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多次想过要把自己读过的书系统地写写读书心得,可都放弃了,总有种不敢写的感觉,怕自己浅陋写不好,怕亵渎了名著辜负了作者这次下定决心,也因为想把喜欢的一部部著作找出来再次重温,再次细细学习揣摩大师们的作品所以就顺带把读书心得写了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家还记得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家还记得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吗(读悲惨世界及雨果系列作品)

大家还记得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吗

曾有多次想过要把自己读过的书系统地写写读书心得,可都放弃了,总有种不敢写的感觉,怕自己浅陋写不好,怕亵渎了名著辜负了作者。这次下定决心,也因为想把喜欢的一部部著作找出来再次重温,再次细细学习揣摩大师们的作品。所以就顺带把读书心得写了。

我有个癖好,但凡读到一本好书,就要想方设法把这本书的作者写的其他所有能找到的作品都找来读,觉得这样才过瘾。多年读下来,有个感受,一般一位作家总会有一部作品让人感觉是呕尽心血写出来的,达到了其创作的巅峰,其本人的其他作品有时与之差距挺大。

而雨果是个例外。雨果著作颇丰,我倒没能全部读完,但在读过的作品中我认为《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都堪称世界文学巨著。这三部作品文辞优美精湛、故事情节逶迤起伏,随意翻到哪一页,读之都饶有意趣,脍炙人口,不忍释卷,不仅在文学价值而且在思想价值上都达到了人类文学史的峰顶。迄今仅此一人能达到如此高度获得这样丰硕的成就。雨果的才华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这三部作品的思想深度尤其触动人心。雨果在创作笔记中有一段话:唯有善于思考的读者才称得上读者。我的著作就是要题赠给善于思考的读者。不管你是谁,如果你边阅读边思索的话,我的作品就题赠给你。

作家怀着深重的悲天悯人情怀,记述底层民众的悲苦,深切地同情弱者,鞭挞冷酷卑劣的贵族统治强权,揭露社会的阴暗丑恶,颂扬人类的正义良知。读毕令人长久掩卷沉思,深深地为作者的忧世嫉俗、怜惜众生的大爱精神所感动震动。这三部作品虽以那个时代的法国、英国社会为背景,但其思想光芒和人文情怀普照整个人类社会。

我觉得,伟大的作品往往都是叙事背景宏大,将个人命运际遇融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徐徐道来。雨果的作品也如是,包括他的《九三年》。但雨果的思想更深邃更博大,智慧视野更深奥,更具有人类情怀和历史情怀。他仿佛处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上空,站在辽远的穹宇深处忧悒地俯视着整个社会,思接千古俯仰天地悲怀众生,他意图用他的作品向人类社会撒下一道金光,激开读者的思维视野胸襟,唤醒人类蒙昧的灵魂良知。

他在《悲惨世界》自序中写道:世上,只要存在着体现于法律和道德方面的、人为造成的、充斥我们社会文明的罪恶,存在着反映人类命运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性质的人间地狱;只要本世纪三个社会问题——无产使男子堕落,饥饿使妇女失节,黑暗使儿童衰萎——不能解决;只要某些地区尚有社会窒息的可能性,或推而广之,只要世间尚有愚昧和苦难,那么,那些与本书同属一个性质的作品,就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雨果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社会黑暗不公的痛心,对贵族统治阶层腐朽卑劣的厌恶,对改良社会的深刻思考,成就了他的伟大创作。他是在以对当时欧洲社会的深入观察体验,以自己一生追寻的美好社会愿景,呕心沥血书写对时代的反思。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然后才造就了其伟大作家的荣光。

雨果的作品,包括他的《海上劳工》,都极讲究遣词造句但又不着痕迹,我觉得不但原著写得好,翻译得也非常出色。他对作品倾注心血,从人物形象刻画到故事情节构思,从历史背景到建筑、场景的描绘都极尽笔致,言词秀丽考究叙述细致丰盛,从不厌繁复。他常常生动精妙地描写人物思想情感,甚至似乎随时随处的景物描绘都参杂着人物内心的感受。他塑造的冉阿让、爱丝美拉达等多个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我个人尤其喜爱和推崇《悲惨世界》。这是历史以来全世界文学作品中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都臻于至善至美的作品。此书仿佛一幅十九世纪前半叶整个法国社会的生动精彩画卷。

书中几个人物的思想变化心灵觉醒尤其引人深思。

苦疫犯冉阿让,在老主教米里哀的感化下,心灵彻悟,虽历尽苦难、迫害,但始终坚持以自己的善行美德赎罪悔过,成为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个接近圣人的人。主教老人的仁懿言行就象一道奇特的光,荡涤了他污浊的人生和混沌的心灵,照亮了他的整个灵魂。

狱警沙威,本是铁面无私的执法者,但被冉阿让以德报怨的高贵德行所感化,心灵痛悟:“不能不面对现实。许多事都应重作评价。事实所迫,不能不承认,原以为正确无误的,未必是有效的;教条出了错;法典并未包容一切,社会并非尽善尽美;权力并非无懈可击;永恒之物会发生破裂;法官并非圣贤;法律可能出错;法庭可能错判。”

马吕斯,在获悉冉阿让的苦疫犯身份后,曾怀疑他厌恶他,想把他从家中赶出去,甩开这个惹祸之人。但在搞清楚冉阿让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冉阿让具有绝无仅有的美德后,马吕斯心如火焚,甚至咒骂自己是骇人听闻的忘恩负义之徒,誓将终生崇敬冉阿让。

雨果在书中说:良心的觉醒是灵魂伟大的表现。

雨果的作品始终都在极力弘扬人性良知的光辉。他想告诉人们,无论在怎样恶劣的逆境下,都要坚守人的良知底线,都要保持善良正义的宝贵品格。

良知本来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可是有的人在社会俗世生活中,为金钱、名利、欲望所诱惑俘虏,渐渐良知泯灭人性沦丧。比如沙威,作为狱警,已完全沦为腐朽的统治阶级的冷酷鹰犬和暴力工具,他盲目地崇拜听命于权贵,冷酷地欺压底层百姓。不过最后沙威也受冉阿让的高贵品行所感染,良知觉醒,在选择走向重生前还向上级陈诉了执法中的种种不公。作者为了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让沙威从内心深处彻底地惊醒、痛悔。这种良知的觉醒反转太大、冲突太大,可能在现实社会中不容易发生,这可算是作者对人性的美好期望。

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整个社会已得到较大的改良,在衣食足了后,应要知荣辱,就是应该更具人性良知。当你面对社会阴暗不公时,良知是否告诫你,不可以同流合污;当你听到惑众谣言时,良知是否提醒你,要明辨是非击浊扬清;当看到矜寡弱小被欺辱时,良知是否涌上心头,让你出手相助。作为一个现代人,要保护好你的良知,让你的良知更容易觉醒。

作品问世至今,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有没有从其著作中吸取思想精髓,在精神境界上不断获得升华,我想这才是雨果所关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