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碰见焦急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找医生:“您快帮我看看,我孩子的颈部有几个小疙瘩,怕不怕啊?”今天,我们就来跟家长朋友简单聊聊这些事。

其实啊,这种情况非常的常见!绝大数家长朋友口中说得“小疙瘩”,其实就是孩子的浅表淋巴结。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全身,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区域的淋巴液回流。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耳前、耳后、乳突区、枕下、颈前、颈后、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正常淋巴结多在2~5mm,通常触摸不到。

儿童淋巴结肿大不消退常见吗(儿童体表淋巴结肿大先别慌)(1)

如果能够触摸到浅表淋巴结,通常说明已经肿大了。

那么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1、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如牙髓炎引起的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下肢软组织炎症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2、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4、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

说到这里,家长朋友肯定会关心如何快速判断儿童浅表淋巴结的一般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讲讲。

儿童淋巴结肿大不消退常见吗(儿童体表淋巴结肿大先别慌)(2)

首先,家长应学会简单的“查体”。若无意中发现儿童身体上述浅表区的“坨坨”,需注意触摸时应将指腹紧贴皮肤表面由浅入深触摸“坨坨”,注意“坨坨”所在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软硬程度、是否可以移动,触摸时注意儿童表情,是否会躲闪、哭闹等以判断是否压痛。大小可以用花生米、蚕豆、鸡蛋等物品类比。

其次,家长还应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比喻说邻近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等,是否有咳嗽、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是否进食过多的油炸、膨化食品,是否有口气重、黄鼻涕、大便干结等“上火”的表现,是否有乏力、纳差、发热、皮肤上出血点等等详细的情况。

最后,我们简单说说出现淋巴结重大并伴随一些症状,该如何区分:

淋巴结肿大在儿童耳后、颈部、枕后非常常见。一般1至数个可滑动的无压痛的蚕豆大小的淋巴结多位于耳后、乳突区、枕下及颈后区域,多无明显实际意义,无需特殊治疗。

儿童淋巴结肿大不消退常见吗(儿童体表淋巴结肿大先别慌)(3)

有压痛的淋巴结多为感染所致的急性淋巴结肿大,感染控制后会缩小甚至消失。

如果肿大淋巴结伴有局部皮肤红肿、有波动感,说明局部可能形成脓肿,此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

若淋巴结固定、不移动,说明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此时需进一步明确原因。如果淋巴结肿大越来越严重、数目越来越多、无压痛感、摸上去较硬或活动度不好者应及时检查排除淋巴瘤、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总之,儿童浅表淋巴结肿大了先别慌,可先自行触摸了解其一般情况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及时去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