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的进步,几乎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有在手术室中的经历:出生、剖腹产、割阑尾……但在现实中,我们还是觉得手术室这个东东离我们很遥远。如果说起“百级层流”、“数字化复合”,这些热点,它就更像天外来物了。其实,手术室中也有很多我们普通人可以听得懂的“冷”知识。

问:为什么所有医院的手术室不是在四楼就是在五楼?

指导性建议: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

在我国,并没有对手术室建设位置的强制性规定,但却在相关规定及标准中对手术室的建设有这样的指导性建议: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也就是说,像药房、麻醉科、病理科、影像科、检验科、血库还有外科这类与手术室相关的科室,都应该围绕在手术室的周围。

让我们想想,急诊总是医院里最急的,一般都被安置在一楼。然后,门诊、药房、影像、检验,这些人流量大的科室被放在2-3楼。手术室要离这些科室不远,又设置在安静、远离污染与干扰的环境中。所以,4楼、5楼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问:为什么手术室里的白衣天使却穿着绿色或蓝色的手术服呢?

解答:一是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视觉灵敏度;二是可以减少视觉冲击。

手术室必备常识(手术室里的冷知识)(1)

白衣天使是医护人员的美称。医院既是保卫健康的场所,又是病患聚集的地方。所以,灭菌消杀就尤为重要。医生的工作制服也需要定期消毒。在消毒剂的漂白功效下,其他颜色都会褪色,只有白色会历久弥新“白”。故而,白色就成了医护制服的不二选择。但在现实中和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却不穿白色。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视觉灵敏度。在手术室里,医护人员更多的是专注于人体的内部。可以想见,他们的眼中看到的是充斥着血液的红色。但人体各个器官的红色,其实是深浅不一的。在手术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医生会对红色产生“过饱和”现象,无法分辨不同红色之间的差别。人的视觉神经由红黄蓝三种感色细胞构成。人长时间处于红色的环境中,再看到白色,就会让感红细胞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手术室中加入绿色和蓝色,与红色形成互补,有助于帮医护人员刷新对红色的感知,提高视觉灵敏度。

二是可以减少视觉冲击。在手术环境中,血迹的出现总是在所难免。但如果血迹染到白衣上,就会立马“血淋淋”,产生剧烈的视觉冲击;但如果血迹染到绿衣或蓝衣上,则会变成黑色或褐色,没有强烈对比,温和许多。

问:为什么医生总是举着手进入手术室?

解答:医生洗完手后,手是无菌的,而腰以上肩以下的范围属于相对于无菌区域,还有就是现代洁净层流手术室的空气流向是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胸前位置相对无菌。

近年来,医疗已成为影视剧常常涉足的领域。无论是海外剧还是国产剧,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情景就是外科医生们总是举着手进入手术室,难道是在祈祷吗?当然不是。这背后藏着的其实是100多年的无菌手术室进化史。

自手术与手术室诞生以来,就有一个难题困扰着人类,那就是手术引发的感染。常常发生的情况就是,手术去除了病根,感染却置人于死地。19世纪中叶,匈牙利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发明了医生在接生前用次氯酸钙溶液洗手,降低了产褥热的发生率。1865年,有“外科消毒手术之父”之称的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消毒手术,大获成功。自此,消毒、防腐正式进入了医学史。而手术之前,医生须进行严格的“刷手”也成为定式。

现代手术室已是严格的洁净手术室。医生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要用消毒洗手液仔细清洗双手、前臂、上臂至肘关节以上约10厘米处。医生洗完手后,手是无菌的,而腰以上肩以下的范围属于相对于无菌区域。再加上,现代洁净层流手术室的空气流向是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胸前位置相对无菌。所以,出于减少感染的考虑,医生必须将手臂向前,将手举在胸前。

*点击关注“洁净园”,获取更多价值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