质工程;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让路内、路外业主满意》等6篇宣传提纲被局转发;拍摄的专题片获安徽省党员教育“四个一工程”表彰;2007年1月,独立完成《谈心是一门基本功》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政工研究动态》上发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先后荣立三等功四次,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员12人光荣加入党组织;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发的本人自愿一次交纳“特殊党费”工作收据、九江市“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集团公司党委授予的“党的优秀宣传员”、“党旗飘扬杭州湾优秀党务工作者”、“民兵先进个人”和公司授予的“1998年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国人像摄影协会吸收为会员,作品及艺术简历入编《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等辞书;2012年12月通过中国中铁高级政工师职称评审。我觉得用知识酿出的“甜蜜”,很香很甜,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线员工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恩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