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清代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清圣祖康熙帝曾定立喇嘛教为大清国教。而喇嘛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属于佛教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三大佛教体系。自佛教传入藏区,后跟随吐蕃等青藏地区政权势力沿河西走廊传入甘、蒙等地区。到了清代,逐渐形成了我们熟知的藏传佛教体系。
雍正帝潜邸 北京著名喇嘛庙 雍和宫
在整个藏传佛教的体系中,有四位在整个宗教乃至世俗政治中地位最高的活佛,他们分别是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以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四位活佛。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位活佛的历史,以及藏传佛教对于清政府统治的重要意义。
格鲁派在整个藏传佛教体系中,大致可以细分为五大支系:宁玛派(红教)、萨咖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噶当派以及格鲁派(黄教)。
其中以格鲁派势力最大。
格鲁在藏语中意为“善律”,由此可知格鲁派的戒律最为森严。格鲁派的喇嘛们头顶都戴着黄色的僧帽,因此也被称为黄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明朝初年的宗喀巴,他在永乐七年(1409年)在拉萨建立甘丹寺,由此格鲁派正式成立。
格鲁派宗喀巴大师
格鲁派与清朝满洲人的渊源还是要从蒙古帝国说起。
在宋金两国对峙的时候,北方草原上出现了一代猛人铁木真。在他的马蹄下,蒙古实现了统一并开始征服全世界。这么铁木真的另一个称呼就是“成吉思汗”。
在蒙古人征讨陇西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彼时青藏地区的统治者吐蕃人。不过吐蕃经历了百年的战事已经奄奄一息,根本不是强大的蒙古人的对手。就这样,蒙古人征服了青藏高原并且接触到了喇嘛教。
蒙古人在此之前除了他们本身的原始宗教外就只能接触到来自中原的汉族文化,可那些儒家经典既复杂又难懂,而藏传佛教讲究因果轮回,简单通俗易懂。很快,藏传佛教就传入蒙古王庭。著名的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还一度成为了蒙古国师。也是借着蒙古,藏传佛教走出了青藏高原传入了蒙古草原乃至辽东地区。
大元国师八思巴法师与元世祖忽必烈
大清国教:黄教随着蒙元帝国的衰亡,中原地区再次回到汉族人的手中。虽然蒙古人退回了草原,但喇嘛教却作为蒙古人的信仰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一晃又是二百年过去了,明朝末年随着中央政府的腐朽和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压迫。东北建州女真部落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承德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乾隆帝为庆祝母亲八十大寿和自己六十大寿所修建的喇嘛庙
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深知,仅仅依靠女真人自己的力量想要撼动明朝的统治还是不够的。而他们环顾四周,西边的蒙古就是他们联合抗明的最佳伙伴。于是两位女真首领都纷纷积极地向东蒙古诸部寻求联姻合作。而最积极的科尔沁等部就是格鲁派的忠实信徒。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清帝国。而蒙古诸部则作为满洲人最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同盟,成为了大清帝国最核心的统治集团一员。满蒙不分家,满蒙时代联姻的政治格局也一直延续到了大清灭亡。
其实在清朝统治者眼中,蒙古人既是亲密战友,也是一个可怕的隐患。
孝庄皇后:蒙古族著名女政治家,辅佐顺治康熙两位帝王 娘家为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是科尔沁部落之后
从顺治朝开始一直到乾隆朝,除了东蒙古诸部紧密地联合满洲人外,更广大地区的外蒙古及西蒙古部落却长期与大清为敌。最著名的代表便是准格尔部。
如何让凶勇的蒙古人更好管理,甚至被限定在一定的区域中,这便是清政府解决蒙古隐患的最大问题。毛主席曾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把敌人变得少少的。清政府也采用了这个思路,而方法论就是宗教。
清朝康熙年间,在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之后,康熙帝一是为了感念蒙古诸部对于平定噶尔丹的功绩,二是为了推广喇嘛教在蒙古人中的地位,康熙帝制定了“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策略。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画卷(局部)
达赖喇嘛格鲁派在西藏有两位重要的领袖,一位是达赖喇嘛,另一位是班禅。
达赖是出自蒙古语,意思是“大海”,而班禅则是来自梵文,意思是“大学者”。到了明朝崇祯年间,西藏地区达赖喇嘛已经转世到了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期。此时的西藏格鲁派并不是最大的支系,白教噶举派才是西藏的统治者。信奉白教的噶玛王朝一直都在打压着格鲁派,
六世班禅官服画像 乾隆时期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联系了信仰格鲁派的蒙古部落首领和硕固始汗出兵西藏,一举推翻了噶举派的噶玛王朝。从此,黄教成为了统治西藏的第一派系。而固始汗早在1635年随着皇太极登基大汗后就臣服于大清,于是西藏地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清的属地。
就在西藏变天的这一年,五世达赖派遣了自己的使者跨越整个蒙古地区前往沈阳(盛京)朝觐皇太极,从此清朝便承认了西藏格鲁派的统治地位。
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正式启程前往北京朝觐大清顺治皇帝。达赖喇嘛一行3000余人,一路浩浩荡荡直到年底才抵达北京。顺治帝亲自前往南郊南苑迎接达赖,并以最高规格接待了达赖喇嘛。
五世达赖在北京专门建造的西黄寺居住了两个多月才启程返回西藏。顺治帝派遣礼部、理藩院等部门要员前往蒙古相送。五世达赖此次进京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被顺治帝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颁发金册金印,上书满藏蒙汉四种文字。
这便是四大活佛中第一位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与达赖喇嘛同等地位的班禅册封则稍晚于达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经过三次亲征噶尔丹,清政府终于平定了喀尔喀蒙古诸部。为了加强对于蒙古诸部的统治,康熙帝不断提升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地位。康熙末年,噶尔丹汗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为喀尔喀蒙古大汗后再次出兵侵扰青藏地区。康熙帝为了稳固蒙古统治,决定再次册封黄教首领以增强其影响力。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遣使至拉萨扎什伦布寺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便是第二位被册封的黄教首领班禅活佛。
由此开始,西藏正式形成达赖和班禅两位首领共治西藏的局面。达赖喇嘛管理前藏(包括拉萨、那曲、阿里地区、林芝等地),班禅管理后藏(包括岗巴拉以西直到尼泊尔一带,以日喀则为中心)。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准噶尔部入侵西藏并占领了拉萨。清政府协助西藏在四年后成功夺回西藏,自此清政府开始在西藏驻军。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派遣内阁学士僧格以及副都统马喇驻扎拉萨,与达赖和班禅以及西藏地方官员共治西藏。从此,清政府正式设立驻藏大臣衙门。
章嘉活佛
不同于达赖和班禅是源于格鲁派的传统活佛,章嘉活佛以及哲布尊丹巴两位活佛则是清政府专门在蒙古地区设置的两位宗教领袖。
一世章嘉活佛源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23岁的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在五世达赖座下受具足戒,被康熙帝召至北京法源寺住持。康熙四十年(1700年),一世章嘉迁往内蒙古多伦汇宗寺,逐渐成为内蒙地区的宗教领袖。
山西五台县镇海寺 章嘉活佛住地
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封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正式册封其为章嘉呼图克图,次年又命其掌管西藏以东的格鲁派。
自此,第三位喇嘛教活佛由此诞生。
哲布尊丹巴哲布尊丹巴在蒙古也被称为“温都尔格根”或者“帕克托格根”,是清政府在外蒙古设立的格鲁派最高的宗教领袖。
明朝末年,喀尔喀蒙古遣人去往西藏学习佛法。觉囊派高僧多罗那他被蒙古诸王请至外蒙古库伦以传播佛法,并被尊为“哲布尊丹巴”。多罗那他去世之后,罗桑丹贝坚赞被视为他的转世灵童,继承了哲布尊丹巴的称号。
罗桑丹贝坚赞
顺治六年(1649年),罗桑丹贝坚赞前往西藏学习。在五世达赖等格鲁派领导的要求下,正式改宗格鲁派。两年后,达赖喇嘛正式认可其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从此正式进入了活佛系统。
清政府对于哲布尊丹巴的册封则是在康熙年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进攻喀尔喀蒙古诸部。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率领部众拒绝了准噶尔招降,转投清政府。于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正式册封其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大喇嘛”,成为了清政府承认的外蒙古黄教首领。
九世哲布尊丹巴活佛
藏传佛教对于清政府统治的意义藏传佛教明明是西藏地区的宗教,为什么清政府一定要大力推广藏传佛教呢?
事实上,正式因为清政府对于藏传佛教的推崇和运用得当,才让有清二百五十年之间北方大患蒙古再也没有成为中原地区的威胁。
清朝统治者对于各方势力的平衡和牵制可以说处理得游刃有余。清朝统治的基础就是来自关外的满洲铁骑以及蒙古各部的游牧骑兵。这些武装力量是南下统治中原汉族地区的基础。中原汉族地区通过武力占领之后,其丰富的资源和财力又成为收买和统治蒙古地区的物质保证。
清政府五大统治区域:中原汉文化地区、东北满洲老家、内外蒙古诸部、青藏地区、新疆西域屏障
但蒙古人自己也是骁勇善战的民族,他们也可以自己去抢夺资源,仅仅依靠联姻和钱财是不足以收买蒙古人的。于是来自青藏高原的宗教力量便是压制蒙古势力的内在手段。
游牧民族管理的困难主要就在于松散的组织以及各部族各自为政的传统。
古代不想现在的通讯和交通,部落和部落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十分困难。一旦有变化,中央政府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才能调集力量进行平叛。因此,如何控制那些散乱的牧民就是管理游牧民族最重要的问题。
北方风沙大雨水少,想要像南方一样靠土地农耕来栓死牧民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在蒙古地区建立的一座座寺庙便是控制牧民最好的选择。因此,在清政府统治下的蒙古地区,大大小小建立了数百座寺庙以及大大小小上百位活佛。这些寺庙就如同一座城市,将信仰他们的牧民牢牢拴在了这片土地上。而宗教影响又让原本凶猛的战士变成了虔诚的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