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春天大雁从哪方飞向哪方(自然科普大雁)(1)

02

大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春天大雁从哪方飞向哪方(自然科普大雁)(2)

03

●大雁爱情,大雁从不独活,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

春天大雁从哪方飞向哪方(自然科普大雁)(3)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春天大雁从哪方飞向哪方(自然科普大雁)(4)

04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春天大雁从哪方飞向哪方(自然科普大雁)(5)

05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春天大雁从哪方飞向哪方(自然科普大雁)(6)

06

雁,在古时被称为飞鸿,有信使的喻称,常指兄弟情,还有三种寄托下文详解。

有点缀秋季,漂泊之感之寄托。李白有匈“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佳句,此句中的雁便是此用途,用雁之孤衬自己的孤寂与苦闷。落叶与浪际天涯的漂泊,枯叶与抑郁不平的感伤;秋风与孤寂沉闷的伤怀;大雁与诗人的情怀;如此巧奶妙,如此感伤。

对故乡、故人的思念。高适的《别董大》中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此句虽不足让人眼前一亮,可若是没了这两句写景之作,怎么会有让人豁然一惊的千古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意境之重要!

人事、自然的见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毛主席的大作,若无此句伟人心中之乐,心情之好怎能体现,若无雁怎有动静相衬之美?正有了雁的点缀,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才显得十分有力到,霸气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