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浚益导演的《思悼》目前正在韩国热映,主要讲述的是被父王英祖关进米柜八天而饿死的思悼世子的故事,史称“壬午事变”,演绎了王室三代的悲剧。朝鲜王朝第二十一代国王英祖为什么一定要将亲生儿子思悼世子处死呢?至今仍无定论。

朝鲜末代亲王是谁(朝鲜国王子饿死柜中)(1)

《思悼》剧照。网络图

目前韩国学界持两个观点:一是当时朝鲜党争;二是思悼世子精神方面有问题。

朝鲜党争

实际上,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史,就是一部党争史。当时的党争被称为“四色党争”。所谓“四色”,即当时活跃在政界的四大政治势力,即老论、少论、南人、北人。

至英祖朝,党争主要集中在老论和少论之间。老论里也分东党、南党、北党,少论里也分为峻论(强硬派)、缓论(稳健派)等,可见朝鲜的党争十分激烈。

1724年,朝鲜景宗去世,由于其身体虚弱,一直没有后代,老论提出让英祖继位,而少论坚决反对。不过,最后英祖还是继承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的王位。

登基后的英祖,深忧党争将毁掉王权,于是为了强化王权,在政治上实行了平衡各党派的“荡平策”,但各党派的斗争却愈演愈烈。

1735年,暎嫔李氏生下英祖次子--思悼世子。在此之前,英祖仅九岁的长子孝章世子,于1728年突然被毒死。孝章世子死后,世子位一直空着,老论提议过继宗亲的儿子立为世子,而少论以英祖正处青壮年为由反对。最后,英祖次子被立为思悼世子。此回少论占了上风。

随着世子的渐渐长大,各党派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选择“靠边站”。

“世子帮”有:英祖原配贞圣王后徐氏,英祖父亲肃宗的继妃仁元王后金氏,思悼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和平翁主,老论重臣世子的丈人洪凤汉,还有老论大臣李天辅、俞拓基,以及少论大臣赵显命、李光佐、朴文秀、李宗诚、赵载浩,南人大臣蔡济恭。

当然,反“世子帮”的人也不少:淑仪文氏,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和缓翁主,老论重臣世子亲姐姐和协翁主的公公申晚,老论大臣英祖继妃贞纯王后的兄长金龟柱,以及老论大臣金尚鲁,洪啓禧,尹汲;少论大臣有徐命膺。

显然,“世子帮”的实力不容小瞧。

自1749年起,思悼世子代理听政,也沿用其父王的“荡平策”, 基本维持朝政稳定。

但“罗州挂书事件”的发生,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当时有儒生将写有呼吁举兵清剿奸臣的文书贴在了全罗道罗州客舍。事件处理过程中牵扯到大量少论大臣。时任政丞的少论大臣赵载浩为自保,不得不带领百余名少论人士上自辨疏,声讨当年主导辛壬狱事的少论人士,并且要求向涉事其中的少论大臣崔锡恒,李光佐等人问罪。在老论看来,少论这种上自辨疏的行为,有点贼喊捉贼的味道。

不过,英祖还是不想将事态扩大,毕竟稳定才是首位,加上当年少论还反对过自己呢。这样,老论占了上风,“世子帮”遭到打击,世子的地位开始动摇。

父子关系恶化到极点的是“罗景彦告密”。当时罗景彦的弟弟叫罗尚彦是“世子帮”的人,被世子处死了。罗景彦怀恨在心,向英祖告发世子诸多罪状,历数其各种不正常行为。

1762年(壬午年)闰五月十五日,英祖宣布废世子为庶人,李愃被囚禁在昌庆宫通明殿的米柜中,于同年闰五月二十一日活活饿死,终年二十八岁。史称“壬午祸变”。

思悼世子精神有问题?

罗景彦向英祖告发思悼世子精神有问题,这是真的吗?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多数是以《恨中录》和一些官员私下记载的野史为证据。

比如李光铉(英祖时期的承旨)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壬午事变”当天发生的事,里面记载了英祖的言语,如“朝鲜王朝延续300年的命脉就会断绝。但是如果你死了,王室的命脉却还是可以延续。若让你活下来,朝鲜岂不是要灭亡了?”

此外,“壬午事变”前夕,刑曹判书尹汲等人上书朝鲜英祖,列举世子多项罪行,如曾虐杀宫女、引僧尼入宫……都可证明思悼世子患有精神病。从当天《实录》记载也可看出思悼世子确实行为异常。

可见,思悼世子的精神确实出了点问题,但究竟是不是事情的真相,至今仍无定论。

(欢迎关注“新史记”xsj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