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推开门,走出去,贵州作为世界山地文化的一分子,就不再遗世而独立。走向世界、又回到故乡的贵州青年艺术者,开始用更多元的视角理解代代相传的文化内涵,又融入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表达手段,进而涌现出许多让人惊喜的文艺创新。这种创新的魅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迅速覆盖了民族音乐、戏曲、电影、戏剧和舞蹈等各个领域,一如贵州山地文化的清扬之音,荡漾出去。眼前一亮的贵州表达
文化观察者正惊异于贵州近年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
2022年新年之际,一场特别的新年音乐会在贵阳举行。
魅力坦桑尼亚·多彩贵州新年民族音乐会现场
这场音乐会的全称是“魅力坦桑尼亚·多彩贵州新年民族音乐会”,音乐会的观众不仅仅是台下座无虚席的本地人,还有在遥远的非洲国度、坐在电脑前或端着手机静静欣赏的世界观众。
音乐会由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演出方是贵州省民族乐团。
舞台上,除了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更引人注目的还有造型各异、音色独特的乐器,这些乐器都是在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侗琵琶、芒筒、牛腿琴……这些来自大山的别致乐器,交融出一场颇具现代感的精彩演奏。
8月的贵阳如意文创园,鼎沸的人声随着灯光渐暗缓缓静了下来。一束灯光投向舞台中央,出土于兴义万屯汉墓的铜车马(仿制品)在灯光之下散发着清冷的微光,衣着简洁的舞者缓缓步入舞台,以铜车马为中心起舞,仿佛在用肢体语言解读贵州贯穿古今的文化密码。
这是“5空间泛艺术区·舞蹈之夏——2022贵阳山地舞蹈周”的开幕活动,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演出方“乌舞团”的导演是舞团负责人、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乌宏志。
演出通过“鸿蒙初醒”“牂牁之梦”“傩神祭祀”“希望之光”4个篇章,串联起贵州从古到今的历史截面,以现代舞为主要表现形式,大量融入贵州特有的苗族舞蹈、傩戏等民族元素,并通过舞美设计和声光电手段展现贵州山地之美,场景宏大,感受震撼。
时间拨回到2021年9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2021贵州省“旅游两会”)上,一场名为“繁花似锦·绣美未来”的情境戏剧,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这是一场“民族文化 产业发展 民众需求 时尚大秀”的精彩展演,由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委员会主任、贵州省微电影联盟主席、贵阳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唐煌担任导演,贵州大唐文化总经理唐康策划。
“繁花似锦·绣美未来”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的现代女子,与一位从历史时空中走来的智者对话,缓缓拉开织、绣、染、锦四个篇章。从蝴蝶图腾的历史传说,到绣娘巧手翻飞的一针一线;从靛蓝染就的布衣和做工精美的盛装,到镶嵌苗绣纹样、登上时尚舞台的现代华服……这场展演,将苗绣历史与产业化进程直观呈现,用国际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诠释出刺绣和蜡染的千姿百态和独特魅力。
新与旧的碰撞
近日,《中国文联2022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公示结束。由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推荐,龙国洪申报的侗歌与民族管弦乐作品《吃新》顺利入选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在这件作品中,侗歌与管弦乐将东西方音乐巧妙结合,交融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耳目一新。该作品也出现在2022年新年“魅力坦桑尼亚·多彩贵州新年民族音乐会”中,演奏作品的那些新奇乐器,正出自龙国洪之手。
龙国洪已经习惯了每次演奏结束,按捺不住好奇的观众涌上台来,询问他手里那些造型特别的乐器来自哪里?如何演奏?甚至尝试着弹拨……
出生于金沙县,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贵州省花灯剧院担任演奏员的龙国洪,如今是贵州省花灯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贵州省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他在音乐上涉猎广泛,从国内外的古典音乐,到现当代的流行音乐都“来者不拒”。除此而外,龙国洪还是个富有创意的乐器改良家,出于融合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表达的强烈兴趣,他将牛腿琴、侗琵琶等进行调整,让其更适合大型作品演奏,又在音乐创作上也开始下功夫。
今年8月,贵州省民族乐团演出的大型作品《大山节日》,正式入选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其中有大量旋律,都出自龙国洪之手。
贵州省民族乐团演奏的新年音乐会。
这样的融合呈现,也多见于唐煌的艺术作品中。出生于安顺的唐煌对当地傩文化情有独钟。在电影《脸谱》中,他融入了传统的“傩文化”,以此实现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在戏剧《寻根》中,一张傩面、一曲黔音、一锅中药、一个演员,将传统古老的傩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呈现方式相结合。该剧上演于法国奥里亚克世界情境艺术节、比利时根特文化节等,广受好评。一次次积累,令他有足够的底气,2016年,他和唐康在安顺成功策划屯堡面具节,并邀请法国知名戏剧家贝尔特朗·德萨那,率法国戏剧团队与中国艺术家共同打造出一场极富质感的文化盛会。
乌宏志则是舞蹈语境下的融合者,在贵州现代舞周、贵阳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等活动中,都有让人惊喜的表现。他刚刚推出的《舞游万重山》文旅推广项目,是艺术与旅游融合的全新尝试。
乌宏志告诉记者,多年前与现代舞舞者谭远波在梵净山拍摄过一支舞蹈视频,两位舞者在天地间舞蹈,用肢体语言与贵州名山对话,获得许多认可。《舞游万重山》系列,是对那次尝试的进化,选取贵州多个具有山地文化代表性的景区、景点,用舞蹈诠释大山之美,用短视频进行广泛传播。
归去来的青年艺术者
1976年出生的冯冠博,如今是国家一级演员、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贵州京剧院副院长。生于河南开封的他,早在16年前就来到贵阳,正式调入贵阳市京剧团(今为“贵州京剧院”),在这片土地上迎来事业的“黄金期”。他在《黔人李端棻》《王阳明龙场悟道》《锦绣女儿》等多部大戏中,都是挑大梁的角色,更在今年8月上映的京剧电影《新铁弓缘》中担纲主角。
贵州京剧院代表副院长冯冠博(左1)出演经典剧目《铁弓缘》。
冯冠博是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最早引进的一批优秀人才。侯丹梅一直坚定地认为,人才是文艺繁荣的基础,从2006年开始至今,贵州京剧院在人才培育方面从未松懈,与冯冠博同期引进的范玉、杨炳旭、李俊博等,如今已成长为贵州京剧界的中坚力量。
贵州各大院团均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2010年之后,贵州省黔剧院、贵州省花灯剧院、贵州省歌舞剧院、贵州省杂技团等多家院团,陆续以“三区”文化人才项目为支撑,采取“团带班”的形式和高校联合办学培养文化艺术人才。2019年开始,各院团迎来了“收获期”,一批又一批骨干专业人才陆续登上舞台,挑起大梁。
各专业院团全力打造人才蓄水池,解决过去人才“青黄不接”的困扰,也吸引了不少青年学成归来。贵州近年来持续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平台和支撑,让他们得以施展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的才华。
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容,则是更宽泛的滋养。在2021贵州省“旅游两会”上导演“繁花似锦·绣美未来”情境戏剧的唐煌,既是戏剧人也是电影人。唐煌大学学习的是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毕业后到法国进修,也在上海组建过剧团,2009年回到贵阳,在电影和戏剧方面持续耕耘,在小剧场、环境戏剧、微电影等领域均给出亮眼的作品。在省文联、省影协的支持指导下,贵州省微电影联盟成立,唐煌任会长,凝聚起更多贵州电影人的力量,涌现出更多优秀微电影。
导演唐煌
乌宏志的经历与唐煌有几分相似。曾两次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他,近年来不断尝试将现代舞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连续数年,策划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IP,如贵州现代舞周、贵阳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舞游万重山》文旅推广项目等。
乌宏志将在广东现代舞团等国内知名舞团的工作经验带回贵州,坚持发展现代舞,并期望借助“文化 ”的理念,让现代舞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互相赋能。在探索多年之后,贵州现代舞周长期作为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的配套项目,在艺术节上大放异彩。近两年,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乌宏志策划的贵阳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提出了“山地舞蹈”的概念,成为展示贵州舞蹈艺术的重要IP。
许多出新出彩的场景,不断呈现在贵州内外的舞台上,发展成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与现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趋势。这些创作者,无一例外都是新成长起来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他们在求索之路上累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汇聚成富有活力的贵州新青年文艺群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尽管每一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所不同,但是,人们骨子里对家乡的眷恋难以改变。出生于金沙的龙国洪,故乡在安顺的唐煌,以及在黔东南州黄平县长大的乌宏志,他们的艺术探索都与家乡有着密切关联。他们并不裹足于原生态的文化形式,而是在走向世界,又回到故乡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种与当代、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虽然他们所从事的领域各不相同,但在切合当下年轻人喜好、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表达等方面,他们可谓殊途同归。
艺术是多元的,就像青年人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而这种多元和多彩之所以受到观众认可并得以展示,则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媒介的多元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传播途径,所以有了线上直播的新年音乐会,网络上映的微电影、大电影,以及短视频平台传播的文旅视频项目等。而政府平台的多元化,则为他们提供了质量更高、传播效率更强的展示平台,让这些年轻人的先锋探索被大众看见。
文化发展有其规律,优秀传统文化营养丰富,而青年有新的喜好、新的表达、新的语言。找到恰当的融合与表达方式,二者就能结出既能延续文化根脉、又能鲜活地呈现于当下的丰硕果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编辑 徐颖
编审 黄浩 张谌
文章推荐
◆贵州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以“家庭共济”啦!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人教社回应
看贵州都市报